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7.5.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word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等。
2.教师以直观的方式,通过动态课件或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现象。
3.教师给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表述,并对定理进行讲解,强调“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
4.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适用范围。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情况;
(3)开展小组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块三角形的纸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收集不同的解题思路,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实物图片,如房屋屋顶、三角形标志等,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2课时 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2课时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个定理.2.能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两个定理进行几何证明与计算.【学习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学习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推理.学习行为提示:每组抽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组长检查每组完成情况,最后老师给每组评分.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在△ABC中,若∠A+∠B=∠C,则△ABC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B)A.一个锐角B.两个锐角C.一个钝角D.一个直角3.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 C)A.50°B.55°C.60°D.65°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先阅读教材第181页例2上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ABC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ABC的外角.如图,∠1是△ABC的外角.学习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通过知识模块一的展示掌握证明三角形外角定理的方法;通过对知识模块二的展示,总结运用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问题1你能在图中画出△ABC的其他外角吗?∠1与其他角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说明】结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对概念的理解,又让学生进行证明,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归纳结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知识模块二运用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证明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问题2(1)已知:在△ABC中,∠B=∠C,AD平分外角∠EAC.求证:AD∥BC.第(1)题图第(2)题图(2)已知如图,P是△ABC内一点,连接PB、PC.求证:∠BPC>∠A.你们的证明方法一样吗?与大家共同交流.【说明】学生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过程,它不受教师点拨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仿例:如图D是△ABC中∠ACB的外角的平分线与BA的延长线的交点.求证:∠BAC>∠B+∠D.证明:∵CD平分∠ACE,∴∠ACD=∠ECD,∵∠ECD=∠B+∠D,∴∠ACD=∠B+∠D,∵∠BAC>∠ACD,∴∠BAC>∠B+∠D.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三角形外角的定理知识模块二运用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证明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知识考点梳理(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巧 点
又 ∵∠C=90°,
拨 ∴∠D=180°-90°-55°=35°.
[答案] A
返回目录
混
分 析
领悟提能 三角形的外角是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
反向延长线组成的,由外角的性质可以把不在同一个三角
形中的几个内角联系起来.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返回目录
方 ■方法:转化法求角度
法 技
用已知角的度数求未知角的度数时,若几个角的位置分
巧 点
布比较分散,那么我们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
拨 等将所求角与已知角“转移”到一个图形中求解.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考点清单解读 ● 重难题型突破 ● 易错易混分析 ● 方法技巧点拨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返回目录
考 ■考点一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点
清 三角形内角和
单 解
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读 如图,在△ABC 中,∠A+∠B+∠C=180°
数学语言描述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返回目录
方 例 如图,已知∠A=35°,∠B=∠C=90°,则∠D 的度
法
技 数是 (
)
巧 点
A. 35° B. 45°
C. 55°
D. 65°
拨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方 [解析] ∵∠A=35 ° ,∠B=90°,
法 技 ∴∠COD=∠AOB=180°-90°-35°=55°.
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返回目录
重 [解析]如解析图,延长 EF,交 CD 于点 G.
