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
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
实效性”。
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
........。
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纷纷涌现,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
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
在此背
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
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
和地方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调研质量,需要有效筛选数据、善于运用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规模正快速增长,不仅包括各类平台数据、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了大
规模文本、图像、影视资料等数字化档案,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足迹”。
对数据
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才能更好为调研服务。
海量数据是宝贵的
财富。
用好这笔财富,下一番绣花功夫
.......,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
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
借助
信息技术开展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
实地调研方式。
调研不仅是为了得到数据,还必须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
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数字能够体现规律、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
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可能存在误差。
采取数据分
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又捕捉数据之
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用好这两种方式,将有
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以信息化技术助力调查研究,还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体系。
高效开展调查研究,应当善用这些数据
平台。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必将为调查研究提供
更丰富的信息数据来源。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有利于更加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党和
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唐晓彬《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材料二:
廉思,当代青年问题研究专家,15年间先后深入32个群体,做了大量社会
调查。
近日,记者对廉思进行专访。
记者:您做过那么多深度的社会调查,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和心得可以分享吗?廉思:我们曾做过一次关于快递小哥的调查研究。
谈到快递小哥,我们会不
自觉地把这个概念跟“不信任的、陌生的、底层的”等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
但
是“追踪”快递小哥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再谈
到快递小哥时,我脑海中总会闪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种具象化其实是在增
加我们对世界的感情。
记者:你认为一次好的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廉思:现在调查研究可以采用电子问卷、网络访谈等电子化方式,虽然让调
查时间、空间更加便利了,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给一位快递小哥
发了份电子问卷,他很有可能把这份问卷转发给亲戚朋友等,但这些都不是有
效问卷,所以对控制受访对象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访谈。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与受访者交流,但会忽略很多
现场的细节。
比如,我们在对网约车司机调查时发现,他们从来不喝我们在访
谈中提供的水,因为长时间开车要求司机不能频繁去厕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
身体规训,这种细节是屏幕访谈完全感受不到的。
简单来说,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
和发展规律的活动。
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发现
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
映群众要求的重要渠道。
只有亲身去实践、去体会,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整个调
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
.........,形成一个完整周期链条,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记者:您觉得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廉思:年轻人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社会。
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是关乎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大事,但这个大事,是无数的小事和日常生活
的普通人编织和累积而成的。
没有对日常生活的感知,没有对普通群众的感情,年轻人对国家的感情就是悬空的,是没有底座和地基的,也不可能持久。
对于
大学生而言,调查研究是其丰富人生经验、体验不同生活的快车道。
此外,调查研究还是一个书上道理的具象化的过程。
如果没有具象化,我们
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只是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概念是现象的“打包
..”。
..”或“升维
当我们用不同的概念描述世界的时候,不仅是一个信息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
信息大量丢失的过程,尤其是感性信息大量丧失,理性信息逐渐增多。
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具象化,感性信息逐渐增多,很多概念又“活”过来了,
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自己的过程,也是弥合社会裂痕的开始。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
大和互联网的信息茧房效应,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变得愈发困难,调查研究
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其他群体亦
会有更多的包容和共情。
好的调研报告不仅能解答自己的困惑,还能给民众以
启发,正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人,进而去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
(改编自廉思《资料放进背包里,调研走在大路上》)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
........”,即调研要全面挖掘
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下一番绣花功夫
