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宿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的举行,展现了国家海上实力,增进了各国间军事交流,加强了各国民众友谊的桥梁。
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D.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搭配不当,去掉“的桥梁”。
B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
D语序不当,改为“熟知和适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蔚藉惊慌失措气宇轩昂
B.擅长噩耗络绎不绝一丝不苟
C.喧嚣亵渎连绵不断怡笑大方
D.粗拙游逛神彩奕奕诚惶诚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蔚藉——慰藉;
C.怡笑大方——贻笑大方;
D.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⑶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⑸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2)赢得生前身后名(3)何事长向别时圆(4)燕然未勒归无计(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赢”“圆”“梨”“汗”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⑪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⑫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⑬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⑭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⑮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
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⑯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⑰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
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⑱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③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2.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B.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C.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屈从命运的态度。
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契合无间,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4.比较本文第⑬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方面的不同点。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答案】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生长姿态矮小、细弱、朴实;有安分朴实、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有忍受苦痛,顽强生长的生存信念。
2.(1)运用比喻、反复、对比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榆树面对苦难隐忍刚毅的精神,突出强调了老人和榆树在生活经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上的共性。
(2)内容上写出了我被老人和榆树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了全文。
3.C
4.写法上:都用了插叙。
写作意图:本文插叙老人的生活经历,突出老人生活的艰辛曲折,衬托出他面对磨难坦然顽强的精神。
链接材料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与现在的藤萝形成对比,突出了眼前这一片紫藤萝的蓬勃生机,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第3段从“榆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表现“这棵树的不同寻常”。
文章第4段通过“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表现出榆树的“矮小朴实但顽强”来体现出“榆树的不同寻常”。
第5段从“榆树通过自身努力艰难的生存下来”来表现“这棵树的不同寻常”。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比喻、反复、对比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榆树面对苦难隐忍刚毅的精神,突出强调了老人和榆树在生活经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上的共性。
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此段内容上写出了我被老人和榆树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了全文。
3.“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写出榆树并不屈从命运。
故C项不正确。
4.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就是把两篇内容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分析比较,对照鉴别的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写法上:都用了插叙。
写作意图:本文插叙老人的生活经历,突出老人生活的艰辛曲折,衬托出他面对磨难坦然顽强的精神。
链接材料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与现在的藤萝形成对比,突出了眼前这一片紫藤萝的蓬勃生机,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⑴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⑵“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⑶“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
⑷“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⑸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他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
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
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一家家具店。
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⑹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⑺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
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⑻“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
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
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⑼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
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⑽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
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⑾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
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
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
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⑿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
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
⒀“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
”水妹低声说。
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
⒁“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
他嫌爸做得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
”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⒂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
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
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⒃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
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
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但是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心理题,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把握人物背景和性格分析人物心情。
①句文章中的朵伯对木匠事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固守着木匠手艺四十年,但是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手艺却无人问津,惨遭冷落。
所以当有人夸他手艺好的时候,他内心其实是非常自信的,同时又是对那些只讲究外在的现代家具的一种嫌弃。
②句前文中提到桑伯一个月没有活了,斧头快生锈了,以及陶子树提到理发匠,箍桶匠的生意惨淡,都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没落,老张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只能沉默不语,眼泪溢出眼眶,可以看出他内心非常的失落和痛苦。
而面对快雕刻好的梅花,他内心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慈爱的柔情,以及手被划伤,他忘了疼痛,陷入痴迷的状态都可以看出他内心对木匠事业的热爱和不舍。
2.本题是理解题,侧重于对人物心理把握的考查。
桑果是一个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作为现代人,他身上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追求新事物,寻找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出路,这一点也是他不愿意历程木匠事业的原因。
另一方面,他作为桑伯的儿子,他能够体会到父亲对木工的感情,知道老一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感情。
所以他阻拦父亲烧工具。
3.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题,首先需要这句话运用的手法,从“深深浅浅” “左左右右”看出运用了叠词,“时而……时而……”则表现出句式的整齐,富有节奏感;另外这句话还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桑伯不同的手法进行对比,将雕刀比作泥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桑伯的游刃有余;最后还可以从汗水的“渗”表现出桑伯的投入。
4.这道题看似人物形象分析题,实际上又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从桑伯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缺少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传统手艺人的形象展现,因此要从深层次考虑,从传统手艺人的价值入手,进而能够分析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则更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一课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
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
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
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
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
一晃7天过去了。
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
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
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
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
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
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
我不禁悔恨交加。
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
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D.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情节的开端,我教父亲玩游戏,父亲投入沉迷网络游戏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
2.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有何含义?
3.赏析文中加线的句子。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1.CE
2.父亲变身为游戏爱好者对沉迷网络游戏的“我” 的一次特别的教育。
3.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写出我在打游戏时面对父亲出现而产生的心虚,紧张,恐惧的心理。
4.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
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C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此时的父亲是知情人。
E“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错。
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考查这篇小说标题的含意。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一次特别的教育——父亲变身为游戏爱好者教育了沉迷网络游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