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次期末高三统考语文卷依照《2011年江苏考试说明》《2010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而命制。

和期中试题相比,总体难度降低,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由于选材是微型小说,较浅易,设题较直接,有明显提高。

加试题总体较易,第一次统考,均分为21分。

第一次网上阅卷,批阅认真,给分相对透明、公道,各类数据统计翔实、科学。

三、试题分析、评价及建议
(一)语言表达题
第3题:本题属于“语段压缩”题。

考察压缩、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概括德国政府将为二氧化碳封存计划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从“措施”一词分析应是“具体做法”,应该用动词性短语概括。

先找到答案的区间:在第二节第二句至结尾;再将各句的主要信息概括、筛选出来组成答案:控制存储场所的规模和数量,对封存技术进行评估,责成运营商建立风险基金。

第4题: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

既考察观察、联想能力,又考察语言的准确、简明、连贯能力。

解读徽标的设计意图,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把握内涵。

先观察图象,抓住其特点:17届省运会会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直观地显示出是跑道,另一个是跃起、腾飞的龙的形象。

再由此及彼展开联想:两部分组合与数字“17”形状相似,龙则是因常州的别称叫“龙城”。

最后分析图形的象征意义:动感的图形既表现体育生龙活虎的特点象征运动健儿积极向上,勇创佳绩的拼搏精神,又表达出龙城常州腾飞的发展趋势。

2.存在问题:
不能分清材料的层次结构,导致抓不准重点句,不会概括提炼,将数字用文字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缺少联想、想象力,导致图形看不懂,不会思考提升,导致写不出图形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第5题是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其中“白”和“寝”两个词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学到过,很容易判断是正确的,“备”和
“俦”的解释需要结合语境来判断,其中“俦”学生未接触过,结果本道题的得分率是0.87,其实错误答案是备,不是具备,而是完备,周详。

第6题的题目是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崔林“秉忠履正”的一组是什么?学生在做本题目时,可以用排除法来做。

其中第一个答案是写崔林家境贫寒。

第五个答案是孟康的认为,与崔林无关,所以学生可以根据以上两点排除含有这两个答案的选项,答案只有选B。

所以本题的得分率为0.93,只有极个别学生选错。

第7题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学生在做本题时,必须对课文要理解,要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结合四个选项的答案,到文中去找相应的句子,来印证哪些内容是不合语段或者是衍生出来的。

所以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甚至要有文言文阅读语感。

本题的得分率较低,只有0.45,本题的答案是B,其中“不愿为此巴结上司”在原文中也没有依据。

第8题是对文中3个划线句子的翻译。

存在的问题:
(1)句式调整不到位,如镇之以静,虽把“扰”“动”翻译出来了,但整个句意并不通顺。

(2)“季”绝大多数同学翻译不到位,后一个句子只是把句式翻译出来,但其中的意思翻译不到位。

(3)整个3个句子,第3个得分最低。

文言文均分在4.97左右。

教学举措
(1)了解学生文言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依托教材,扎实教学;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①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②重视朗读和诵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③指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加强积累。

比如,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整理古今异义词、整理文言特殊句式,等等,使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④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每一句每一词都要读懂。

但是,学生往往弄不懂句中个别词的意思,怎么办?加强文言翻译训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4)注意推荐书目和工具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除了让学生精读教材中的文言文之外,还必须让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言文。

(5)平时教学中针对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还要多加训练。

(6)掌握常用文言句式,能准确判断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三)古诗鉴赏
第9(1)题:①答题不够规范,②表述不够清晰,③答题不全面,④没有关注到和标题的关系。

第9(2)题:①学生答题不规范,不知如何分析,有很多学生只是翻译诗句;②表现手法学生答不出;③典故学生看不出来;④对社会动乱的感慨答不出;一般的学生只能答出喜悦的心情。

第9(3)题:此题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有3点,其中“不舍之情”基本都能答道,但学生忽略了情感的丰富性,还有另外两个要点,(1)再见难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只能回答出其中的一点,很少有答全的,均分为1.53。

教学举措:①多训练鉴赏题型,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②加强对诗词的整体感知。

③分析与整合表达方面需加强训练。

④增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掌握基本的答题套路及术语。

⑤加强思想感情的训练。

⑥完善答案,强调答案的完整性。

(四)名篇名句默写
主要问题:
(1)会背但不会写,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理解性记忆。

(2)书写潦草,不够工整。

(3)答题不顾及顺序,不看题号。

教学举措:对学生要求默写必须理解性记忆,注意关键字的写法,同时加强书写规范的要求。

(五)文学类文本
这次的选材是小说《摔老盆》,学生阅读时基本没有障碍。

依据《考试说明》中文学类文本的要点设置了4道题目。

第11题直击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6分。

赵村长的形象在文本中比较突出,按理学生很好上手,实际答题均分为3.82分。

有部分学生搞错分析对象,分析“赵五爷”;抓不知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即使是分析赵村长,偏差较大,把他当做负面形象,写到了他的自私、冷漠、矛盾结合体,忽略了正面形象。

