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获奖人巡礼 优秀人才奖

合集下载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杰青年法学家第一届(1995 年) 第一届王利明:1960 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物权法研究》等。

、、公丕祥:1955 年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赵秉志:1956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犯罪主体论》《刑法改革问题研究》等,编有《中国刑法实用》《刑法新教程》等。

、、曹建明:1955 年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主要著作有《国际产品专利概论》《国际经济法新编》、,发表论文二百三十余篇。

范健:1957 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德国商法》《反倾销法研究》、、《法理学》等,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胡建淼:1957 年生,国家行政学院法律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教材74 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黄进:1958 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国际私法》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夏勇:1961 年生,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民权哲学》《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等。

沈木珠:1955 年生,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要论》《论商法比较研究》等,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顾培东:1956 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界权威人物

法学界权威人物

法学界权威人物中国当前的法律权威和领导者?法学理论张文显朱苏力何维方葛弘毅舒沈国英宗灵孙笑侠卓袁泽李步云刘左祥傅子堂孙国华辛春莹郭道辉郝铁川卢世伦史泰丰王成光朱京文李林李龙刘汉谢晖法律史曾张宪义金范吴陈数何华勤陈盛清范忠信元秋吴悠杨建英一凡杨永华于荣根韩延龙怀肖丰霍存福刘海年倪正茂高亨浦建朱勇宪法和行政法周业忠、徐崇德、韩大元、胡建淼、胡金光、蒋碧欣、蒋明安、罗浩才、马怀德、陈云生、方世荣、张庆福、张书一、莫、蒲增元、童志伟、、王、、肖、杨海坤、袁书鸿、张广波、朱伟、刑法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张明楷陈明华陈兴良曹子丹楚胡爱芝古贺小荣炳松梁华仁罗大华欧阳涛区新九阮七林苏晖俞康叔华张志辉周道銮卢建平王佐甫何鹏姜伟孙乾民商法江平、梁辉兴、吴汉东、王立明、孙显忠、王卫国、、郑、、、、刘春田、、史少霞、史玉卓、秦有图、顾红云、郭明瑞、龙逸飞、吴焕宁、夏银兰、许、杨大为、、杨振山、马俊举、沈、吴昌珍、范健、尹田诉讼法江陈为广众徐景春范崇义龙宗智陈瑞华陈卫东边陈建林桂明谷董培荆韩朝刘家星沈大明宋英辉谭氏桂堂威建天平安王建王建王建王建王建汪建成王亚信杨荣信张卫平周国军左卫民谭兵李浩昌义严段崔民经济法杨子欣、李昌齐、刘龙恒、刘文华、齐多军、邵建东、史济春、杰夫、张守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韩德培、曾、梁、余劲松、陈安、董立坤、龚仁人、王春、李双元、刘南来、饶格培周仲海军事法丛文生,顾德新,李昂图,张世纪初的中国法学家学派(1)所谓的红色学派法学家是一群在学术上已有建树的法学家,他们的学术理论受到高度评价他们可以在30多岁时成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北京大学的吴,武汉大学的等。

(2)所谓黄学派法学家是指能够把法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学家。

他们善于联系实际,运用法律原则批判现实,关注民生,倡导改革。

他们不仅著作丰富,而且分量很重。

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他们经常用黄金语言表达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主张。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社会法律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许多杰出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法学界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就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展现他们在法学领域的卓越表现和贡献,为我们更深入了解法学这一领域带来启示和启发。

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研究和总结,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概述法学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2. 分析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3. 探讨法学专业领域杰出人物的成就和影响。

4. 总结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法学领域的推动作用。

5. 展望未来法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探讨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6. 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并提出对法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建议。

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法学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及其取得的成就,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成就进行分析和总结,展现他们在法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力。

同时,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研究,探讨法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广大法学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思想和理论,可以激发我们对法学领域的热情,并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法学事业中,为法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正文2.1 第一位杰出人物及其成就:在法学专业领域,第一位被誉为杰出人物的是美国法学家奥利弗·韦德尔·霍尔姆斯。

霍尔姆斯是20世纪初期最杰出的法学家之一,他在法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霍尔姆斯在法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广泛被学术界认可。

他提出了著名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认为法律应以实证事实为依据,而非传统的道德或理性观念。

