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有哪些?(P4)
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与特征:
1)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4)管理是职能和过程的统一
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6)管理过程应该有科学的绩效衡量
2、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首先,管理活动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人们的共同劳动引起的;
其次,集体劳动因分工协作会产生一种协作力,其劳动效率大大高于各成员单独劳动效率的代数和,而这种协助力来源于管理;
第三,人们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对管理的需要,推动了管理的发展;
第四,管理业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2)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都要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

3)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其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辩证统一关系,它有助于我匀理解和把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管理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脉搏。

其次,管理的二重性表明,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可能为我所用。

再次,由于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他国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时,区别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哪些则属于体现各国生产关系的特殊内容,切忌生搬硬教条主义。

3、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P8)
1)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应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次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同其他科学一样,管理科学具备明确的概念、明确的理论和其他积累起来的知识。

管理人员在将理论应用到管理中时,必须把原则和实践结合起来。

管理科学还包括从经验、技能提炼发展而来的管理技术。

2)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首先,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各异且不断变化,对每一具体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唯一的、完全的模式,对于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情况更是如此。

其次,当管理者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时,也体现了他管理的艺术性技能。

再次,由于管理的主要对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他能积极地思考,并自主地做出行为决
定,而且,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后,管理的艺术性还与管理者的性格有关。

4、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特征有哪些?(P11)
1)管理者是拥有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非正式组织中一些能够影响和指挥他人的成员并不是组织的管理者。


2)管理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管理者拥有制度化的权力,特别是奖惩他人的权力。

(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制度化权大小和性质不同。


(2)管理者必须执行一定的管理职能。

(3)管理者的人格通常是双重的。

(既有其自身利益,又是一定职位代表,是组织权力的货币,是组织利益的保证)
5、试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P12)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十种角色可进一组合成三大类: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

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主要有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三种。

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就在扮演人际关系角色。

管理者还要充当联络员,与提供信息的来源接触。

2)信息角色。

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序上都从外部组织或机构接收和收集自信,同时,他们又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和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

主要有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

主要有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发现和利用机会,忏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绩效的新项目;作为干扰应对者,他采取纠正行动应付那些未预料到的问题;作为资源分配者,他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最后,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利益与其他个人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效条件时,他是在扮演谈判者的角色。

6、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P20)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管理学具有如下特点:
(1)一般性。

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共性原理,阐释适用于各领域的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2)社会性。

首先,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都是人,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社会组织和文化背景之中的;其次,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管理必然要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意志,这也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

(3)实践性。

是指管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指导进一步的管理实践活动。

首先,管理学本身就形成和产生于对众多的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析、总结和提炼;其次,管理理论的全部意义在于应用于管理实践,指导管理实践,并从中提取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

(4)历史性。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

(5)边缘性和综合性。

它是一门典型的“软科学”,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科学、技术、教育、经济和管理等多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因而它具有综合性,属于边缘科学。

7、试述管理的基本原理(P23)
系统管理原理
1)什么叫系统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性。

2)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与非平衡性。

3)系统管理原理的实现: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管理的目标在于:把管理中诸因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予以放大,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后。

系统管理原理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整分合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

人本管理原理
1)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的是随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受雇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推一推动一动、没有一点责任心的恶习人,需要严加管束。

后来麦克雷戈将这样一种对受雇人的看法及其管理方式总结为“X理论”。

经济人:以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学说意识到工人生产积极性对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提出来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工资收入,应给予他们一定量的工资激励。

社会人:霍桑实验证实了人是“社会人”,职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的“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

他们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不仅要求有较好的收入,较高的生活水平,而且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还需要得到尊重。

管理人假设的基础是人人都需要有成就感。

因而管理就要在组织中适当地分权。

(“社会人”假设推动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出现: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有人际关系处理技能。

第二,让职工参与决策。

第三,上下沟通。

第四,提案制度和面谈制度也由此产生。


管理人: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包括作业员都在进行决策,只不过员工的阶层不同,各自决策的领域不同而已,都是“管理人”。

自我实现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有层次的,依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代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越来越多。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要求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和兴趣,给他们一个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并以合适的授权和明确的责任。

2)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是:职工是组织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人本管理原理的内涵包括“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优化和完善组织中人的心智模式;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人本管理的实践:(1)人本管理的方式:人性化的组织结构与体制、培训与自我管理、权变领导与差异管理、文化与环境塑造、激励与全面发展。