第12题要求具体说明对比的表现手法,4分,能级为D。

只要细心阅读文本,可以答到3—4处,尽管在批阅过程中,适
当放松了尺度,答到“老村长的着急与众人的说笑”或者是“赵五爷的死与村民的说笑”也可,最终的均分为1.82分。

第13题是对小说的情节安排简要分析,结合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的点评,4分,能级为E。

学生中的大部分没有仔细审题,没有围绕“情节安排”;抓不住微型小说的几个关节点;答题时的语言缺乏层次。

实际均分为1.77分。

第14题要求统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能级为E。

也就是小说的主题,作者创作的价值取向/创作意图,从小学的文学文本一路读来,主题阅读向来就是阅读的首席,可是我们的高三学生却把它丢失了、忽略了。

古道热肠、正直仁义、尊敬老人、知恩图报等优良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的传统主题、永恒话语。

答题时泛泛而谈、不能将小说中的人物分类。

实际均分为2.89分。

教学举措:
依据文本体式(小说、散文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据典型样题,加强采点得分意识;及时认真审题,掌握答题要领,学会规范表达;耐心细读文本,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六)论述类文本
主要问题:
本次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了《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关于学历造假的时文《学历造假是一种社会病》,设置了三个题目。

第15题要求理解文中第二段中“但正如癌细胞扩散般,它还会以不同的版本在我们的社会里上演,唐骏的逻辑只不过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注脚”这句话的理解。

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属于D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分值6分,答题得分均分为2.53分,得分率比较低。

大部分学生不会扣住文章内容去理解语句的内涵,答案浮于表面,原因应该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答题、不会分点答题,答案组织混乱,没有条理。

第16题要求简要分析第五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属于C能力层级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分值6分,答题得分均分为2.32分,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

思考本题应该从文段的本身内容和在文中作用两个角度入手,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缺少了对该段论述的内容的阐述,丢失2分;很多学生对“对比”手法解释不清,对本段对于全文的论述的作用没有明确的回答甚至根本没有涉及。

第17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学历造假的社会原因主要有哪些。

此题考查的仍是C能力层级分析综合能力。

本题分值6分,答题得分均分为2.46份,得分率较低。

本题是概括分析,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但是有的学生对题目没有准确理解,没有扣住“社会原因”来寻找和组织答案,筛选和概括的目标不够准确,再加上语言组织不够有条理,导致本题得分不高。

教学举措:
1.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对文章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要求和引导学生真正去读懂文本。

2.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性。

3.加强现代文阅读题答题的规范训练,将各种题型都作规范答题训练,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七)作文
1.题目解读
此次作文材料贴近生活,既有具体的事例,又有提示中心的关键句,解读分析材料只要抓住最后一句“能呼吸时就要有尊严的活着”,就抓住了材料的主旨。

结合题目“有尊严的活着”分析,这篇作文中心的前提是“活着”,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遇到怎样的困难、苦难,也不管面对怎样的屈辱、强权,都要坚强的“活着”,在此基础上要重点写出怎样活,即“有尊严地活”,何为有尊严?有尊严就是不因强权、强势的威压而屈服,不为追求名利而折腰,不因生活多困难、苦难而退却、消沉;活得有人格,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自尊、自立、自强。

2.评卷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都能扣住中心立意作文,少有走题的现象。

只有少数人中心只写“尊严是什么,怎样是有尊严”,导致偏题,还有选例选反的,如:写屈原、项羽,他们是为了尊严而死,与题目“活”相背离。

写韩信、司马迁,他们是忍辱地活着,虽然是活着,但缺少尊严。

3.存在问题
(1)选材陈旧。

大多数写历史上的人物如:苏武、岳飞、陶渊明、写到现当代的有张海迪、海伦·凯勒。

缺少贴近生活,
靠近时代的新鲜事例。

(2)缺少自我。

不是用“心”写作,而是在做文字游戏,且技巧拙劣。

许多文章泛泛而谈,夸夸其谈,没有思想,没有中心。

完全在为完成字数而拼凑。

(3)文体不明。

记叙文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刻画,只是泛泛的记叙,或大段大段的心理叙述。

议论文中心不明。

不懂设分论点,用论点统率材料,更不知分论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4.教学举措: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用近几年高考题做范本,归纳、总结出题方向、出题意图、出题类型,分析归纳其答题要领,将其模式化。

然后筛选相对应的题目强化训练,以期用技巧应对答题。

(2)针对选材单调、陈旧的不足,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看新鲜时事素材,放眼社会、时代。