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角的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证明方法。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定理,可能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运用外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证明,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角的性质,引出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证明: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定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后续几何学习的基础。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学生在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此外,将定理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五、作业布置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7.5节后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本运用。
2.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例如,测量并计算家中三角形装饰品的内角和,或者观察并计算学校操场上三角形标志线的内角和。
3.知识讲解,巩固提升
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讲解,强调定理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交流,拓展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定理运用到不规则图形、多边形等领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够准确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2.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内角度数、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等。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导出三角形外角和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外角定理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能在三角形内角的基础上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掌握三角形外角与其邻角的关系。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住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推理论证,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利用拼图让学生猜想,启发学生添加辅助线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而再验证外角性质。
2.方法:通过老师耐心指点,学生猜想,然后合作探索,添加辅助线,运用转化思想进而验证定理。
3.能力:学习到了大胆猜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一步步推理论证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体验数学的魅力,还可以与各科知识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策略: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互动研讨,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的过程,推导结论,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加深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习题练习,巩固重点内容,最后进行变式训练,从而熟练应用并突破难点。
3.文化意识:在本节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逻辑,严密,科学美,,对学生培养严谨认真的态度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生活味,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大脑去认识世界,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并大胆提问,善于发现问题,并从中发现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外角性质。
2.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计算时能准确表达推理过程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过程】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重要的几何定理,是初中数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也是后来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特别是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的基础,为四边形和圆的学习作基础,同时对以后的几何学习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学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概念,对多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角的性质,对角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证明题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培养学生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三角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三角板拼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实验发现,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其内角和总是180度。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些特定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那么它是什么类型的四边形?从而激发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研究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进行相关计算。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并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未知角度。
2.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导出三角形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学会倾听、表达、交流与合作。
2.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内角和定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通过交流合作,深化对内角和定理的理解。
-教学策略: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设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从易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第7.5节的相关练习题,旨在巩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本运用。
-利用内角和定理,测量并计算生活中常见三角形的内角和,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提高作业:
-选择两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7-5-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A
1
B
F
所以∠BAE+ ∠CBF+ ∠ACD=2(∠1+ ∠2+ ∠3)=360 °.
2
3
C
D
解法2:如图,∠BAE+∠1=180 °, ①
∠CBF +∠2=180 ° ,②
E
∠ACD +∠3=180 ° .③
A
又知∠1+ ∠2+ ∠3=180 °,
1
①+ ②+ ③得
B
∠BAE+ ∠CBF+ ∠ACD+
又因为∠B=∠BAD,
A
1
所以B 80 40,
2
在△ABC中,
∠B+∠BAC+∠C=180°,
所以∠C=180º-40º-70º=70°.
B
D
C
5.如图,求∠A+ ∠B+ ∠C+ ∠D+ ∠E的度数.
A
解:∵∠1是△FBE的外角,
B
E
∴∠1=∠B+ ∠E.
同理∠2=∠A+∠D.
G
2
∠A < ∠1 < ∠2
D
E
课堂小结
角一边必须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必
定义
三角形
的外角
须是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
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
一个内角
三角形的
外 角 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的对错.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的所有外角的和。(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学其他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概念、分类,对多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等知识,对于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几何问题的解决策略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仍存在思维定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并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如: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的内角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引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知识体系的拓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运用外角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猜想能力和验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吗?那就是三角形的外角。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尝试证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运用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有哪些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A+∠B+∠ACB=180°,∠BCD+∠ACB=180°, ∴∠A+∠B=∠BCD.
探究新知
验证结论 已知:如图,△ABC,求证:∠ACD=∠A+∠B.
证明:过C作CE平行于AB,
∴∠1= ∠B,(两直线平行,同 A
位角相等).
∠2= ∠A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B
∴∠ACD= ∠1+ ∠2= ∠A+ ∠B.
基础巩固题
2.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
∠A=60°,∠B=40°,则∠ECD等于( C) A.40° B.45° C.50° D.55° 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 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 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C ) A.45° B.60° C.75° D.85°
A
B
CD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探究新知
问∠题AC1D如与图∠,B延CE长为A对C到顶E角,∠,B∠CAEC是D不=是∠B△CAEB;C的一个外
角?∠DCE是不是△ABC的一个外角?
A
∠BCE是△ABC的一
个外角,∠DCE不是
B
C D △ABC的一个外角.
E
问题2 如图,∠ACD与∠BCE有什么关系?在三角形的每个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如图,求证:∠BOC=∠A+∠B+∠C. 证明:延长BO交AC于点D, 因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BDC=∠A+∠B,∠BOC=∠BDC+∠C, 所以∠BOC=∠A+∠B+∠C.
