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课堂实践和深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辨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在教材选择方面,应选择具有较强探究性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课、综合素材等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组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时,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辩论、讨论、观察、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读书分享、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评价方式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考试评价重在检验学生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项目评价、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word精品文档4页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究在语文学习中,教者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趣味性问题等教学手段,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从而诱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体现目的性与启发性。
例: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教者寻找最佳问题切口,为学生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激发研究学习兴趣。
教者作如下导入:“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那么,愚公为何要移山?是怎样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你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如果你是愚公,又会怎么做?如此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二、鼓励质疑,提出问题问题是个体思维积极作用的结果,是引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源泉,且有催化思考、引领个性、调控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或意义。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质疑探究生成。
例:一位老师教学鲁迅的《故乡》,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而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疑而问。
就课文1-5节的阅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
一生抓住“横着”一词,提出:“村庄”我们通常用“坐落”,文中作者为什么用“横着”?阅读了课文最后几段后,一生提出:“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阅读完全文后,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文中对闰土与杨二嫂外貌描写十分详细,并且进行了两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为什么作者写了闰土后又要写杨二嫂呢?教者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
需要指出是,在质疑探究时,教者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筛选。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把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性教学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发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往往觉得十分遥远,仍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本文试图在澄清相关基本概念基础上,探究初中语文运用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发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并从中学习分析、辨别、利用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或科研含义上的对其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或问题的钻研推究,它也不能简单地与课题、考察、论文划等号。
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亲身实际以获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次,我们认为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和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再次,我们觉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得目标和要求,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别于高中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显著特点(一)自主性即由学生这个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浅谈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探索
浅谈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探索所谓语文研讨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以相似科学研讨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控制规律,获取学问,调查理解社会,本人质疑并提出问题,深化研讨,应用有关学问去寻求相关缘由,去处理实践问题的活动。
从而到达深化了解文章的目的。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议了这种学习活动具有激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它请求学生必需学会考虑,主动的考虑,即经过学生本人发明性的考虑来取得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发明和胜利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认知、情感、态度、观念的变化和开展。
为此,我们必需注重语文研讨性学习教学形式的构建。
探究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求性学习。
其根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
教员与学生对等协作,互相作用、共同研讨教材。
教员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经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宽广的研讨范畴,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这种形式偏重学问的运用,请求学生控制处理问题的实践才能。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为例,讨论和提醒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普通规律和办法。
1.课前多搜集资料,夯实根底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由于学问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了解。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需求请求他们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学问、历史、天文学问、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认识等相关学问。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取得乐趣,又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气。
现将七年级主要内容略举一二:有关文化学问:作者,名人生平,如居里夫人、鲁迅、邓稼先等,诗歌特性、文体学问、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等。
有关历史学问:如中国朝代变化、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故、抗战历史、十年骚动等。
有关天文国情:如黄河、长江、西北习俗、江南民俗等。
有关影像材料:安塞腰鼓、印度舞蹈、化石的音像素材等。
2.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育发明性思想习气一篇文章常常能提供应读者多角度的了解。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实中,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材内容单一固定,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足够的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
1.2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通过与他人分享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还能够实现知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2. 正文2.1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动力。
通过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扎实的学习基础。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内容的表面层次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摘要】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方式。
本文首先给出了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指出其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
接着探讨了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然后介绍了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随后列举了一些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讨论了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学生表现、作品评价等方面应该重视的内容。
结语探讨了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未来发展和建议,鼓励教师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定义,重要性,方法,实践案例,评价标准,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展开讨论、分析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我个人而言,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了我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我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结。
通过自主探究,我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提升我自己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也让我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我们可以更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探究性学习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2. 正文2.1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贯穿了我们的文化、历史、思维、情感等方面。
因此,语文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足。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探探讨。
一、现状分析1.当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1)内容与形式单一化。
语文教学中过度关注知识教育,忽视了思维、情感和价值教育。
教学过程中形式呈现单一化,过度注重教材和习题的完成。
(2)学生主体性不强。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机会。
教育的重点在于知识与能力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3)学习氛围单一化。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教室内的氛围过于单一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有限。
缺乏更广泛的交流和创造性思维。
2.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知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的学习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也包含着对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因此,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语言系统的认知、培养创造性思维、并形成自主的研究意识。
而这些,都被归纳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内。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之后,自主化地探索问题并进行研究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研究时,必须利用已有的认知和知识资源,将之转化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进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案例分析1.独立探究项目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文本或者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实践中,学生自行选择文本并展开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发掘文本背后的文化、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内涵。
例如,学生们可以选择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前言语文,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既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会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探,并探讨其意义和实践方法。
一、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解决问题、探究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将学生置于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中,通过充分发掘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内在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研究性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学习,即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二是实践性学习,即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三是研究性学习,即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该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从而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法1. 创设问题型教学情境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问题,因此创设一个适宜的问题型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问题型教学情境应包括“破题”、“提要”、“定位”、“验证”四个步骤。
一、在“破题”阶段,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二、在“提要”阶段,按照问题的需求,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和基础知识;三、在“定位”阶段,将问题放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四、在“验证”阶段,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在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借助工具书、互联网等去学习新的知识,无形中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这几个特征。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型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引路,兴趣激活教学实践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发起阶段,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
专题性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发起运作的:从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
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征,除了涉及初中各科课程的知识外,还包括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它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是学生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的交互整合。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不同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例如:学完蒲松龄《狼》,学习时学生在了解狼的习惯,感受狼的智慧后,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狼属于什么动物?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今天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怎样?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研讨。
如生物组,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它在自然界的作用;文化组,了解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
从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学习的兴趣是广泛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让他关注不同的问题。
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可以让这些学生关注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可让这些学生关注古今中外的作家及经历,作品及风格等。