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

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

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一、地方级领军人才认定标准。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含副省级市)级以上优秀专家;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名中医称号获得者;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者:(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5名;(2)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3名、省、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3名,省、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前5名、一等奖前3名;(3)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2名;(5)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6)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1名;(7)“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8)长江韬奋奖;(9)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单项奖(含子项5个:文艺类图书、电影、电视剧片、戏剧、歌曲)主要作者(含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前3名;(10)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单项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编导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华表演奖)一等奖、二等奖第1名;(11)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子项2个: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主要作者(含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前3名;(12)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奖、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13)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省专利奖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14)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15)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前2名;(16)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前2名;(17)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前2名。

(18)中国IT年度人物奖;(19)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20)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1名;(21)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终身成就奖、杰出人才奖;(22))鹏城杰出人才奖;(23)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4)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5)南粤功勋奖;(26)南粤创新奖;3.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者:(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项目(课题)第一副组长、分课题组长,且项目(课题)通过验收;(2)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课题第一负责人,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3)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课题组第一负责人,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4)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或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863计划”专题组组长、副组长,且专题通过验收;(5)“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且项目通过验收;(6)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方项目第一负责人,且完成项目通过验收;(7)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副主任前2名、工程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8)省、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省、部工程实验室主任,省、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项目第一负责人;(10)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2)深圳市“鹏城学者”长期特聘教授;(13)文化部优秀专家;(14)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15)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6)在任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研发机构第一负责人(各单位2年内仅可申报1人);4.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第一负责人,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5.近5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6.近5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7.近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近5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工程”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9.近5年,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且来深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者;10.近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1.近5年,全国名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12.近5年,直接培养出获得奥运会或近两届列入奥运会项目的世界杯、世锦赛第二、三名运动员的主教练员;13.近5年,培训2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取得奥运会冠军的主教练员;14.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或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资格证书且正受聘我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业担任公司首席分析师者(或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经证监会核准)、公募基金经理职务2年以上者(各单位2年内仅可申报1人);15.近5年,连续3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行业排名前2名,研究小组前2名)者;16.近5年,“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获奖金额排名居本行业获奖人员前5%的副总经理级别及以上者;17.近5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负责人,且项目通过验收;18.近5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任期内考核结果为合格者;19.近5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20.近5年,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21.近5年,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22.近5年,获得特级教师称号,且担任下列职务之一者: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名校长、名教师、深圳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23.近5年,获得北美精算师、英国精算师、澳洲精算师或中国精算师资格证书且正受聘我市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担任总精算师或精算责任人者(各单位2年内仅可申报1人);24.近5年,经国家、广东省确认由深圳市输送并代表国家参赛,获得奥运会或近两届列入奥运会项目的世界杯、世锦赛个人项目第1至3名次的现役运动员;25.近5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淮北师范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

淮北师范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

淮北师范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奖励目的:为了促进我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鼓励科研、教学人员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研究项目,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加快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对象:为学校科研工作做出贡献的在职人员。

第二章奖励范围与奖励条件第三条奖励范围: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横向)项目、获奖成果、学术论文与著作、专利成果、政府部门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等。

第四条科研项目:以我校为主持单位申报的纵向科研项目和以学校名义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开发合同项目。

1、国家级:国家级I: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包括单列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合作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国家级II: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2、省、部级: 国家教育部各类项目,国务院其它各部委及直属办(局)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科技厅各类项目。

3、横向: 凡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研究、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第五条获奖科研成果:我校教职工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且有学校署名获得的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的获奖成果;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且我校教职工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厅(局)级奖励的获奖成果。

1、国家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省、部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国务院其它各部委组织评定的“科学技术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视为省部级科研成果)。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法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191位)-----2010年01月01日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刑事诉讼法学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桂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师已逝世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荣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生已逝世。

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培东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景汉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达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8月13日逝世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世贵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建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枢1936年10月出生,吉林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敏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静村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端(女)1934年10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国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事诉讼法学:杨荣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怡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警监江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生已逝世。