(2)人本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评估;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目标管理;沟通、交互作用和敏感性训练;思想教育;心理平衡;行为引导;社会推动。

责任原理
1)责任原理又可称为权责对等原理或权责统一原理,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责任必须有权力,有权力就必然产生责任。

2)责任原理的实现: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和及时。

绩效原理
1)管理成本:
(1)管理成本的构成:内部组织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外部交易成本、管理者时间的机会成本。

(2)影响管理成本的因素:组织规模、产权制度、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管理者才能。

2)管理绩效
(1)效率、效益与管理绩效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它反映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管理效率是指由于实施管理后增加的收益与管理成本之间的比较。

由激励效率、配置效率、保险效率和约束效率构成的某种函数关系。

(2)产权、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不同的产权制度会表现出管理效率的差异,组织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使一项成本支出能够为多个部门、多项管理功能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X效率的产生和控制
X效率是因企业内部活动造成的一种低效率,压力是其产生的关键。

对X效率的控制与改进,可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等,合理引导员工的个人心理与行为。

二是设计和运行积极有效的群体动力机制,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群体间冲突。

三是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作用。

3)管理绩效的评价
(1)评价指标:
反映目标与手段的指标,前者代表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如利润率,后者是组织达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或手段,如职工满意度。

硬指标和软指标。

前者如产量、新产品数量等,后者如员工满意度、工作积极性等。

(2)评价方法:组织目标法、系统方法、战略伙伴法、环境评价法。

4)管理绩效的实现与改进
(1)实现原则:首先,组织必须确立管理的效益观。

第二,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绩效的直接形态。

第三,树立正确的主体管理思想。

第四,坚持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协调,局部服从整体。

最后,以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

(2)管理绩效的改进:首先是要加强和完善基础管理和常规管理。

第二,树立创新精神,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

第三,探索组织流程再造,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理念,以求得管理绩效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改进。

可持续发展原理
1)资源的有限性和有效配置
组织的有限资源是指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是由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人们现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的。

组织不仅要努力获得资源,更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成为任何一个组织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关键。

组织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等。

人力资源在组织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危害下一代满足他们权利的需要。

从组织内部管理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能在更大的规模上支配资源,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自我,取得良好的发展。

这种可持续发展包含五要素: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可预见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要求组织能够更大规模地支配资源、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的的、要求组织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是和种良性发展。

3)可持续发展原理的实现
从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自觉遵守有关环保法律、规定和条例;根据顾客的环境偏好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关注多种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采取环境价值观。

上述原则的实施过程被称为组织的绿化。

从组织自身发展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增强核心竞争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长期竞争优势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创新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8、试述人本管理的含义与原则(见第7题)
9、什么是效率、效益与管理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有哪些(见第7题)
10、如何理解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理?(见第7题)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如何理解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P39)
1)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而有集体的协作劳动,就会有管理和协调行为,就是管理实践。

2)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人们深化了对于管理实践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了管理思想。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管理思想不断地加以归纳、提炼和演绎,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普遍原理,从而发展了管理的基本理论。

4)管理理论指导进一步的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2、西方中世纪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主要有哪些(P43)
1)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阿奎那是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

他对一系列经济问题的论述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和生产的二因理论-----劳动和徒弟;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

2)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
他的“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从而较早地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他的国家管理的原理和原则,提出来了国家管理和原则,提出来了国家管理、王权存在的四条原则:群众认识原则、内聚力原则、领导能力原则、危机原则。

3)托马斯莫尔的管理思想
他的“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的而已和生产的组织。

在国家的管理方式上,莫尔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他设想整个社会经济应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的。

他还天才地预言到按需分配的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应以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道德水准的普遍提高为前提,这一点对企业组织内部分配原则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有哪些(P49)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的生产率。

主要内容有:工作额定原理、标准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的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科学管理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时间与动作研究的科学方法;
提出来了任务管理:基本思路是设法使员工达到已制定的科学的作业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和协调:认为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应分别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计划部门把所有的“计划和脑力工作”从现场作业的工长和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集中制定所有的计划,并发出工作的指令。