教师也可以群策群力,提供一些素材,力求将历史人物赶出作文主战场,让今朝的风流人物登上作文舞台。

(3)针对写作不用心,少自我的缺点,鼓励学生写自己、写生活、写平常人。

叙写真情实事,才会生动细腻,才会真切感人。

(4)针对文体不明的问题,进行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

首先使学生作文不同文体的思路结构规范,再考虑表达技巧使用恰当,然后再讲究文采的优美。

否则即使文采再美,文体不当,也不能算好作文。

总之,学生作文要有时代意识、自我意识、中心意识、文体意识。

(八)文科加试
第19题断句题,本次句读批改按照评分建议,按照每对一处给1分,均分为4分,多数学生在第一处“少”和第六处“摘”两处断句出错。

复习建议:
①应让学生明白断句一定要重视文意的整体把握,在能断的地方先断,关注虚词的位置,断后重新审视。

②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断句训练。

第20题文学常识均分较低,对于欧阳修编的两部史书的书名大多学生不写或乱写,缺乏积累。

实际上在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一文的书下注释中就有。

复习建议:
①觉得今后一段时间教师非常有必要把课本上以及文学史的文学常识给学生系统整理。

②引导学生加强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第21题概括文字观点,貌似简单,但只有极少有同学能答得准确。

通读整个文字会发觉“云”后的第一句其实就是该句答案,学生答不出,可能与他们根本读不懂这段文字有关。

如果命题者有意识地提示“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相信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这也告诉我们今后回答“概括文字观点”题目时,如没有特别规定,可尽量用文中语句回答。

复习建议:
①认真审题重视文意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第22题名著题选择题均分为2分,绝大部分同学A项能选对,E项很少能答出,因为绝大部分考生对《雷雨》中鲁大海的性格特点未能全面了解,尤其是他的优柔寡断。

复习建议:
①关注名著细节,对每部名著的人物性格个性特征作全面了解,精读文本必不可少。

第23题两条共计10分的问答题均分为4分,亟待提高。

两条问答题均很传统,甚至非常经典。

《红楼梦》中“宝钗扑蝶”是最能体现宝钗性格的典型细节。

有同学未能很好审题,笼统地回答宝钗性格而不结合情节。

《欧也妮·葛朗台》中对查理所作所为搞不清。

复习建议:
①鉴于此,当前细致整理10部名著阅读信息尤其必要。

24题到26题为材料概括题,为7点几分,得此分当属差强人意。

但每一小题各有易遗漏点,具体表现为:第24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哪两种错误倾向”只能答对一点,答全的较少。

25题也只能答对一点,在文中能找到的答的较好,需概括的常答不全。

26题均分较低,学生普遍要点答不全。

具体表现为不能准确把握答题思路,不能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找准答题区域,提炼概括。

复习建议:
①加强学生阅读文本理清文本思路的方法指导,不管什么文体的阅读读懂始终是关键。

②加强解题方法指导,确立不管任何题目答案从文本中来的理念,针对题干找准区域,对照题干进行信息的筛选、提取与整合。

③不可忽视鉴赏题的训练。

想要竞争,必须加大投入,下阶段文科班仍需花大力气逐一攻克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文常积累、文段概括),细致整理10部名著阅读信息,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与平时的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把感觉变成实干。

四、下阶段教学建议
1.仔细研读《考试说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调查学情,及时反馈,科学补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稳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应继续关注且充分利用高考试题,把“文章”做足,充分发挥效能,让学生感觉、品悟、把握高考命题的取料、难度、设问思路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有目的地自选题目,还可把平时做题程度和高考要求比较,明了自己的差距,学习的目的性、方向会性更好。

关注各地的模考卷,对一些陌生题目加大投入,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

2.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始终让学生在学习阵地的前沿。

每周提供必要的时段给学生阅读,读他/她自己想读的书或文章,抽空让他们交流,弥补各自的偏食,活跃语文气氛;要给学生自习的时间,给学生做题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反思的时机,给学生纠错的机会,必要时要耳提面命。

让学生动手、动脑、积累,去把握,去思索。

3.指导学生向细节要分数。

包括怎样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如何巧妙利用题干和文段的信息提取相关答题要素,整理完答案之后自我审读一遍。

还有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或者是避免跑行阅读,用铅笔指读不失为好办法。

例如现代文阅读,有较好的答题步骤十分重要:标自然段序号(对搜寻信息是一条形式上的链条);再结合写作背景和题目,粗析段间关系、文章结构,注意重点语段,判断文章主旨;仔细阅读文后试题,注意试题要求的要点及侧重点,判定相应试题的对应区间,仔细搜寻,“瞻前顾后”,适当扩大一点搜索范围,或择词择句组织答案,或根据文意概括总结。

古文翻译、古诗词鉴赏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是朗读答案,在规范表达上来一次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