谭兵海南大学法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家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平安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维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24人)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洪义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郭道晖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铁川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体宣传部部长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步云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李林西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龙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7月30日逝世刘作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世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宗灵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逝世石泰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笑侠复旦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晨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晖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显明山东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显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卓泽渊西政、社科院,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学陈盛清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18日逝世范忠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韩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怀效锋国家法官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存福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倪正茂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蒲坚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远猷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建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终身教授2004年7月8日逝世武树臣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永华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宪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勇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陈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荣湖北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建淼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姜明安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豪才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浦增元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童之伟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名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1月6日逝世王叔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终身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 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6年11月24日逝世吴家麟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蔚云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崇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海坤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比较法研究所所长应松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光博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12月29日逝世张庆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树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叶中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比较宪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维究(女)国务院参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台湾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曹子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明华西安培华学院院长,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泽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储槐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师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肖荣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鹏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伟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康树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华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昌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去逝欧阳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曲新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阮齐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惠渔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王作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智辉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道鸾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健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功耘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关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明瑞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平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慧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部委员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翼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俊驹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四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少侠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覃有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保树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家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卫国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振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巫昌祯(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宁(女)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吟兰(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学鹿北京工商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大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振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0月19日逝世尹田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中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成思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部委员,逝世经济法学李昌麒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隆亨北京联合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漆多俊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建东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际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紫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守文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种明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吕忠梅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中国检察官协会会长,首席大检察官陈安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立坤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龚刃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德培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5月29日逝世黄进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李双元湖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楠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饶戈平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芮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久镛国际法院原院长万鄂湘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 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二级大法官余劲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令良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乃根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法学丛文胜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德欣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昂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们(蒙古族)中央军委法制局原局长,少将,2008年11月2日逝世张建田中央军委法制局正师职法制员,大校第二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25位)(以姓氏笔画为序)马骧聪(人大外交系、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社科院法学所教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王人博(西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法学王立民(华师大、华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学王振民(郑州大学、人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王晓晔(女,内蒙古师范大学、人大、德国汉堡大学)社科院法学所教授经济法学米健(兰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法学孙长永(安徽师范大学、西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刑事诉讼法学刘剑文(安徽财贸学院、法大、武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学李昌道(人大)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诉讼法学李曙光(华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陈甦(辽宁大学、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民商法学陈小君(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民商法学张军(吉大、人大)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博士刑法学张中秋(华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理论张希坡(人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史学肖永平(西政、武大)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法学范愉(女,陕西师范大、人大、名古屋大学)人大法学院教授法理学、比较法学季卫东(北大、日本京都大学)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比较法学林来梵(日本立命馆大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宪法学贾宇(西法大、武大)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黄风(法大)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刑法学曾华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教授国际法学廉希圣(人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法学蔡守秋(武大化学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潘汉典(东吴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比较法学二、上述名录简析:(一)各名家目前在各院校的分布法大35名,人大29名,北大25名,中国社科院24名,清华10名,西政9 名,武大7名。

王利明

王利明

王利明求助编辑王利明,男,一九六〇年生,湖北省仙桃市人,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文名:王利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0年2月职业:法学家毕业院校:湖北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目录编辑本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吴玉章奖学金优秀教学奖1995年获中国法学会“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主编教材《民法·侵权行为法》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995年主编《人格权法新论》获第九届中国图书评论奖1995年《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获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1996年论文《关于我国物权法制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获“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二等奖2002年,《司法改革研究》一书,获吴玉章科研基金三等奖2002年,《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一书,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违约责任论》一书,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2003年,《民法》一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3年,《物权法研究》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民法总则研究》获国家图书奖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王利明教授主编)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等奖2007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评“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2007年,《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8年,获评“2007年度中国法治人物”称号2008年,荣获百场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最佳宣讲奖”2008年,《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上、下卷)荣获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王利明著作等奖代表性项目参与合同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

法学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取得的成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学专业是一门涵盖法律理论、法律实务和法律制度的学科,深入研究各种法律问题,并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法学专业人士为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学术探讨和实践工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来看一位在法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莱恩·吉務斯(Ryan Giggs)。

他是一位在法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他自己的发声权行使者,法学学位代表着认真学习和不懈奋斗。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为自己开创了一片新的天空。

他一直紧跟科学进步的脚步,始终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

莱恩·吉務斯在法学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法、刑法、民事法和经济法等领域,他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法律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还关注国内法律问题和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扶贫救灾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法学领域,还有许多其他杰出人物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和贡献,比如著名法学家马丁·鲍曼(Martin Baumann)、法学教授王晨(Wang Chen)、法学院院长李泽民(Li Zemin)等,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实践,为法学教育、法律实务和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篇示例:法学专业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探讨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形成、变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成为法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为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在法学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及其成果。