4、如何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的管理原则(P52)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六项基本活动:一是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二是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和交换;三是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最恰当的运用;四是安全活动,指财产和人身的保护;五是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六是管理活动。

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有效管理的14项原则:
他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劳动分工、权责对等、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意识、团结精神。

5、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哪些特点(P54)
他认为等级、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他认为官僚行政组织应该具有:权威等级(按等级组织职位,具有明确的命令链)、正式的甄选(根据技术资格为职位甄选人员)、正式的规则和法规(成立的制度和标准的动作程序)、非个人的(规则和控制的一致应用,而不是因人而异)、职业生涯导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劳动分工(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

6、霍桑实验与梅奥教授的新见解是什么(P55)
经过一系列实验,梅奥等人得出结论: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情绪,关心员工的情感和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霍桑实验,梅奥教授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且同正式,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7、行为科学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什么(P56)
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

比较着名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理论、维克托H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行为科学从员工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展开了各有侧重点,但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研究,既是对管理实践的总结,又是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在提高社会人假设、研究需求因素与激励,关注作业组合和发展领导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8、管理科学理论及其特征是什么(P57)
1)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物资交流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它的特征有:
(1)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

(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主人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模型等以分析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3)将建立合适的模型作为管理行为可行性的前提,以正规数学模型作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4)依靠计算机运算,计算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得出定量的结论。

9、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9)
系统管理理论的理论要点主要有:
1)企业系统: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周围环境影响,也影响着周围环境;企业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能提高组织管理的整体效率。

2)系统动态学:
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
(2)和子系统结构及所取政策有关的系统预测定量化和实践问题
(3)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于各种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
(4)在企业、公司、国家经济部门或其他系统内,信息、货币、订货、材料、人员和设备等各种流程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5)更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
(6)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起来。

3)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的关系
管理理论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都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

10、试论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背景与渊源(P61)
(1)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战后经济重建及其历史机遇:既使科学的管理理论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更给管理理论的各种流派带来了实践领域和发展条件。

(3)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变化,要求并推动管理变革,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大规模组织进行管理并适应跨地区、跨国和跨文化需要的全新的管理理论。

(4)自然科学的繁荣及其对管理学的渗透,使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5)多种学科发展的交叉与融合,使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边缘化、综合化和流派纷呈的局面。

(6)各国政府的经济干预与政策影响。

案例分析:科学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学的展望
1、组织的管理环境由哪些变量构成
2、试论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3、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
1)对直接作用环境的应对:必须正视多种利益相关者并妥善处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间接作用环境的应对
对于间接作用环境,管理者可通过察觉变化的早期迹象来监控基对影响。

间接作用环境的信息来源很广,以此为出发点,管理者可以进行深入调研,运用统计预测技术,分析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变量的重要变化,发扬潜在的发展机会,直至制订行动方案和应变计划。

3)组织对于自然环境的行动
对于令人困扰的自然环境问题,管理者必须重新思考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作出行动决策。

美国实行的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办法,即颁发污染许可证。

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的思考的另一个传统框架补称这成本——效益模型,它主为所提议的环境规范应在潜在收益胜过潜在成本时付诸实施。

一种考虑环境问题的更为现代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它认为组织应该致力于可长时间持续或可自动更新的活动。

总之,组织必须将自然环境同其生存的其他环境变量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4、什么是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1)全球华侨为一种科技和经济现象,它由三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接近、地点和态度组成,突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史无前例的复杂关系。

接近:现在,管理者是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近得多的距离内与数目更多、范围更广的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和政府官员打交道。

地点:企业中国经营的地点和一致性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已在世界各地生产它们的产品销售给当地的顾客。

态度:全球化强调对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管理的一种新的开放的态度。

2)从影响组织管理、绩效与发展的视角,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全球化中的竞争力:竞争力是指一个竞争者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地位。

便于工商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目前已进入了国家之间竞赛的时代。

竞争力成为工商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球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国与国之间密切性的直接结果。

(2)全球化中跨国公司的管理:全球化管理问题的研究重心是有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

跨国公司对母国的影响既包括吸引公司趱国际化的潜在收益,也存在资金外流、可能削弱本国收支平衡和由于把工厂转移到海外而减少本国的工作机会等负面效应(即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一种以民族为中心导向到以全球为中心导向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许多不同国家中的商业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资金,选择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国家投资而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