这一阶段虽然只是整个过程的发起阶段,但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内容和生活中的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但往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自主选择和处理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组织成果的学习过程。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则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增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知识的灌输过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浅谈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传递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大多数学生只将其视为一门应试科目,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对语文背后的文化、历史及人文价值的深入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精神,近年来,语文研究性学习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搜索资源、分析材料和总结归纳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探索和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学习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提问、如何探究问题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积极的学习参与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多样化。
其中,阅读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地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此外,学生还可以采用讨论、实践、写作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
同时,学生还可以模仿作品中的文体和语言,进行创作实践,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疑惑。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浅谈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填鸭式”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研究性学习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学生自主地以研究发现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浅谈几点认识和实践。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
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二、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1.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关注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基础,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下面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进行浅谈。
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程往往是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导,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语文阅读的效果。
另外,研究性学习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本给学生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再次,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研究问题和探究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推理。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性学习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
本文将就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中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益处,并提出一些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主动探究知识。
2.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问题导向。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学习的进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而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提炼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分析其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研究、发现和交流,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利用自身的认知和理解,主动探究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研究、探究、解决,以及课堂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发展动手操作和社交交往的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主性强。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2.灵活性高。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比较灵活,可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3.知识连接性强。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和关联相关领域的知识,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全局的观念。
4.实践性强。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以形成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构建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框架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框架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1)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选定话题或预设问题,根据课外阅读或课堂讲解确定相关话题,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2)开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交流、实践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比如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获得信息,或根据通讯录和采访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还可以根据现阶段对话题关键点的理解,展开对关键点的深入研究。
(3)策划展现:学生通过构思、规划、制作展示材料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如策划小组展示、演讲或写作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浅谈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
例如,在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自主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课文的结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生研究一篇名著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深入研究其中一个角度,然后汇报给全班,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作品。
4.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生学习一篇写景诗后,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景点感受,然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也逐渐被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的改进,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以探究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目标,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或互相检查作品的合作方式,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并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性学习侧重于把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和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有时缺少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研究性学习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语文阅读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不仅仅是跟踪文本阅读,而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比如知识建构、文本阐释、自我反思等等。
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了解背景: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了解到本文所属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等。
这些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含义和思想。
2.信息获取: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地和自发地从文本中获取和挖掘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兴趣。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和推理,通过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等方式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仅强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重视学生对阅读所涉及的主题及其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
而且,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知识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合作结对、实际操作等环节中进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飞跃,同时还能增强其合作、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项目学习。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学习适用于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
项目学习强调对所涉及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领域的深入了解,协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本和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水平。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体验并运用科学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深入理解所读文本,同时还能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和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不过,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提问,注重思考。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灵活的引导和丰富的提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形成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Abstract】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a revolut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In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study continuously the way and the method,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consciousness, i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bility.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and th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Key Words】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search study; role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含义1.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1.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某一学科的钻研推究,有别于传统“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2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2.1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随着国际间创造型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基础教育在注意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已经加大了改革力度。
继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已经习惯把我们现在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在这个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的数量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因此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自然是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出征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2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以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一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也关注从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是语文课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语文课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注重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目前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安排在学校课程计划当中,我认为作为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应该与语文学科教学隔离开来,应该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融入于学科教学之中,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出发,紧密结合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选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能使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其他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另外,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升入初中后,学生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因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所以满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都较过去强烈和丰富。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
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但是初中学生的知识储量和高中大学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3.1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研究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研究方式,都要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绝非一蹴而就。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
而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
在教学《空城计》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以孔明的三次“笑”作为探究的话题,分析孔明的性格特点。
“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总结出:“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
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学生还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了孔明的性格特点: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的引导,就是要寻找最佳问题切如口,为学生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教《愚公移山》,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并且这个成语在格式上与“精卫填海”相似,这个成语就是——愚公移山。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样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诸如此类的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很快地把学生导入到探究的情境中来。
4教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样,主要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
那么在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又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倡导自主、开放,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教师或削弱教师的作用了呢?我们以为情况不是这样的。
因为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还不了解,尚不能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仍需在教师的促进、组织、指导下进行。
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语文研究性教学中的作用。
其次语文研究性学习由于是彰显了个性化的学习,学生间的学习效果差距明显加大,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强者固然是越来越出色,弱者却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连学习的能动性也降低了。
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时间量,如何让”强者更多,弱者不弱”,值得今后继续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朱幕菊主审。
钟启泉、崔允廓张华主编。
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学科教学论》宋祥周瑞李晓明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3]《陶行知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