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令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节令的形成、发展与民族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宝库中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节令,相应地也就产生了歌咏节日的诗篇,这就是节令诗。

或吟咏节令,或抒发乡情,或针砭时弊,或叙写习俗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节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节令诗的思想内涵
1.吟咏节令
这一类诗主要是突出节令特点,渲染浓郁的节日氛围。

如晋朝辛萧的《元正诗》: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元正即农历正月初一,也叫春节。

这是一首定年节的诗,新年伊始,充满了希望,彼此举杯,共祝吉祥安康,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全诗气氛热烈、喜庆,气象庄重、宏大。

王驾的《社日》一诗也是突出节令特点,是一幅既静又闹、令人回味的乡村春社图。

虽然看到的是“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画面,但让人徘徊脑际的却是热闹非凡的春社场面: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埘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抒发情感
(1)思念之情的勃发
古时候,交通极不发达,人们要远行就得忍受怀亲、思乡的痛苦。

尤其是在过节时,眼看大家团聚,共享天伦,自己却孑然一身,更觉凄凉。

此时,对于那些文人墨客,定会诗兴大发,诗句顺口而出。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总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欢度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千古绝唱。

南朝诗人江总在长安做官,晚年时回归扬州,在途中逢重阳写下了“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人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的著名诗句。

二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受节日氛围之感发,睹物思归抒发了自己不可抑止的思乡之情。

(2)感时伤世的抒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最早就具备了宣泄功能,“言作诗者,所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

刘禹锡也说:“悲
斯叹,叹斯愤,愤必有泄,故见乎词。

”在这类节令诗中,怀念家人,感时伤世,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怀念胞弟的诗歌。

此诗写于白露这一天,以雁声引起怀念兄弟的情怀,此时正是史思明叛军猖獗的时候,西面吐蕃也不时侵扰。

杜甫在此时此刻望月思乡,倍感流离之苦,挂念家人,担忧国家,“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类节令诗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符号营构的政治抒情诗,它是诗人群体的悲剧心态的折射。

这种悲剧心态的折射主要有两类:
其一,再现贫病交加的困境。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体现了杜甫长期漂泊、贫病交加的恶劣心情。

胡应麟称这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唐代另一江南寒士孟云卿在流落他乡之时,时常断炊,贫困中逢寒食节,更觉凄凉,赋《寒食》诗一首,描写其生活穷困情形。

其二,抒发政治价值追求的失落。

政治绝望,功业未就的忧心,无疑加剧了诗人人生的嗟伤。

两者相互激发,相互渗透。

如杜甫的《九日蓝田会饮》: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是一首重阳题材的诗,又是一首叹老嗟卑主题的诗。

蓝水远,玉山高,千涧落,两峰宽,这些景象无疑是诗人心态的外化,意欲以雄奇的高山远水,来冲淡内在的忧伤。

但面对如此壮景,诗人反而悲从中来:明年的今天,大家还会人人康健,个个相见吗?唉,世事无常啊,茱萸啊茱萸,你真的能驱邪致福吗?“激越的政治热情中潜涌着远处不在的哀痛,急切的恋主思报中流露出时不我待的悲辛,愈是主观地执著于政治,愈是感觉到时光无多,死之将至――而当诗人执著于政治而政治又同时给诗人哪怕些许希望时,死亡与时光流逝的痛苦则不会占据、弥漫于诗人的心灵。


黄庭坚的《清明》一诗以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生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慨之情。

宋代赵元镇的《寒食》也是作者官场受挫后所作,用享受生活,随遇而安,不问国事的消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3.针砭时弊
在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中,不乏有远见、有骨气的正直之士。

他们与统治者颇不合拍,对统治者的一些作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所不满,有时就用诗歌进行讽谏,温和一些的就借题发挥,作诗加以讽谕,“指事陈情,意含讽喻”,以
“常事”载“常情”。

如唐代韩?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谕诗,诗人韩?生活的时代,宦官当政,他们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招致了朝野的不满,诗人就写了这首借汉喻唐的讽谕诗。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寒食节这天本来是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的,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此诗言简意深,讥讽时事不露痕迹。