D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证明方法进行点评,强调证明的逻辑严密性和数学美感。
-给出标准证明过程,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数学思想。
4.实践与应用环节: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结合实际情境,如地图制作、建筑设计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
2.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2.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能存在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几何画板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
3.学生在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能对定理的适用条件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举例说明等方式,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生思考: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系统地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定理。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
2.教学难点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证明逻辑的理解。
-在复杂问题中识别和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如多边形内包含多个三角形的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如不规则土地面积的求解。
4.增强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抽象素养,使其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0°,能够准确运用定理求解三角形的未知角度。
-通过实际例题,使学生掌握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深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类型的关系,能够判断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特点。
举例:
a.难点解释:在证明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通过一条平行线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b.难点突破: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
c.难点应用:给出复杂图形,如四边形内含两个三角形,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内角和定理求解各个角度,强调在多步骤问题中保持逻辑清晰。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我也会加强课后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重要的几何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节主要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展开,包括以下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7.5.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
课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及其应用.,体会几何中简单的不等关系的证明;2.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难点: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活动内容:王师傅的“神机妙算”在一次飞机模型设计大赛上,小东与王师傅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其中需要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等于32°和21°,小东量得∠BDC=148°,话音刚落,王师傅就脱口而出:这零件不合格.你知道王师傅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产生一个心理“缺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弥合心理缺口的学习动力.二、温故知新,做好铺垫1、三角形内角和为______2、如图,在△ABC中,∠A=75°,∠B=80°,则∠C=________3、上图中,若将边CB延长至D,则可以得到一个新角,这个角还是三角形的内角吗?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板书课题)概念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处理方式: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外角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让学生从内与外的关系联想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入了新课.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活动内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要求学生按照对概念的理解在图纸上画出三角形的外角,指名上台画外角并点评.1、根据不同的结果,提出:一个三角形有多少个外角?每个外角又与内角有什么关系?∠1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大小关系?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能够证明你的结论吗?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归纳得出: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设计意图: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推论,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作更全面的思考.注意事项:新的定理的推导过程应建立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基础之上,教师切勿越俎代庖.活动内容2:例题讲解例1已知:∠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BAF+∠CBD+∠ACE=360°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证明:∵ ∠1 +∠BAF=180°,∠2 +∠CBD=180°,∠3 +∠ACE=180°,(平角的定义)∴ ∠1+ ∠2 + ∠3 +∠BAF+∠CBD+∠ACE=180°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7.5.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
