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综浅述纷绘小才积年绮碎一朝清廊之千古骈文名篇《寒梧栖凤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综浅述纷绘小才积年绮碎一朝清廊之千古骈文名篇《寒梧栖
凤赋》
《寒梧栖凤赋》
(王勃公元662年--公元664年)
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
出应明主,言栖高梧。
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
理符有契,谁言则孤?
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
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乌。
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
疏叶半殒,高歌和鸣。
之鸟也,将托其宿止;
之人也,焉知乎此情?
月照孤影,风传暮声。
将振耀其五色,似箫韶之九成。
九成则那,率舞而下。
怀彼众会,罔知淳化。
虽璧沼可饮,更能适于醴泉;
虽琼林可栖,复忆巡于竹榭。
念是欲往,敢忘昼夜?
苟安安而能迁,则思思其不暇。
故当披拂寒梧,翻然一发。
自此西序,言投北阙。
若用之衔诏,冀宣命于轩阶;
若使之游池,庶承恩于岁月。
可谓择木而俟处,卜居而后歇。
岂徒比迹于四灵,常栖栖而没没?
白话文:
依次以“孤”、“清”、“夜”、“月”为韵脚。
凤凰啊凤凰,你飞来有什么打算?
出现是为了应验明君,且住上梧桐树。
梧桐树可是峄山南例的稀有树木,
凤凰在丹穴是神异的鸟啊。
理符和契双方各持一,
相合则征信,谁能说出孤独?
出行有一定的方向,
讥笑鸟鹊栖止无定;
叫声符合音律,
感叹夜里乌鸦鸣叫,其音凄切。
何况神异之光遭到冷落,
应时的景物凄清。
稀少的树叶已经凋落,
高歌应和而鸣。
凤凰,托身栖息之处;
人啊,怎么会知道此情?
月亮照着凤凰孤独的身影,
风传凤凰夜晚的叫声。
振动身上的五色羽毛,
像传舜乐《韶》多次变更演奏。
反复奏乐,余韵将尽,
相从起舞,飘落而下。
又担心大家都会,不知道淳厚的教化。
虽然能在青绿的池塘里饮水,
更能适于甜美的泉水;
虽然梧桐是最好的栖息之所,
但仍反复回忆徘徊在竹榭的日子。
想到这些就打算去,敢忘昼夜?
不原安于所安而迁徙,
我思考它没有停留的时间。
应该拨开凄冷的梧桐树,高飞而去。
自此离开养庶的地方,
到大臣等候朝见和上书奏事的地方。
等待口念诏书的人,
希望发布命令的人出现于殿堂前的台阶。
若使之游于凤凰池,不希望受皇恩。
可谓鸟则择木,占卜选择可居之地。
不敢奢望并驾麟、凤、龟、龙,
宁愿为国家忙碌一生。
《寒梧栖凤赋》作者介绍
《寒梧栖凤赋》的作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王勃。
王勃约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约公元650年),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高宗皇帝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
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岁。
他用一首诗和一篇文,让一座楼和一座城,还有一顿饭和几个人,从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据说唐高宗看见此文后,曾“一惊三叹”: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宗便给出五星好评:“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见序文后,尚有《滕王阁诗》一首,皇帝老儿大为称奇:“这娃,文思泉涌,势如雪崩,根本停不下来啊!”
一篇读罢,高宗回味良久,突然问左右:“王勃现在哪?朕当初
不该赶走他啊。
”
侍臣却回答:“启奏陛下,王勃离开洪州后,前往交趾探亲,返程时,在南海溺水,受惊吓而死,年方二十六岁。
”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杰”中,其他三人,结局也都较为悲惨:杨炯四十余岁,便卒于盈川;卢照邻因文入狱,后又患病致残,自投颍水而死;骆宾王参与扬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杰”共同的特点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这就是”天妒英才“吧!
《寒梧栖凤赋》作品介绍
《寒梧栖凤赋》是唐朝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律赋。
《寒梧栖凤赋》所写的凤之凄清萧散的处境看,作赋时作者并未及第,又由赋中“风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等语观之,赋乃作于作者入京准备求仕时。
作者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年底入长安,同年“冬至后甲子”从曹元潜心学医,十五月方毕,此间他恐怕没有多少时间考虑其他问题,因而此赋最可能创作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间。
《寒梧栖凤赋》是一篇限韵之作,以“孤清夜月”为韵。
后世学界认定《寒梧栖凤赋》是现存律赋中最早限韵的一首,且与科举制度无关。
律赋实际上是六朝骈赋的完美蜕变,是辞赋文学格律化的终极典型。
作为王勃唯一的一篇律赋作品,《寒梧栖凤赋》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文中的“凤凰”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托物言志的光辉典型,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和挖掘。
《寒梧栖凤赋》按押韵的变化可分为四段,前两段为一层,此层叙述凤凰出的非同寻与其所处环境的凄凉;后两段为第二层,铺叙凤凰浮想联翩的思绪。
全赋熔冶典实而不显得生涩,语言流丽,美中不足的是托意不深、形象的塑造比较粗糙等。
《寒梧栖凤赋》的主题思想,作者无疑是以凤凰自况的。
王勃自诩为凤凰的化身,对凡禽俗鸟是不屑一顾的,恃才放旷的王勃雄视文坛,在赋中表达了自己对功名事业的热切希望,而凤凰则是他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唐代人多用“凤池”一词来比喻宰相一职,王勃不甘于久居人下,他想通过“一飞冲天”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希望“承恩于岁月”。
作为一篇典型的限韵之作,《寒梧栖凤赋》用韵精准,句式灵活,堪称唐代律赋早期的典范之作。
平仄相对是其措辞的一个基本特色,
在这一点上,它比六朝骈文显得更为严谨了。
王勃天资聪颖,博览群书,这就为他在行文用典上提供了超乎常人的便利。
在文学创作中,他“顷刻而成,文不加点”,是有历史依据的。
《寒梧栖凤赋》用典近二十处,可谓不厌其繁。
大量用典虽有堆砌繁琐之嫌,但是能较为全面的展示作者的人文素养。
并且,王勃用典多取自人们耳熟能详的出处,这也体现了作者驾轻就熟的功底。
《寒梧栖凤赋》分为两层,前两段为第一层,这一层偏于叙事,以“孤”、“清”为韵,音节徐舒缓和,渲染出一种静谧的环境,凄凉的气氛;后两段为第二层,这一层偏于抒情,以仄声“夜”、“月”为韵,音节急促激厉,与浮想联翩的思绪相契合,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第一层写凤凰出身非同寻常及所处环境之凄凉,指出:凤凰所以出现,正是逢明主治世之时,乃应时而出,凤凰栖息,只捡高大梧桐而栖。
继而以无枝可依的夜鹊,鸣声凄乱的寒鸦,反衬凤凰高雅稳重的举止与妙合吕律之鸣声,进一步写凤凰神奇非凡。
接下来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写凤凰萧洒之姿与华美之色,一方面写凤凰所处环境之寂寞冷落。
点明凤凰虽应明主治世而出,却没能居于应居之地,怅怅之情,牢骚之意烁然而现,为后半部分的联想做了必蓉的铺垫。
第二层主要写凤凰浮想联翩的思绪,以论说表达幻想。
为了施展抱负与才华,这只孤栖的凤凰决意抛却凋残的梧桐,振翅高飞,投奔最高理想的“北阙”,为其所用。
凤凰的选择即是作者的选择,它虽不无急功近利之嫌,却也理由充足。
况且它既不失选择者凤凰的非凡身份,又美化了最高统治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