首先我们来介绍法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之一,他就是美国著名法学家罗纪道(Joseph William Singer)。

罗教授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也是全美着名的土地法学家。

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积极推进我校科学研究质量的不断提高,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瞄准科学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推动“四重”建设,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显示度和集约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奖励类别包括:科研项目奖、论文奖、学术专著奖、政府奖后奖、研究咨询报告奖、知识产权奖、科研平台立项奖、文学艺术类作品奖。

第三条凡我校在职在岗人员以及聘任的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国家级(省级)人才,其在职在岗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皆可申报科研奖励。

第四条所有奖励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广东财经大学,且必须是独立或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只奖励出版顺序为第一的作者)。

第五条同一成果或者项目获多个级别的奖励,本办法按最高级别奖励一次。

已按低级别奖励的,若再次奖励,则按其与最高级别的奖励差额给予补发。

已获教学奖励的,不再重复奖励。

第六条各类奖励均按学年度进行申请,申报基本程序为:(一)个人申报;(二)申报人所在单位汇总、审核,并签署意见和盖章后报科研处;(三)科研处全面审核后返回各二级单位进行公示,经当事人和所在单位签章确认后,报科研处;(四)科研处汇总后再次进行审核确认并备案后,报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五)奖励认定出现异议时,根据争议事项性质的不同,由科研处分别提交校学术评议委员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定。

第二章科研项目奖第八条学校的科研项目奖励类别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奖和横向科研项目结项奖。

第九条纵向科研项目奖(一)奖励范围纵向科研项目指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项目。

本奖励办法适用的纵向科研项目特指: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按照科研管理计划,依照规定的程序正式下达指南、招标文件、通知或公告等,由学校科研处组织申报,并经项目主管部门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批准立项的项目,具体范围详见附件。

未在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的其他类别纵向科研项目奖励参照横向科研项目奖励执行。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学校概况东莞理工学院于1990年筹办,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提前招生,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

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所在的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前列。

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东莞市雄厚的经济实力、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办学规模适度。

根据东莞社会经济的现实和发展需要,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21个本科专业,设立了12个系(院)。

目前,普通全日制在校生8572人,其中本科生6757人、专科生1815人。

师资队伍优良。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6人,其中专任教师603人,平均年龄38.6岁;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1人、副高职称18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0%。

在教职工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

学校聘请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徐建中研究员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和中科院院士、著名工程物理学家蔡睿贤教授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办学条件完善。

学校校园坐落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由东莞市政府拨款10.3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03.71万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39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41万平方米,生均面积20.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9.13万平方米,生均10.5平方米。

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1.73万平方米,各类教室270间,其中计算机房16间,多媒体教室84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92.95万元,生均8585.63元。

首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获奖人巡礼 优秀人才奖

首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获奖人巡礼 优秀人才奖

展 规 划纲要 及 其配 套 政策 制定 组织 和参与 .
了 国 家 知识 产 权 战略 研 究 第三 专题 的战 略研 究 工 作 主 持和参 与 了 多项 ,
国 家软科学课 题 、
教 育部重 大课 题 攻 关 项 目 、
国 家知识 产 权局软课题 等
重大课题 研 究 完成 了一 .
批 具有一
定理 论价值 的学 术 成果 。
授 .
江 苏大学兼职研 究员 ,
长期从 事科技法
制建设 知识 产 权管理 与研 究 工 作 组 织 和