7.5.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过程与方法:体会几何中不等关系的简单证明过程,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相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做更全面的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引例和例题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问题】三角形有几个内角?把ΔABC的内角∠ACB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ΔABC的外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的性质.(多媒体出示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板书课题)[处理方式]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都知道有三个内角,直接问,学生一起回答就可以了.教师讲解外角,展示外角定义,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课.[设计意图]利用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三角形的外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二:(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思考)师:足球天才梅西在E处射门时受到多人阻挡,可不知是将球传给在B处还是在C处的队友,才能使进球的希望更大,需要大家的帮助.生1:传给在B处的队友.生2:传给在C处的队友.(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师:究竟应该传给哪位队友?你想知道理由吗?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二、新知构建(1)、外角的定义[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除了内角以外,三角形还有外角,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它又有什么性质呢?[处理方式]请自主学习教材第181页议一议前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什么样的角是三角形的外角,并举例说明.学生自主学习外角的定义,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学生代表展示.【展示交流】生:ΔABC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ΔABC的外角.如右图所示,∠1是ΔABC的外角.(教师多媒体出示图,同时板书外角的定义)师:根据外角的定义,你能说出∠1是ΔABC哪条边与哪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外角吗?生:(思考后)∠1是ΔABC的边BA与边BC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外角.师:三角形还有其他外角吗?生:有.师:你能在图中画出ΔABC的其他外角吗?与同伴交流一下.学生画图展示:师:对以上两个同学所画的图你有什么看法?生:学生2画得比较全面.师:你说得很好,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一个顶点处有几个外角?生: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一个顶点处有2个外角.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思路一师:如图所示(多媒体出示),我们知道∠1是ΔABC的一个外角,猜一猜∠1与ΔABC的内角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理由是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处理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完成后,让学生代表展示.【展示交流】生1:我们小组同学发现∠1+∠4=180°,依据是平角的定义.生2:我们小组同学发现∠1=∠2+∠3.理由是:∵∠2+∠3+∠4=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4=180°(平角的定义),∴∠1=∠2+∠3.师:这两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由以上内容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板书) 师:你能确定∠1与∠4的大小关系吗?与同伴交流.生1:∠1>∠4.生2:∠1与∠4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2:因为当∠4是锐角时,∠1>∠4;当∠4是直角时,∠1=∠4;当∠4是钝角时,∠1<∠4.所以∠1与∠4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若有所悟)同意.师:那么∠1与∠2,∠3的大小关系呢?生:∠1>∠2,∠1>∠3.师:理由是什么?生:由前面我们知道∠1=∠2+∠3,所以∠1>∠2,∠1>∠3.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板书) 师:以上两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哪个定理?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师总结: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的推论.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师:现在能告诉梅西将球传给谁了吧?生:能,传给C处的队友.师:为什么呢?生:因为∠DCA是ΔABC的外角,所以∠DCA>∠B,因此应传给C处队友.师:真不错,你可以给梅西做教练了哦!我们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解决了梅西的问题,接下来就看同学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请看例题.[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踊跃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交流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二问题1【课件1】如图所示,ΔABC中,∠A=70°,∠B=60°,∠ACD是Δ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 与∠A,∠B有什么关系?问题2【课件2】任意一个Δ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 的大小是否还有上面的关系呢?[处理方式]留时间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这里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问题1学生能计算出∠ACD的度数,从而得到∠ACD=∠A+∠B,∠ACD>∠A,∠ACD>∠B的关系.问题2中引导学生用与问题1类似的方法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得到相同的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归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处理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加以归纳,从而得到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问题3【课件3】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所示,∠1是Δ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2+∠3.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已知:如右图所示,∠1是Δ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2,∠1>∠3.[处理方式]留时间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这里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过程.[设计意图]在理论上明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 (3)、例题解析,应用新知(教材例2)已知:如图所示,在ΔABC中,∠B=∠C,AD平分外角∠EAC.求证:AD∥BC.〔解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学生证明过程展示:①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B=∠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EAD=∠EAC(角平分线的定义),∴∠EAD=∠B(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C=∠EAC(角平分线的定义),∴∠DAC=∠C(等量代换).