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摘要】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社会意识、学校管理及自身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就感
一、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用于特指那些从事助人行业(如教师)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开始流行起来,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助人者(如教师)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情感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原因分析
第一、工作对象多且差异大
按照2006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第三章第六条的规定,高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 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

但实际工作中,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有一些特殊性,比如学生的入学成绩一般,学生的自觉性、自控能力相对来说较差,这与大学的自主学习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形成了较多的学习困难学生,而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辅导员的谈心、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往往在这些学生身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效果甚微,但很多方面还是将此责任推给辅导员,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不到位,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的“习得性无助”,由此诱发了职业倦怠。

还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个性及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在集体生活中的矛盾较多且不易解决。

第二、工作内容繁且杂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的任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占据,几乎是涉及学生的事就与辅导员有关。

其中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勤、助、贷、日常事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就业指导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由于独立学院的行政特点,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受到院、系各个部门的直接领导,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由辅导员这一条线贯穿下去,致使辅导员疲于应付各个部门要求,无暇提高自身的能力、学习新的知识。

这也影响了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也就是辅导员的“控制感”剥夺。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边界性”,即辅导员的工作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
辅导员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

在无法得知自己的工作何时完成的状态下,辅导员难以获得成就感,很容易陷入疲惫状态。

第三、职业价值的不对称
关于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口号一直在喊,但是现实工作中,对独立学院的辅导员的未来出路却缺乏明确的规定,对辅导员所属的行列界定含糊,缺乏针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培训措施,这使辅导员的上升空间大大受阻,导致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很迷茫。

也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高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主体是专业教师,辅导员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

其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但凡出现考试成绩下降、学生问题增多等情况时,各个部门却将责任归结到辅导员身上,素不知很多问题并不是凭辅导员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

这就导致辅导员对他们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成就感缺失。

三、改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
第一、组织层面
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在提高辅导员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更要重视对辅导员的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

其次,加强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与发展机制,将口号落到实处。

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问题,解决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后顾之忧。

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第三,建立系统的培
训机制,能够针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提供完备的培训,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实现辅导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人层面
首先,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辅导员不是学生的“高级保姆”,而是心灵导师,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正确认识职业的价值才能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学会运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和心理调控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第三,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多样化的工作方法是保持工作新鲜感的方法之一,也是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马坤,以心理需求层次的视角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2] 郭超,基于心理契约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j].
[3] 纪春艳 ,王冬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