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health):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

与疾病之间没有绝对的划界,而是处于同一连续体之中,中间有各种移行状态。

有三方面的标准:(1)生理标准。

身体强壮,各系统功能良好且相互协调,目前的检查手段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2)心理标准。

心理功能正常、协调一致,主观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应付环境自如,有积极的人生观。

(3)社会标准。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功能和职业功能良好,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整体健康(wellness):有目的有意义地生活,以主动、负责、最大限度地提高躯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特征的生活方式。

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研究认为,整体健康由身体、心理、心灵、社会、智力、环境等方面组成,并与所处的文化保持一致。

同时,整体健康还是发现、利用和保护人的身体、精神、心灵、家庭、社会和环境的所有资源的过程。

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意味着主动采取实际步骤预防疾病,并努力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平衡和满足。

整体健康的组成部分及内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亦称“心理卫生”。

个体的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

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是心理功能的成功性表现,它带来富有成果的活动,完善的人际关系,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逆境。

表现为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也指维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0即“心理健康”。

②运用心理知识,结合教育、家庭、医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活动的总和。

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曾患精神病的美国人比尔斯,比尔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于1908年出版了《发现自我的心灵》。

由此引发一场心理卫生运动。

1908年,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1948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成立。

中国的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36年,后因战乱停止。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恢复,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心理教育(mental education):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

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心理教育的途径为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

健康人格(healthy personality):亦称“健全人格”。

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集中体现的状态。

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

健康人格的理解受人性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

G.W.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

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

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

弗兰克尔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

如不吸烟、适度而有规律的锻炼、安全的性行为、平衡饮食、定期体检等。

生活方式(life style):①受社会文化、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制约的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形式。

表现为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度、气质等。

②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概念。

指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独特方式。

生活风格(living manner):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在个人和群体行为中的独特表现形式。

与生活方式的区别在于:生活方式的内容主要由社会的基本条件所制约,并由社会规范与社会价值制约生活活动的社会形式方面;生活风格是生活方式的从属概念,是人们生活活动中浅层次特征及生活方式一般特征的特殊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保健(health care):为预防疾病,保持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虽不能直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能预防个体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预防各种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使个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更好地适应。

康复(rehabilitation):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健康的过程。

主要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高危人群(high-risk population;high-risk group):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发生病毒性反应或感染疾病的敏感人群。

如家族有遗传病史的人。

其形成原因与身体发育、衰老、营养状况、遗传、疾病以及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等因素有关。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亦称“心理生理疾病”。

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确定标准是:(1)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2)有明确的病理生理变化或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变化;(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常见的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癌症等。

治疗心身疾病不仅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来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还要运用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来解决患者内在的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