∵∠B+∠BAC+∠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B+∠BAC+∠DAC=180°(等量代换),即∠B+∠DA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大家对于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基本掌握.那么你知道不等关系有什么应用吗?我们继续看例3.【课件展示】(教材例3)已知:如图所示,P是ΔABC内一点,连接PB,PC.求证:∠BPC>∠A.(教师板演示范)证明:如图所示,延长BP,交AC于点D.∵∠BPC是ΔPD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PC>∠PD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PDC是Δ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PD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PC>∠A.师: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证明过程展示:①证明:延长CP,交AB于点D.(过程同上)②证明:如图,连接AP,并延长AP,交BC于点D.∵∠3是ΔABP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3>∠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是ΔACP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4>∠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4>∠2+∠1,∴∠BPC>∠BAC.[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辅助线的作法及重要性,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完成.在解题的同时,要明确每题用到的知识点,只有明确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例题可以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要规范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知识拓展]三角形的外角实质上就是三角形一个内角的邻补角.三角形外角的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一条边是三角形内角的一边,另一条边是该内角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三、课堂总结四、课堂练习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的两个内角的和.答案:和它不相邻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答案:大于3.如下图,在∠1至∠9中,ΔABC的外角共有()A.5个B.6个C.7个D.8个答案:B4.如图,∠1是ΔABC的一个外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大于ΔABC中的任一内角B.∠1大于∠B+∠CC.∠1大于∠A+∠BD.∠1等于∠A+∠B答案:D5.如图,在Δ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AC边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求证∠1>∠2.证明:∵∠1>∠3,∠3>∠2,∴∠1>∠2.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1.外角的定义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3.例题解析,应用新知六、布置作业(1)、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随堂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7.7第4题.(2)、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C=125°,∠A=45°,则∠E的度数为()A.70°B.80°C.90°D.100°3.如图所示,点B是Δ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A.70°B.100°C.110°D.120°4.如图所示,∠A,∠1,∠2的大小关系是()A.∠A>∠1>∠2B.∠2>∠1>∠AC.∠A>∠2>∠1D.∠2>∠A>∠1 【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在Δ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的度数是()A.360°B.250°C.130°D.140°6.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的度数是()A.90°B.100°C.130°D.180°【拓展探究】7.如图所示,在Δ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1)如果∠A=60°,∠ABC=50°,求∠E的大小;(2)如果∠A=70°,∠ABC=60°,求∠E的大小;(3)根据(1)和(2)的结论,试猜测一般情况下,∠E和∠A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1.D(解析:A.∠1与∠2是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1<∠2,故本选项错误;C.∠1是锐角,∠2是直角,∠1<∠2,故本选项错误;D.∠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2是这个三角形中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B(解析:∵AB∥CD,∠C=125°,∴∠BFE=125°,∴∠E=∠BFE-∠A=125°-45°=80°.故选B.)3.C(解析:∵DE∥AC,∠BDE=60°,∴∠BDE=∠A=60°,又∵∠C=50°,∴∠BDC=∠A+∠C=60°+50°=110°.故选C.)4.B(解析:∵∠1是ΔACD的外角,∴∠1>∠A.∵∠2是ΔCDE的外角,∴∠2>∠1,∴∠2>∠1>∠A.故选B.)5.B(解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4)+(∠3+∠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1,∠2是ΔCDE的外角,∴∠1=∠4+∠C,∠2=∠3+∠C,即∠1+∠2=(∠C+∠4)+(∠3+∠C)=∠C+(∠C+∠3+∠4)=70°+180°=250°.故选B.)6.B(解析:设围成的小三角形为ΔABC,分别用∠1,∠2,∠3表示出ΔABC的三个内角,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BAC=180°-90°-∠1=90°-∠1,∠ABC=180°-60°-∠3=120°-∠3,∠ACB=180°-60°-∠2=120°-∠2,在ΔABC中,∠BAC+∠ABC+∠ACB=180°,∴90°-∠1+120°-∠3+120°-∠2=180°,∴∠1+∠2=150°-∠3,∵∠3=50°,∴∠1+∠2=150°-50°=100°.故选B.)7.解:(1)∵∠A=60°,∠ABC=50°,∴∠ACD=∠A+∠ABC=110°,∵BE 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25°,∠ECD=∠ACD=55°.∴∠E=∠ECD-∠EBC=55°-25°=30°. (2)∵∠A=70°,∠ABC=60°,∴∠ACD=∠A+∠ABC=70°+60°=130°.∵BE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30°,∠ECD=∠ACD=65°,∴∠E=∠ECD-∠EBC=65°-30°=35°. (3)猜测∠E=∠A.理由如下:∵BE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ECD=∠ACD.由题意得∠E=∠ECD-∠EBC=∠ACD-∠ABC=∠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过程与方法:体会几何中不等关系的简单证明过程,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相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做更全面的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引例和例题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问题】三角形有几个内角?