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20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期末考试卷附答案2017
关键的七年级语⽂期末考试就临近了没有败,就磨不了越挫越强的肩膀。
⽆论何时,都送你⼀句话:信⾃⼰,就最强!这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期末考试卷2017,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下册语⽂期末考试卷2017试题
⼀、积累与运⽤(21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全对的⼀项是( )。
(2分)
A.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闭塞(sāi) 戛然⽽⽌(jiá)
B. 辐射 (fú) 惬意(qiè) 粲然(càn) 叱咤风云(chà)
C. 嗔视(chēn) 凛冽(lǐn) 羸弱(léi) 怏怏不乐(yàng)
D. ⼄醚(mǐ) ⾍⾘(zhì) 峰巅(diān)孜孜不倦(zī)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个错别字,请⽤横线标出并改正在所给的⽅格中。
(2分)
A.尽态极艳梦寐以求锲⽽不舍⼀尘不染
B.迫不急待进退维⾕⼀反既往⽓冲⽃⽜
C.迥乎不同眼花瞭乱⽆⽆穷年家喻户晓
D.鲜为⼈知锋芒毕露来势汹汹⾊彩斑澜
3、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正确的⼀项是( )。
(2分)
A.⼀个同学⼀下课追着⽼师问问题,同学们在⼀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麟⾓。
”
C.“王教授,久闻您的⼤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有幸!”
D.⼩明同学站起来说:“郭⽼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下⾯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4、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伟⼤的⽂学家、思想家、⾰命家。
本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他的《呐喊》。
B.冰⼼,现代作家,有诗集《繁星》、《春⽔》等。
本册学了她的《观舞记》。
C.李⼤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和早期领导⼈,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预见了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D.“⼈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这是学者、诗⼈、民主战⼠闻⼀多的⼈⽣信条。
5、请根据提⽰默写古诗⽂。
(5分)
(1)王维在《⽵⾥馆》中写夜静⼈寂,明⽉相伴,传达诗⼈宁静、淡泊⼼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穷感慨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赵翼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他的《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为传诵的名句。
(4)“⽔”是⼤⾃然的精灵。
古代诗⽂中有许多的含有“⽔”诗句,请任意写出两句。
(要求有作者或出处。
)(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4分)
《昆⾍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学经典,它的作者是______(⼈名)。
在作者笔
下,___________像个吝啬⿁,⾝穿⼀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燕尾礼服;________
“为它的后代作出⽆私的奉献,为⼉⼥操碎了⼼”。
多么可爱的⼩⽣灵!难怪_______(⼈名)把《昆⾍记》奉为“讲昆⾍⽣活”的楷模。
7、阅读下⾯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4分)
⼀位家境困难的学⽣得了严重的眼病,需要⾼额的治疗费。
同学们⾃发组织上街募捐。
他们第⼀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家捐款”;第⼆天他们把募捐语改为“春天已经来了,可他看不到”。
结果第⼆天募得的钱远⽐第⼀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你社区正在准备发动⼀场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评卷⼈得分
⼆、⽂⾔⽂阅读(17分)
阅读下⽂,完成8------12题。
忽⼀⼈⼤呼“⽕起”,夫起⼤呼,妇亦起⼤呼。
两⼉齐哭。
俄⽽百千⼈⼤呼,百千⼉哭,百千⽝吠。
中间⼒拉崩倒之声,⽕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声。
凡所应有,⽆所不有。
虽⼈有百⼿,⼿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宾客⽆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
8、把⽂中横线上的句⼦补充完整。
(4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不能名其⼀处也②两股战战
③⼏欲先⾛④曳屋许许声
10、下列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变化的⼀项是( )。
(2分)
A.⼏欲先⾛
B.稍稍正坐
C.虽⼈有百⼿
D.中间⼒拉崩倒之声
11、⽤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4分)
①凡所应有,⽆所不有。
②⼜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声。
12、⽂中宾客“⽆不变⾊离席”中的“变⾊离席”与“⼏欲先⾛”为什么不⽭盾?其作⽤是什么?(3分)
评卷⼈得分
三、现代⽂阅读(32分)
(⼀) 阅读下⽂,回答问题。
(15分)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忽⽽轻松了,⾝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
⼀出门,便望见⽉下的平桥内泊着⼀⽀⽩篷的航船,⼤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上⼀磕,退后⼏尺,即⼜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橹,⼀⽀两⼈,⼀⾥⼀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的声⾳,在左右都是碧绿的⾖麦⽥地的河流中,飞⼀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麦和河底的⽔草所发散出来的清⾹,夹杂在⽔⽓中扑⾯的吹来;⽉⾊便朦胧在这⽔⽓⾥。
淡⿊的起伏的连⼭,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点⽕,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
③那声⾳⼤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也沉静,然⽽⼜⾃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麦蕴藻之⾹的夜⽓⾥。
13、根据⽂意解释加点词语。
(2分)
(1)⾃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淡⿊的起伏的连⼭,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的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6、“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麦蕴藻之⾹的夜⽓⾥”⼀句中的“他”指代________。
(2分)
17、语段中的景物描写从⼈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铺开,请各找出⼀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2分)
(1)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阅读下⽂,完成19------23题。
(17分)
每⼀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起到地⾥去,惊奇地发现,⼀种叫⽜⽿朵的草,开了细⼩的黄花。
那些⼩⼩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眼来,淡淡说:“每⼀棵草,都会开花的。