再如五代后唐杨朴的《七夕》诗借七月七日夜晚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这一习俗,加以引申发挥,“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讽刺了人世间到处存在的尔虞我诈、互相欺伪的行为。

诗是人们情绪的反映,社会政治的变化,必然影响人民的情绪。

在古代诗歌中,暴露统治阶级腐朽堕落情形的比较多,这同样在节令诗中有所体现。

如杜甫的《丽人行》对杨氏兄妹生活的淫乱奢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杨国忠之流给予无情的揭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朝政的腐败和黑暗。

浦起龙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

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4.叙写习俗
节令诗的主流还是那些直接叙写岁时习俗的诗篇。

这些诗为我们涂抹了一幅色彩纷呈的节日画卷。

这里有饶有趣味的风土人情,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独特鲜明的节日服装,还有颇具讲究的节令饮食。

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人把过年的习俗都融汇在诗里,饮屠苏酒、贴春联、放爆竹,更重要的是诗人在除旧布新的换岁之际,提示给人们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叙写习俗的诗可谓举不胜举,像崔颢的《七夕》诗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

此外,不少描写除夕守岁、清明扫墓、端午包粽子插艾条、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风俗的诗文也广为流传,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二、节令诗的艺术特征
品读节令诗,我们会感受到一个广袤、深邃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探寻折射出时代之光的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更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
悦。

在寥寥数十字之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歌的优美音韵,又能欣赏到奇特想象显现的画面美,还能在情景交融之中体会节令诗那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1.音韵优美
因为岁时节令的不同,诗人吟咏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和着音韵,或是清新明快,或是委婉深沉,都可以看作是一首首欢快或凄婉的歌。

正因为如此,节令诗具备了浅吟低唱的音韵美,这种音韵美,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表现出来的:(1)押韵
许多节令诗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诗人运用了相同或近似的韵脚,使诗歌自然而然地具备了美的音韵。

如王安石的《元日》诗中一、二、四句尾字“除”“苏”“符”三字押“u”韵,配以喜庆的氛围,合乎吟唱,因而在民间广
为流传。

(2)叠词
在诗歌中,诗人为了更好地状物抒情、渲染咏叹某种情调与韵味,常常采用叠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叠词不仅能细腻传神地咏叹某种情韵,而且能使诗歌具有特殊的音韵之美。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之一)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词蕴含音韵之美,简直就是
一首扣人心魂的“情歌”。

再如徐凝的《七夕》诗句:“一道
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渺渺”“玲玲”音韵之美,尽在其中。

还有宋代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歌》一诗也是因为诗句运用叠词而使整首诗具备了音韵美。

(3)呼应
在节令诗中,呼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也具备了音韵美。

如元稹的《岁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此诗用数词予以呼应,“一日”“一年”“百年”“一年”,回环往复,美的音韵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宋代邵雍的《中秋月》诗句“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唐朝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等,都与《岁日》有异曲同工之妙。

(4)比照
比照手法的运用使节令诗的音韵美表现的也非常充分。

如杜甫的《牵牛织女》: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西”对“东”、“万古”对“七夕”,似一唱一合,一起一伏。

再如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中“昨夜”与“今朝”等词的比照也是如此。

(5)对仗
节令诗基本上都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简洁明快,鲜明生动,因为其工整的格式,吟唱起来抑扬顿挫,很具美感。

如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四句对仗使诗歌显得生动
传神,似高山流水,音韵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想象奇特
节令诗的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蕴多层,使人遐思无穷。

诗人那奇特的想象使节令诗的意境变得更为深远,唐代崔曙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清代许廷荣的《七夕雨中》
等诗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丰富的想象寄予在岁时节令
之中,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诗中
有画”的境界也更增加了诗的情趣和旨趣。

“曙色开”“三晋云山”“二陵风雨”“河上仙翁”等词因为诗人的想象而如梦如幻(《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乌鹊桥成头渐白,银河天远水空盈”却是一幅凄婉的“思念图”(《七夕雨中》)。

苏轼于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堪称是节令诗中驰骋想象的代表作。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来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

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
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

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天上宫阙”“琼楼玉宇”,起舞弄影,似在仙境;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转”“低”“照”三字,描摹随月光流转,光影的物移,时间跟着推进,无眠而情生。

