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员”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秤、杆”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称象的两种办法,体会“到底、才”等词语表达的作用。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课时教学目标
1.多种方法认识“称、称、员、柱、议论”等 14 个生字,写好“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体会“到底”的表达作用,并能用“到底”尝试说话。
3.整体感知课文,品读2、3自然段,通过“读、思、议、演”等学习活动,感受大象之大,称象之难,官员办法不可行,为第二课时感受曹冲的聪明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在中国古代有一群聪明的小孩,比如7岁作诗就能流传千年的骆宾王,同伴遇到危险,临危不乱解救同伴的司马光,4岁就懂得让梨给兄长吃的孔融……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叫——曹冲;他7岁时做了一件绝顶聪明的事——称象。
2.齐读课题
老师的课题中漏写了一个字,是什么?——称
二、识字辨字并指导书写
1.识记“称”
①强调读音:
出示“称”,师强调“chēng”读后鼻音,齐读
②识记字形:
出示“称”甲骨文(字形像一只手提起一条鱼是人想掂一掂鱼有多重。
)“称”字除了表示“称重量”的意思外,他常常还表示“说话”的意思。
如果你坐得端正,积极思考,老师就会把好听的话说给你,这就叫作——称赞
③指导书写“称”:
把题目中漏掉的“称”字补充上去,生书空。
2.识记“秤”
①师:出示“秤”,齐读
②师:在古代没有电的情况下,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一种秤,叫杆秤,既方便携带又称量准确。
③出示杆秤实物、图片名称
④那这一杆秤应该怎么用呢?师边实物演示边解说。
解释并强调“秤”字的右边是“平”
④指导书写“秤”
3.比较识记
师:一个是第一声的“称”,它表示的是一个动作,去称一个东西的重量;
另一个字是第四声的“秤”,它是一种称东西的工具。
三、整体感知:
1.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
2.交流汇报:
①曹冲:一看题目,就知道文中的主人公就是曹冲。
②介绍曹操: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曹操是当时魏国的领导人物。
③曹操和曹冲是什么关系?(父子)从哪看出来的?(第1自然段)
④所以文中提到的人物还有?(官员们)
官员是什么?(就是做官的人)
⑤认识“员”:
带有“员”字的很多词都表示的是有着某种特殊身份的一类人。
比如少先队员(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小学生们)
出示图片,学生猜:“()员”
3.师小结:课文中的人物是曹冲、曹操和官员们,同时我们了解到是曹冲和官员们随着曹操一起来做一件事——称象。
四、品读第2、3自然段
(一)感悟大象的“大”
1.师:既然要称象,我们先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
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师:你能想象大象有多大吗?
指名读
3.结合图片感受
身子像什么?(一堵墙)腿像什么?(四根柱子)
4.认识“柱”字:
大家看看“柱”字,你们猜猜柱子在古代是什么做的?(木头)
5.谁能把大象的“大”读出来?指名朗读
6.大象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很大的,你会不会自己来说?
大象还有什么样的耳朵?什么样的鼻子?
7.师:大象的鼻子大、耳朵大,腿粗,身子大,真是一头大象啊!所以人们忍不住惊叹到——出示句子“这么大的象!”
齐读感叹句
(二)称象原因
1.师引导:如果你就在随行的官员里,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会说些什么呢?
引读:(师)“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生跟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指名读“大象有多重呢?”
比较“大象有多重呢?”和“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2句读起来感觉官员们是特别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
再读官员们的话。
3.看图用“到底”说话。
(三)称象办法
1.师:所以大家都特别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接下来,我就是曹操,我打算和在座的官员们讨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
指名分角色朗读:2个官员,曹操,旁白
2.理解“议论”
师:两个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曹操提供了自己的办法,这种大家都参与说话的方式,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议论”
谁再来和我曹操议论议论
合作读对话
3.从官员们的议论中,我们知道了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这个办法可行吗?(不可行)为什么?
曹操的表情是怎样的?(直摇头),那说明曹操对这个办法满意吗?(不满意)
4.文中除了官员想出的称象的办法,还有谁想出的?(曹冲)
那曹冲的办法好不好呢?当然好,那好在哪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