参 与 了 《科 学技 术 普 及 法 》 《科 学 技 术进 ,
步 法 》 修订 、 《国 家科 技 奖励 条例》 等重 要
立法 ,
参 与 了 国家 中长期科技 发展 规划 战略
研 究第十八 专题 研 究和 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
译 著独译 1部 ,
合译 2 部 ,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 0 余篇。
2 0 0 1年硕士学位
论 文获上 海市优 秀学位论 文 (成果 ) 奖 ; 列入 国家知识 产权局 第二 批
“ 百 千 万 知识 产 权 人 才工 程 ” 百 名高层 次人 才培养人 选 。
II 王 范 武 北 京市 第 二 中级 人 民 法 院 民 六 庭 庭
专一 ” 科麓蒸曩法朝和政 策研 究 “ 课题 . 组 织研 究起 草 《科技进 步 法 》
0 ÷ 喜嚣摹鬃奠嘲黼
墨譬激 一 政策出 台提 供 了重 要 参考 。
田 志康
管理 学博 士 .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兼职 教 授 湖 北 省科 技 厅 政 策 .
法规与体 改处副处长 。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一、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1.获奖作品(50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手稿》的美学解读 日本军国主义论(上、下卷)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 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12册) 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 “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上、下册)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 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 徽州文书(第1辑)(10册)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12册) 郑和史诗 中外教育交流史 周原出土青铜器(10册) 山海经的文化寻踪(上、下册) 国际敦煌学丛书(2册) 书 名 徐崇温 著 曾宪义 总主编 叶秀山 王树人 总主编 王向峰 著 蒋立峰 汤重南 主编 朱 农 著 张 黎 总主编 洪银兴 等著 马 凯 主编 慈龙骏 等著 王诗成 著 刘伯山 主编 李文海 主编 胡廷武 夏代忠 主编 田正平 主编 曹 玮 主编 叶舒宪 等著 王冀青 著 第 1 页 著作责任人 出 版 单 位 重庆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巴蜀书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VCD CD CD DVD CD DVD VCD DVD DVD VCD DVD DVD DVD DVD DVD VCD CD DVD\VCD CD
朱仲南 巢峰 王昌度 程群 汤雪峰 高伟 哈若蕙 汤吟菲 陈蕴奇 孙秀翠 储节旺 周蓓 黄一九 陈桃珍 吴惠娟 曹维劲 刘兰生 赵金祥 沈园 张蓉蓉 刘强 张洪 田杨 李翠梅 叶冰 杨红卫 朱大明 李卓青