把ΔABC的内角∠ACB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ΔABC的外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的性质.(多媒体出示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板书课题)[处理方式]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都知道有三个内角,直接问,学生一起回答就可以了.教师讲解外角,展示外角定义,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课.[设计意图]利用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三角形的外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二:(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思考)师:足球天才梅西在E处射门时受到多人阻挡,可不知是将球传给在B处还是在C处的队友,才能使进球的希望更大,需要大家的帮助.生1:传给在B处的队友.生2:传给在C处的队友.(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师:究竟应该传给哪位队友?你想知道理由吗?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二、新知构建(1)、外角的定义[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除了内角以外,三角形还有外角,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它又有什么性质呢?[处理方式]请自主学习教材第181页议一议前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什么样的角是三角形的外角,并举例说明.学生自主学习外角的定义,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学生代表展示.【展示交流】生:ΔABC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ΔABC的外角.如右图所示,∠1是ΔABC的外角.(教师多媒体出示图,同时板书外角的定义)师:根据外角的定义,你能说出∠1是ΔABC哪条边与哪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外角吗?生:(思考后)∠1是ΔABC的边BA与边BC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外角.师:三角形还有其他外角吗?生:有.师:你能在图中画出ΔABC的其他外角吗?与同伴交流一下.学生画图展示:师:对以上两个同学所画的图你有什么看法?生:学生2画得比较全面.师:你说得很好,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一个顶点处有几个外角?生: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一个顶点处有2个外角.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思路一师:如图所示(多媒体出示),我们知道∠1是ΔABC的一个外角,猜一猜∠1与ΔABC的内角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理由是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处理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完成后,让学生代表展示.【展示交流】生1:我们小组同学发现∠1+∠4=180°,依据是平角的定义.生2:我们小组同学发现∠1=∠2+∠3.理由是:∵∠2+∠3+∠4=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4=180°(平角的定义),∴∠1=∠2+∠3.师:这两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由以上内容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板书) 师:你能确定∠1与∠4的大小关系吗?与同伴交流.生1:∠1>∠4.生2:∠1与∠4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2:因为当∠4是锐角时,∠1>∠4;当∠4是直角时,∠1=∠4;当∠4是钝角时,∠1<∠4.所以∠1与∠4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若有所悟)同意.师:那么∠1与∠2,∠3的大小关系呢?生:∠1>∠2,∠1>∠3.师:理由是什么?生:由前面我们知道∠1=∠2+∠3,所以∠1>∠2,∠1>∠3.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板书) 师:以上两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哪个定理?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师总结: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的推论.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师:现在能告诉梅西将球传给谁了吧?生:能,传给C处的队友.师:为什么呢?生:因为∠DCA是ΔABC的外角,所以∠DCA>∠B,因此应传给C处队友.师:真不错,你可以给梅西做教练了哦!我们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解决了梅西的问题,接下来就看同学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请看例题.[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踊跃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交流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二问题1【课件1】如图所示,ΔABC中,∠A=70°,∠B=60°,∠ACD是Δ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 与∠A,∠B有什么关系?问题2【课件2】任意一个Δ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 的大小是否还有上面的关系呢?[处理方式]留时间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这里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问题1学生能计算出∠ACD的度数,从而得到∠ACD=∠A+∠B,∠ACD>∠A,∠ACD>∠B的关系.问题2中引导学生用与问题1类似的方法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得到相同的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归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处理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加以归纳,从而得到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问题3【课件3】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所示,∠1是Δ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2+∠3.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已知:如右图所示,∠1是ΔABC的一个外角.求证:∠1>∠2,∠1>∠3.[处理方式]留时间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这里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过程.[设计意图]在理论上明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 (3)、例题解析,应用新知(教材例2)已知:如图所示,在ΔABC中,∠B=∠C,AD平分外角∠EAC.求证:AD∥BC.