”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的绒球球,轻轻⼀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条狗尾巴,若成⽚,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开花,是⼤团⼤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个学⽣,很不出众的⼀个孩⼦,⽪肤⿊⿊的,还有些⽿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他总是竭⼒张着他的⽿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倾听的样⼦。
这样的孩⼦,成绩⾃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个。
甚⾄,学期⼤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班级总分。
所有⼈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
⑥他的⽗亲,⼀个⽪肤同样黝⿊的中年⼈,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把的阳光开在⾥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的。
”我轻轻叹⼀⼝⽓,在⼼⾥。
有些感动,⼜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竞赛,是要到省⾥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数学,学⽣们的⼿⼯⽔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送去⼿⼯泥娃娃⼀组,⼗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惊叹。
作品报上省⾥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名,其轰动效应,可想⽽知。
⑧学校开⼤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
热烈的掌声中,⾛上台的,竟是⿊⿊的他——那个⽿聋的孩⼦。
或许是第⼀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我总会做成⼀件事的。
”
⑨刹那间,台下⼀⽚静。
⑩从此⾯对学⽣,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执著。
19、⽂题“ 每⼀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棵草,都会开花的。
”语句相近⽽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2分)
20、⽂章前四节运⽤⼤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是什么?(3分)
21、品读第⑥节划线的句⼦,联系上下⽂,分析从哪些地⽅可以看出这是⼀个内⼼阳光的孩⼦?(可以引⽤原⽂回答)(4分)
22、结合全⽂分析“我”的形象,并说说“我”在⽂中的作⽤。
(4分)
23、⽣活中,总有⼀些⼈很少受到关注。
选择你⾝边的其中⼀⼈。
以花喻⼈写出⼀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不得出现真实姓名,30字左右。
4分)
评卷⼈得分
四、作⽂。
(50分)
⼀颗雄⼼,是⾼飞的翅膀;⼀颗爱⼼,是挡风的屏障。
坚强的⼼能⾼过⼤⼭,纯洁的⼼能宽过海洋。
感恩之⼼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可以温暖⼈间。
⼀颗⼼,是⼀束光;万众⼀⼼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__________的⼼”为题,写⼀篇作⽂。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②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
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名、地名和校名。
七年级下册语⽂期末考试卷2017参考答案
⼀、积累。
1.C(2分)
2.A 艳-------妍 B 急-------及 C 瞭-------缭 D 澜-------斓(2分)
3.C(2分)
4.A(2分)
5.(1)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
(3)江⼭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例:⽔何澹澹,⼭岛竦峙。
枯藤⽼树昏鸦,⼩桥流⽔⼈家。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符合题意均可,每题1分,共5分)
6.法布尔杨柳天⽜⼩甲⾍鲁迅 (每空1分)
7.(1)第⼀天的募捐语⽐较⽣硬、直接,不能很好地打动路⼈;第⼆天的募捐语结合现实,⼜很形象,能感染⼈,更能唤起⼈们的同情⼼。
(2分)
(2)⽰例:将爱⼼传递,为⽣命祈祷。
解析:此题考查语⾔的实际运⽤能⼒。
①注重语⾔表述的技巧。
②标语⼒求对仗,要有号召⼒。
(2分)
⼆、⽂⾔⽂阅读。
8.不能指其⼀端;⼈有百⼝,⼝有百⾆,不能名其⼀处也。
(每空1分,错字不得分)
9.①说出②⼤腿③⼏乎④拉(每题1分,共4分)
10.D (2分)
11.略 (4分)
12. “变⾊离席”是写神态的,“⼏欲先⾛”是写⼼理的,这两句话是说听众想逃⾛⽽未⾛的⼼理和神态,因此不⽭盾。
(2分)作⽤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2分)
三、现代⽂阅读。
(⼀)
13.(1)(听得出神)忘了⾃⼰。
(2)弥漫消散。
(每题1分,共2分)
14.拔点磕退上架 (2分)开船时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情。
(2分)
15.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映出想看社戏的急切⼼情。
(3分)
16.笛声(2分)
17.⽰例:(1)⽉⾊便朦胧在这⽔⽓⾥。
(2)两岸的⾖麦和河底的⽔草所发散出来的清⾹。
(3)夹杂在⽔⽓中扑⾯的吹来。
(4)⽽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或:那声⾳⼤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2分)
18.写航船的速度之快和“我”看戏前急切的⼼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2分)
(⼆)19.⽂题“每⼀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个⼈(学⽣、孩⼦)都能成才。
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棵草都会开花的这⼀⾃然现象。
(2分)
20.作者运⽤⼤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写“⽿聋学⽣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 (1分)结构上与结尾构成⾸尾呼应;(1分)借花喻⼈,表现⽂章的主题。
(1分)
21.(1)他有些⽿聋。
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他总是竭⼒张着⽿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倾听。
(2)他回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的。
”
(3)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惊叹。
(4)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我总会做成⼀件事的。
”(每条1分,共4分)
22.形象:“我”是⼀个关怀学⽣、尊重学⽣、具有爱⼼、勇于反思的教师。
作⽤:“我”是⽂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脉络,把⼈物和事有机结合,使⽂章条理清楚的作⽤,同时使⽂章主题更加突出(4分)。
23.⽐喻贴切合理;评价与⽐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流畅。
(4分)
四、作⽂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评分标准。
⼀类卷:45—50分。
中⼼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准确,⾏⽂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整清晰。
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类卷:38—44分。
中⼼明确,内容具体;语⾔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有3个以下。
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
中⼼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语⾔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
中⼼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
严重偏离题意;⽂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