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多浆植物的概述及多肉多浆植物的栽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肉多浆植物的概述及多肉多浆植物的栽培多肉多浆植物的概述及多肉多浆植物的栽培
多肉多浆植物的概述:多肉多浆植物,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森林中;植物的枝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肥厚多汁变态状的植物。

包括仙人掌科及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萝藦科、菊科、凤梨科、龙舌兰科等各科植物。

一、原产地及生物学特性
1、原产地及分类:仙人掌类原产南、北美热带、亚热带大陆及附近一些岛屿;部分生长在森林中。

多浆植物的多数种类原产在被誉为“多浆植物宝库”的南非,仅少数种类分布在其它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从场地和生态环境上看,可把这上述植物分为三类:
①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带,在土壤及空气极为干燥的条件下,借助于茎、叶的贮水能力而生存。

象金琥等。

②原产热带、亚热带的高山干旱地区,由于这些地方水分不足、日照强烈、大风及低温等环境条件而形成了矮小的多浆植物。

这些植物叶片多呈莲座状、或密被蜡层或绒毛。

③原产热带森林中。

这些种类不生长在土壤中,而是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

如昙花、蟹爪、量天尺等。

2、生物学特性
①鲜明的生长期及休眠期:陆生的大部分仙人掌科植物,是原产在南北美热带地区的,该地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

长期生长在该地区的仙人掌科植物就形成了生长期及休眠期交替的习性。

②具有非凡的耐旱能力:生理上称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凤梨科、大戟科的某些植物为景天代谢途径植物,即CAM植物,即与一般植物代谢相反的适应性。

这种途径是上述CAM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的典型生理表现。

③繁殖方式:仙人掌科及多浆类植物大体来说,开花年代与植株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一般较巨大型的种类,达到开花年龄也较久;矮性、小型种的达到开花年龄较短。

一般种类在播种3-4年就可开花;有的种类需20-30年或更长时间。

如金琥一般在播种30年后才开花。

多浆多肉植物在原产地借助昆虫等传粉而结实的,在人工室内栽培中应进行辅助授粉。

二、观赏特点及园林应用
1、观赏特点:多肉多浆类植物种类繁多、趣味横生,可供观赏的特点很多。

棱形各异、条数不同:这些棱肋均突出于肉质茎的表面,有上下竖向贯通的,也有呈螺旋状排列的,有锐形、钝形、锯齿状、螺旋棱等十多种形状;条数的多少也不同。

昙花属2棱,量天尺有3棱,这些棱形各异令人眼花缭乱
2、刺形多变:仙人掌及多浆植物,通常在变态茎上有生刺座(刺窝),其刺座大小及排列方式也依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些刺有刚毛状刺、毛发状刺、钩状刺等;这些刺形多变,刚直有力,值得鉴赏。

花的色彩、位置及形态多姿多彩:多肉多浆类植物花色艳丽,多
数花朵不仅有金属光泽而且重瓣性也强。

花着生的位置有测生、顶生、沟生等;花型变化也很丰富,有漏斗状、管状、钟状、辐射状等。

3、体态奇特:多数种类都具有特异的变态茎,扁形、圆形、多角形等。

如石生花的外形酷似卵石,是人们观赏的奇品。

2、园林用途:多肉多浆植物在园林中应用广泛。

由于这类植物种类繁多,趣味性强,很多国家常以这类植物为主体而辟专类花园。

其次,不少种类也常作篱垣应用,如霸王鞭、龙舌兰等。

园林中常把一些矮小的多浆植物用于地被或花坛中。

三、繁殖技术
多肉多浆植物的繁殖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扦插:利用这类植物的茎节或茎节的一部分,带刺座的乳状突起以及子球等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进行扦插繁殖。

扦插成活的个体不仅比播种苗成长快,而且提早开花。

切取时,应注意保持母株株形完整,并选取成熟者;切下部分置于阴处半日或4、5日后再插;扦插基质应选通气良好的材料;有保护设施的条件下,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夏为好,雨季易烂根。

(二)嫁接:嫁接技术用于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或不易开花的种类;珍贵稀少的畸变种类,或自身球体不含叶绿素等不宜它法繁殖;为便于观赏将球形接在柱形上。

嫁接时间以春秋为好,温度保持在20-25℃下易于愈合。

接后三天再浇水,约10天左右就可去掉绑扎线。

1、平接:适用于柱状或球形种类上。

2、劈接:用于茎节扁平的
种类,如蟹爪、仙人指等。

(三)播种:室内盆栽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常因光照不充足或授粉不良而花后不结实,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促进结实。

通常这类植物再杂交授粉后约50-60天成熟,多数种类为浆果。

取出种子备用。

在播种前2-3天浸种,播种以春夏为好,在24℃条件下发芽率较高。

四、栽培管理
1、浇水:多数种类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是干旱的,因此栽培过程中应保持透气性。

对于多绵毛及有细刺的种类、顶端凹入的种类等,不能从上部浇水,可采用浸水的方法,否则上部存水后易造成植株溃烂。

对于地生类植株,生长季中可充分浇水,休眠期宜控制浇水;附生类则不耐干旱,冬季也无明显休眠,要求四季温度均较温暖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因而可经常浇水或喷水。

2、温度及湿度:地生类冬季5℃以上就能安全过冬。

附生类四季均需温暖,通常在12℃以上为宜,空气湿度也要求高些才能生长良好。

3、光照:地生类耐强光,室内若光线不足则引起落刺或植株变细;附生类除冬天需阳光充足外,以半阴条件为好;在室内栽培多植于北侧。

4、土壤及肥料:多数种类要求排水通畅、透气良好的石灰质沙土或砂壤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