〔解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学生证明过程展示:①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B=∠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EAD=∠EAC(角平分线的定义),∴∠EAD=∠B(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C=∠EAC(角平分线的定义),∴∠DAC=∠C(等量代换).∵∠B+∠BAC+∠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B+∠BAC+∠DAC=180°(等量代换),即∠B+∠DA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大家对于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基本掌握.那么你知道不等关系有什么应用吗?我们继续看例3.【课件展示】(教材例3)已知:如图所示,P是ΔABC内一点,连接PB,PC.求证:∠BPC>∠A.(教师板演示范)证明:如图所示,延长BP,交AC于点D.∵∠BPC是ΔPD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PC>∠PD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PDC是Δ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PD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PC>∠A.师: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证明过程展示:①证明:延长CP,交AB于点D.(过程同上)②证明:如图,连接AP,并延长AP,交BC于点D.∵∠3是ΔABP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3>∠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是ΔACP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4>∠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4>∠2+∠1,∴∠BPC>∠BAC.[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辅助线的作法及重要性,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完成.在解题的同时,要明确每题用到的知识点,只有明确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例题可以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要规范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知识拓展]三角形的外角实质上就是三角形一个内角的邻补角.三角形外角的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一条边是三角形内角的一边,另一条边是该内角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三、课堂总结四、课堂练习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的两个内角的和.答案:和它不相邻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答案:大于3.如下图,在∠1至∠9中,ΔABC的外角共有()A.5个B.6个C.7个D.8个答案:B4.如图,∠1是ΔABC的一个外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大于ΔABC中的任一内角B.∠1大于∠B+∠CC.∠1大于∠A+∠BD.∠1等于∠A+∠B答案:D5.如图,在Δ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AC边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求证∠1>∠2.证明:∵∠1>∠3,∠3>∠2,∴∠1>∠2.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1.外角的定义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3.例题解析,应用新知六、布置作业(1)、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随堂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7.7第4题.(2)、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C=125°,∠A=45°,则∠E的度数为()A.70°B.80°C.90°D.100°3.如图所示,点B是Δ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A.70°B.100°C.110°D.120°4.如图所示,∠A,∠1,∠2的大小关系是()A.∠A>∠1>∠2B.∠2>∠1>∠AC.∠A>∠2>∠1D.∠2>∠A>∠1 【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在Δ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的度数是()A.360°B.250°C.130°D.140°6.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的度数是()A.90°B.100°C.130°D.180°【拓展探究】7.如图所示,在Δ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1)如果∠A=60°,∠ABC=50°,求∠E的大小;(2)如果∠A=70°,∠ABC=60°,求∠E的大小;(3)根据(1)和(2)的结论,试猜测一般情况下,∠E和∠A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1.D(解析:A.∠1与∠2是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1<∠2,故本选项错误;C.∠1是锐角,∠2是直角,∠1<∠2,故本选项错误;D.∠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2是这个三角形中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B(解析:∵AB∥CD,∠C=125°,∴∠BFE=125°,∴∠E=∠BFE-∠A=125°-45°=80°.故选B.)3.C(解析:∵DE∥AC,∠BDE=60°,∴∠BDE=∠A=60°,又∵∠C=50°,∴∠BDC=∠A+∠C=60°+50°=110°.故选C.)4.B(解析:∵∠1是ΔACD的外角,∴∠1>∠A.∵∠2是ΔCDE的外角,∴∠2>∠1,∴∠2>∠1>∠A.故选B.)5.B(解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4)+(∠3+∠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1,∠2是ΔCDE的外角,∴∠1=∠4+∠C,∠2=∠3+∠C,即∠1+∠2=(∠C+∠4)+(∠3+∠C)=∠C+(∠C+∠3+∠4)=70°+180°=250°.故选B.)6.B(解析:设围成的小三角形为ΔABC,分别用∠1,∠2,∠3表示出ΔABC的三个内角,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BAC=180°-90°-∠1=90°-∠1,∠ABC=180°-60°-∠3=120°-∠3,∠ACB=180°-60°-∠2=120°-∠2,在ΔABC中,∠BAC+∠ABC+∠ACB=180°,∴90°-∠1+120°-∠3+120°-∠2=180°,∴∠1+∠2=150°-∠3,∵∠3=50°,∴∠1+∠2=150°-50°=100°.故选B.)7.解:(1)∵∠A=60°,∠ABC=50°,∴∠ACD=∠A+∠ABC=110°,∵BE 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25°,∠ECD=∠ACD=55°.∴∠E=∠ECD-∠EBC=55°-25°=30°. (2)∵∠A=70°,∠ABC=60°,∴∠ACD=∠A+∠ABC=70°+60°=130°.∵BE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30°,∠ECD=∠ACD=65°,∴∠E=∠ECD-∠EBC=65°-30°=35°. (3)猜测∠E=∠A.理由如下:∵BE平分∠ABC,CE平分∠ACD,∴∠EBC=∠ABC,∠ECD=∠ACD.由题意得∠E=∠ECD-∠EBC=∠ACD-∠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