上下两片因想象变得挥洒自如,画面由静而动,不需雕琢而起浩荡之气,超绝凡尘。

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3.情景交融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节令诗将景与情巧妙结合起来,从而“寓情于景而情愈深”。

无论是情景神会,还是景中情或情中景,都会因为景中寓有情而使景成为活景,情也更加深刻。

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不同,心境不同,但诗人吟唱的那一首首或欢快或凄婉的歌总能拨动我们心弦,让我们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

如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中紧扣“清明”两字,写它作为时令的特征:桃李笑,雷惊龙蛇,雨润草木。

写它作为节日的特殊含义:野田荒冢,
满眼坟丘。

写由它而引发的联想:齐人乞食,介子推焚死。

在对比中说理,从而得出了人生沧桑、世事无常的结论,阐明自己的人生观:无论生前做过什么,死后都是一堆坟包,谁也分不清谁是愚人,谁是贤士。

诗人从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生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慨之情。

在这首诗中,景语与情语有机融合,以衰景结愁情,倍感凄清之意境。

景语与情语在节令诗中表现得非常充分,特别是在抒发情感和借诗讽喻类的节令诗中表现得格外醒目,或以美景结喜情,或以衰景结愁情,或因情设景,或因景设情,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融情入景,寓意深刻。

像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孟浩然的《田家元日》、张建树的《竞渡歌》、卢仝的《悲新年》、杜甫的《登高》《丽人行》、李白的《九日龙山吟》、徐凝的《八月十五夜》等诗都是将景、情、理融为一体,从而使它们具备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三、节令诗的发展演变
反映古人生活体验的诗歌,在今人的生活中,常常引起反思和共鸣。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具有艺术魅力的节令诗来张扬传统节日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延续民族
精神。

只不过今天的节令诗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多种形式的节令诗具备了张扬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和力量,对后代也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节令短信祝福、网络节令短文、现代节令诗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其发展前景会更为广阔。

1.节令短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节令短信风靡全球,笔者仅以中秋为例撷取几条说来:
“秋已至,天气凉,鸿雁正南翔。

红花谢,寒气涨,
冷时添件厚衣裳。

有惆怅,看菊黄,霜重色浓更清香!送如意,送吉祥,天道酬勤助安康!”
“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梅,愿幸福快乐伴随你!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日升灿烂,日落浪漫,预祝中秋快乐!”
“秋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
祝福声声伴你行中秋快乐”
这些短信有古诗的韵味,有现代浪漫气息,有节令的祝福,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

2.网络节令短文
节日的到来,不再似古人流于笔端的抒怀,而是烙上时
代的痕迹,电子产品随时为我们服务,打开电脑,抒写节日的感怀: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乐园星星沐浴魂
儿绕梦牵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
是你的呼唤牵手的梦儿越过银河是美丽的再现。

这是在我国有“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里出现的网络节令短文之一。

网络的便捷、宽泛、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钟爱,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那里是热闹和欢欣的,而在以后,它会成为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立秋了,花落的声音秋知道,惦念的感觉心知道,唯愿我的思念能让你感到欢乐和温馨,无华丽之言,只想对你说:月圆的时候,一叶知秋,一问知情!”
美在网络中弥漫着,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网络而更加密切,网络节令短文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3.现代节令诗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许多人就会展望未来,喜气洋洋,豪情满怀,感时咏志,大发诗兴,写下各种各样的庆贺节日的诗。

我国的伟人们也留下了不少庆贺节日
的诗。

陈毅曾于1958年2月在朝鲜写了一首庆贺春节的诗,即《在志愿军司令部度春节》:“浅斟细酌会宾朋,我是须白一老戎。

座上更有年迈客,喜他豪饮兴最浓。

”朱德也曾于1961年正月初一写了一首《南昌过春节》。

此外,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陈毅的《中秋》等诗都是喜气洋洋,豪情满怀,感时咏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今天,我们同样会在节日前后,发现有一些感慨节令的诗出现在部分报刊杂志上,这些诗句无不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如庆贺春节的诗句: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百福临门常有余,吉祥富贵寄新春。

庆贺元宵的诗:
万家灯火报元宵,瑞雪丰年照天地。

淑气鸿喜千家乐,彩灯春花户户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