.......,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即对海量数据要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
C.“……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
.........……”,即一个调查研究周期为一年,这样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D.“概念是现象的‘打包
..’”,即概念是将现实中的具体现象、感性信
..’或‘升维
息进行概括、整合,使之变成理性信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可以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从而提高调研的效率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B.材料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网约车司机不喝访谈中提供的水”的细节,可以佐证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需两者结合”的观点。
C.调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弥补认知的缺陷,促进对其他群体的理解和包容,从而消除偏见。
D.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类数据平台持续增长,开放、共享这些数据,能够为高效调查研究提供帮助。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面不符合廉思所说的好的调查研究的一项是()A.某地政府通过调研市民的刷卡支付、客流点位等数千万条客运数据,掌握市民出行需求,给市民出行线路“画像”,设计城市公交线网。
B.某课题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存在人口复杂、邻里不睦、社区参与度与认同感低等问题,通过发起改造公共空间活动,促成居民参与社区共建。
C.某项关于卡车司机的调查,历时5年,调查涉及全国10个省份、20多个城市,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万多份,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共5卷。
D.某地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收集了4万多份数据,并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5.学习了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后,班级要在本学期开展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你担任调查小组的组长。
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们小组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调查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
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
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
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
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
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
”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
”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
腾。
”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
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
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
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
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
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
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
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
珠子四散。
【A】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蹴,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
晚上,他亲
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
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
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
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
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
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
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
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
静静地躺在盒底。
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
”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
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
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
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
”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
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B】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
上嘴角。
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
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
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
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
”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
”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
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文本二
文学细节最根本的功用在于成就美学,体现在尺幅兴波,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地抵达所要表现的对象,从而起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效果。
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也达到了服务于主题的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文学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任蕴清和朱友航两人虽然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B.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是因为日伪摊派任务重,关键时刻只有儿子
能帮忙采购物资,渡过难关。
