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新配套教案,1-4单元全套)
《识字1》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写的六个生字,会认的两个生字。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第一课时
内容:看图学习课文。

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吧!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
二、看图读文,初知文意
1、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图文对照,初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四组词,介绍了四种节日。

三、借助拼音,自主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3、学习小组内互读互听,进行正音练习。

4、检查交流,读准字音。

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对四种节日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学生回答不到位之处。

(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节日场景,可让同学汇报课前预习时从课外读物或网上搜集到的资料。


五、感情诵读,感受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字词
1、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合作解疑;指名朗读,互评互议。

四、生字扩展练习,丰富词汇
开火车,进行生字扩词游戏。

五、字形指导及书写
学生自学生字字形,汇报交流记忆方法,教师抓重点,指导“拜、踏、饼”的结构和笔顺。

学生动笔之前,提前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临写。

六、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说,最后评议。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会写的生字,4个会认得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识记朗读生字词语,工整优美地书写“碧、架”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对策:采取多种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你浏览过哪些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交流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想不想去看一看?
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多媒体播放桂林的风光图)
在画面中,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
(二)、初读韵文
1.看到这么美丽的桂林山水,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
过渡: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它吗?请打开课本,翻到第六页,看看图认真地读一读。

力求做到读准每个生字。

呆会儿请你来教小朋友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行词语。

出示:bì fēng yìng
碧水秀峰倒影
róng
对歌榕树壮乡
bí luò tuo jià
象鼻骆驼笔架
fá lú cí láng
竹筏鸬鹚画廊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边看图边朗读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

①举手个别朗读。

并提醒其他学生生字读音:“峰、影、榕、廊”是后鼻音。

“骆驼”的“驼”是轻声,单独念的时候是第二声。

②开火车朗读词语。

③齐读词语④去拼音认读。

(同桌互读,指名比赛读,齐读)
3.图文对照感悟理解词语。

①自学了课文,你对桂林一定有更深的了解,谁来介绍你读懂的词语。

②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对歌:双方一问一答地唱歌。

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看图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以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看图
榕树:看图理解
竹筏:看图理解。

用竹、木等拼摆成的。

鸬鹚:看图理解。

一种鸟。

4.老师配乐朗诵。

跟老师挑战读,全班和老师比赛。

学写生字
1.出示两行生字:
碧峰壮象
骆驼架
你来学这些字,你会教小朋友哪些字?
仔细观察生字,开火车认
读生字并组词。

个别做小老师。

碧: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和“白”,“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下面是个“石头”的“石”。

峰:左窄右宽,山峰就是山,所以是山字旁,右边就是“蜜蜂”的“蜂”的右半边。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字
出示:碧架
你们发现这两个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觉得应该怎么写,注意哪些笔画,才能把字写美观。

碧:王先生,白先生,坐在石头上。

范写指导。

(学生没有说到位的老师指导)
各抒己见
碧:上面紧凑,下面宽大。

“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下面的“石”的一横要长,把上面托住。

架:上面同样要写得紧凑,下面的“木”要宽大,横要长,撇捺要舒展开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感悟词语的意思,并且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写好本课的“骆驼架廊”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在课文插图的帮助下能感悟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词串。

教学难点:感悟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壮、象、骆、驼、架。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象”这个字指导。

)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

)
《识字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

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

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

“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

“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

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竹”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草”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

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

”“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四、课内作业
识字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写的生字,会认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偏旁。

1.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

二、自主识字。

a)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b)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c) 出示: wen shai
晴空温暖晾晒
miao
眼睛瞄准眺望
dong jie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海长江
⑴指名读。

(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⑷班汇报交流。

⑸再读词语。

三、探究规律
a) 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
b)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c) 齐读课文。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 认读生字词。

b)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c)教师范写。

温、晒: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d)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a)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扩词。

温()()()
冻()()()
c)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
月:
4.多音字组词。

结 Jie ( ) jie ( )
长 zhang ( ) chang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

2.讨论交流:
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

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

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

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准冻
2.学生描红。

3.教师范写。

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冷()
睛()苗()练()令()
2.选词填空。

眺望仰望
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夏天,我常常()着天空,数着星星。

温暖温和
李老师的态度总是()的。

妈妈的怀抱总是()的。

3.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

冻()
瞄()
4.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六、板书设计:
晴空温暖晾晒
眼睛瞄准眺望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河长江
1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会写“乃、夜、润、物、玉、刀”六个生字,会认“潜、妆、裁、剪”四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诗,感知诗歌的内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

3.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春雨》
教学目标
1.会写“乃、夜、润、物”,会认“潜”字。

并理解这些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思并且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吗?
2. 复习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诵读,会省略一些词语,用很少,很简洁的文字就可以把意思变得曲折、生动、跳跃。

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要先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再熟读成诵,逐句诵读领会,最后再联想全诗大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课题:春雨
1.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成为“诗圣”。


2. 解题: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雨。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三、初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通全诗。

1.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语该怎么解决?(查字典、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
2. 用这样的方法读读这首诗。

3. 教师范读。

4. 指名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读得是否流利,有节奏。


四、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1.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句?可以读一读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合作探究:讨论:
(1)诗人认为什么样的雨是好雨?
(2)诗中描写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教师相机指导:知时节、乃发生、潜入、润物、细无声。


(知时节、乃发生:在诗人的眼里,这场春雨就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知道春天到了,世界万物需要雨水滋润了,所以就下了;潜入、细无声:诗人把这场春雨当成一个调皮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白天人们要工作,所以,到夜晚人们休息了才悄悄地下,不会打扰人们休息啊!)
4.指导朗读:提示前两句可以读出喜爱、高兴的语气,后两句可以读出静悄悄的语气。

五、拓展创新
结合学过的这首古诗,想象春雨过后会给万物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画笔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七、课后反思
1.本课时,可从学生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然后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通过介绍,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上的地位。

这样的导入开课,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2. 学生在初读古诗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发情感,再次深入诗文情境。

教师可以启发式提问,如:“既然我们从这句诗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读一读?”“你说得真好,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第二课时《咏柳》
教学目标
1.会认“裁、剪、妆”这两个生字,会写“玉”“刀”,认识“牛”字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对诗意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


1.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

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

(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妆”字。

(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6.出示“物”字,告诉学生物的偏旁是牛字旁,做偏旁的时候“牛”的最后一笔是提。

7.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

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

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

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