C.明少爷自荐去上海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是因为他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小说标题“深造”,既指“留学深造”,也指任、朱两家在时代浪潮中爱国报国、升华精神境界的行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有多处伏笔,如朱友航初见明少爷时便提出要认他做干儿子,为明少爷自荐去上海找他采购埋下了伏笔。
B.小说以“扳指”串联情节,从任蕴清、朱友航谈扳指开始,以多年后朱友航登门归还扳指作结,首尾照应。
C.小说人物语言极具特色,掺杂了方言、文言和英语,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符合小说的时代背景。
D.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8.文本一有多处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二谈谈你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9.朱友航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
父太府少卿膏,娶明州汪氏女,因家焉.。
居仁年十四而孤,以荫授铅山尉。
绍兴二十一年举进士。
秦桧与膏有故,有劝以一见可得美官,居仁曰:“是有命焉。
”终不自通。
淮甸交兵,魏杞以宗正少卿使金,辟居仁幕下。
时和战未决,金兵驻淮北,人情恼惧,突骑大至,弯弓夹道,居仁上马,犹从容举酒属杞:“天寒且酹此觞。
”观者壮之。
乃谕金人开道入,卒成礼,减岁币而还。
杞秉国柄,居仁忍贫需远次,未尝求进。
徙.主军器监簿、宗正修玉牒。
转对,言:“立国须定规模,陛下非无可致之资,而规模未立。
”孝宗初颇不怿,曰:“朕未尝不立规模。
”居仁奏:“陛下锐意
恢复,继乃通和,和、战、守三者迄今未定,孰为规模耶?”允文曰:“此正前
日定力之论,某今益知此言之当也。
”
九年,进秘书丞。
入对,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陛下奖进武臣,深得持平救
偏之道,然未必得智谋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轻躁之徒,将复有偏胜之患。
”帝喜纳。
权礼部郎官。
尝言台阁宜多用明习典故之士,帝问其人,居仁以李焘、莫
济对。
甫数日,召焘。
居仁力请外,乃知徽州。
至郡,告以天子节经费以惠俭瘠,不能推广圣德,
吏则有罪。
乃招三衙军,植二表于庭,有输纳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输立表下
亲视之人无留滞。
吏不能措手,输税者恒裹赢以归。
邻州有讼,多诣台省乞决
于居仁。
秩满,邦人挽留,由间道.始得去。
入对,帝举新安之政奖之。
请编类隆兴以来宽恤诏令,有曰:“法久则易玩,
事久则易怠。
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观听,则千万年犹一日。
”帝曰:“名言也。
”又言:“归正忠顺,过于优渥,而遇战士反轻。
此曹出万死策勋,今老矣,添差已罢,廪稍半给,至丐于市,军士解体。
乞加优恤,以终始念功之意,坚
后生图报之心。
”帝览之嘉叹。
会驾大阅白石,即命再添差两任,衣粮全给,三
军为之呼舞。
进焕章阁待制,移建宁府。
有因告籴杀人者,会赦免,居仁曰:“此乱民也,
释之将覆出为恶。
”遂诛之。
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克归,二子行丐于道,闻而
怜之。
予之衣食,买田以养之,择师以教之。
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居仁风度
凝远,处己应物,壹以诚信。
临事毅然有守,所至号称循吏,皆立祠祀之。
(选自《宋史·陈居仁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输纳中度A而遭抑退者B抱所输C立表下D亲E视之F人无留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家焉”中的“焉”,与《劝学》中“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
B.“徙主军器监簿”中的“徙”,指一般的调职,多用于平调。
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还有迁、转、改、出等。
C.“由间道始得去”中的“道”,与《师说》中“吾师道也”中“道”的意义不同。
D.“贫不克归”中的“克”,与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含义一致,都指能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居仁颇有胆识。
在魏杞幕府供职时,他从容地面对金国的骑兵,最终与金人达成约定。
B.陈居仁深谙用才之道。
他在入朝奏对时指出皇帝重用武官做法的不足之处,强调文武并用。
C.陈居仁效忠圣上。
被贬徽州时,他仍宣说天子节约经费对百姓施以仁爱,极力推广圣上恩德。
D.陈居仁宅心仁厚,他帮助观察推官柳某的两个儿子;他嫉恶如仇,在国家大赦时仍坚持处死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加优恤,以终始念功之意,坚后生图报之心。
(2)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克归,二子行丐于道,闻而怜之。
14.陈居仁参议朝政,敢言直谏,他直言了君主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写旅途中遇雨,杨诗写的是白天的小雨,杜诗写的是夜晚的急
雨。
B.杨诗起笔写“雨”,杜诗曲笔写雨,但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山色在雨
中迷蒙的景象。
C.杨诗明快清新,活泼自然,体现了“诚斋体”注重表现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
景的风格特征。
D.杜诗由室外写到室内,将“一时”和“十年”对举,构建了一种时空错落的意
境。
16.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
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 ”,使它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______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______ ”;月亮时圆
时缺,“ ______ ”。
(3)正如“西风”常指秋风一样,“东风”既可以实指从东方吹来的风,也可以指
春风。
“东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______ , ______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的溯源与演变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汉字怎样形成?
字形往往记录本义,这是对词义来源的探讨。
第二, A ?词义的引申往往有迹
可循,这是对词义演变路径的追溯,也涉及词义发展过程中新字形的产生。
一
个字为什么有许多含义?这些义项是怎么联系的?汉语词义的演化最能展示古
人在用字上丰富奇妙的联想,而这个联想是有规律的,是用原始造字义抽象出
的特征贯穿诸多义项。
如“汉字”的“字”,造字义是一个小孩子在屋子里,是说孩子在屋里出生。
从
“生育”的角度延伸,“字”有四义:嫁、孕、生、养。
“字”有“生育”义,之前的抚养,之后的婚嫁、孕育也皆都与之衔接。
既然“字”有“生育”义,与文字有何关系?原来,古人先创造出象形字,称为“文”(独体字)。
然后把“文”这样的独体
字组合起来创造出合体字,生育后代是繁衍,产生新字也是“文”的繁衍滋生,
于是“字”由“生育”义转到了“(产生)文字”的意义。
以上仅是举例性质,已经可以证明: B 。
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可以穿越到
古人的生活情景中,看看他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指出“字形往往记录本义,这是对词义来源的探讨”,请根据下面“牢”
字字形演变图,指出它的本义并说明推断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2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22.请按照画波浪线的诗句,完成仿写。
仿写: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六、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中认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有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只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实则都浓缩着青年成长的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