2010至2014年法律系教师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

2010至2014年法律系教师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

附表五:2010至2014年法律系教师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2010至2014年法学专业获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附表六:2010年至2014年法律系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及下属相关部门采纳研究报告一览表附表七附表七--1:教学研究论文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1论《法学概论》的教学方法王雪琴中国学术研究2004年2浅谈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先导作用江滢理论与当代2004年3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与实现李伯安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4年4法学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向玉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青少年体验式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李晓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6青少年法制教育与与教育互补功能研究李晓春教学与管理2005年7青少年法制教育功能论李晓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8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基本问题研究李晓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9论地方院校本科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李晓春纺织教育2007年10法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向玉兰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1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向玉兰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12司法考试对普通高校法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向玉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9年13对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江滢社科纵横2009年14关于高等院校法律双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向玉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5论《合同法》的案例教学方法王雪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探索2010年16论我国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学理论素养的培养张慧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3.1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向玉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3.118法律实证方法下的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黄韵现代企业教育2014-7附表七--2:教研课题序号姓名课题名称立项时间立项单位承担工作级别1李晓春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2004.4佛山市十五规划一般主持市级2徐继超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改实验2004.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省级3徐继超城市房地产法律问题多媒体学习网站2004.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4李晓春地方院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4.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5向玉兰法学双语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研究2005.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6向玉兰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2007.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7向玉兰地方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8李晓春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研究200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持校级附表七--3:优质课程及教考分离的课程序号姓名课程名称备注1向玉兰国际商法(双语教学)2012-6优质课程2耿爱先美学:学院平台课2012-6优质课程3莫传明法理学教考分离课程4朱道华刑法(总则)教考分离课程5王雪琴民法(物权篇)教考分离课程6李伯安民事诉讼法教考分离课程7向玉兰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教考分离课程附表七--4:2013年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名称所属学院项目负责人法学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政法学院徐继超附表七--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2014-2016年)规划---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类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属大类1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徐继超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向玉兰2014~2016年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规划项目附表七--6: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序号姓名获奖名称获奖级别获奖时间1李晓春2006年优秀青年教师校级2006 2法律系法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尝试校级2006 3李晓春佛山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理论研讨一等奖市级2006.10 4向玉兰2007年度三育人奖校级2007 5李晓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校级2007.1 6徐继超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科技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奖省级2007.6 7向玉兰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级2008 8朱道华2008年优秀青年教师校级20089李晓春《职务消费的思考与研究》获佛山市反腐倡廉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市级2008.1210朱道华《我国腐败犯罪对策的缺失及完善》获佛山反腐倡廉理论研讨征文三等奖市级2008.1211向玉兰“BIT条款”和“协议条款”对ICSID管辖权的影响获第六届校级优获第六届校级优秀论文三等奖校级2009.1112李晓春建设工程适用留置权制度之立法思考第六届校级优秀成果三等奖校级2009.1113林银凤、向玉兰、刘洪文、梁绮惠、李建华用主动优质的教务管理与服务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第十届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2009.1214向玉兰“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第十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2009.12 15江滢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级2010.3 16张慧清2008-2009年度优秀班主任校级2010.3 17江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校级201218莫传明我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进校园社区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讨第十二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2014附表七--7:法律系教师教材出版情况序号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主编副主编参编1李晓春公司法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7主编2江滢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参编3王雪琴民法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7参编4朱道华刑法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2参编附表七--8:教师教学质量获奖情况序号获奖项目获奖等级获奖者获奖时间012005-2006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朱道华、徐继超2006年11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朱道华、徐继超022006-2007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向玉兰、王雪琴、张慧清2007年11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向玉兰、王雪琴、张慧清032007-2008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江滢、向玉兰2008年11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江滢、向玉兰042008-2009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江滢、张慧清2009年11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江滢、张慧清、朱道华052009-2010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张慧清、朱道华2010年11月062010-2011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江滢、朱贤2011年11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江滢、朱贤072011-2012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江滢、朱贤2012年11月08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朱道华朱贤2013年12月09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朱道华2013年12月102013-2014学年教师“教学优秀”莫传明、江滢、向玉兰2014年12月112013-2014学年教师“教学质量奖”江滢2014年12月附表七--9:实习基地情况序号学院专业名称1政法学院法学专业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政法学院法学专业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3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广东千度律师事务所4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广东荆紫律师事务所5政法学院法学专业佛山市禅城区法律援助处6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南海区人民检察院附表七--10:政法学院2014年度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检查验收情况附表七--11:招生人数附表七--12:四六级累计通过率年级专业名称人数小计累计通过率(%)2010届法学554480.002011届法学887989.772012届法学868980.232013届法学11710388.132014届法学14110373.052015届法学1038178.64附表七--13:司法考试09级通过情况分析表专业班级参加考试人数通过人数通过率09法学135人8人22.85%09法学235人10人28.57%序号项目编号立项年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指导教师项目起止年月结题验收111847*********慕师甜品店陈俊宇关俭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通过211847130242013大学生下乡送法进农村黎洁燕莫传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通过年级招生人数现有人数(包括转专业进出)10级14211级10510512级12712713级14114114级149149总计52209法学339人11人28.20%总计1092926.66%附表七--14:司法考试10级通过情况分析表专业班级参加考试人数通过人数通过率10法学1班441431.82%10法学2班441227.27%10法学3班451226.67%10公管2班2150%10思政3班100%总计1363928.68%附表七--15:司法考试11级通过情况分析表专业班级参加考试人数通过人数通过率11法学1班301136.67%11法学2班34926.47%11法学3班331030.30%11思政2班200%总计993030.30%附表七--16:2013年、2014年模拟法庭进校园社区实践一览表序号活动内容地点时间1“一战到底”的法律知识竞赛佛科院北院图书馆报告厅3月21、游戏活动+法律知识问答2、法律灯谜佛科院北院西区篮球场4月31、游戏活动+法律知识问答2、法律灯谜禅城区石湾街道劳动居委门前5月41、情景剧+模拟法庭2、小品表演+专家析法禅城区祖庙街道兆祥公园9月附表七--17:普法援助中心2014年1月—9月年度普法活动执行情况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目的4月北院报告厅“一站到底”之政法专场法学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全体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对法律知识的兴趣7月大德社区创清风家园,建和谐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大德社区居民、廉洁之友俱乐部全体义工模拟法庭进社区的活动,让大家如亲临现场,从中学法10月丹灶社区廉洁文化进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丹灶社区居民10月新三中报告厅法律宣传进校园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新三中高一高二师生“模拟法庭”活动作为法援特色活动之一,承担着向校内外广大学生进行法律普及的重要责任。

人文学院教师简介

人文学院教师简介

人文学院简介人文学院下设法学系、文化传播系(含编辑出版学、社会学、法学等三个本科专业)和社会科学教学部、文学艺术教学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余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近年来,学院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教育、CAI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校内外具有较高影响。

自2001年以来,学院已与有关单位建立了若干个专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10余项实践成果获得了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学院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已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应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编辑与出版发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

近几年中,学院承担了”公共教育改革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取向研究、”“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公共教育改革研究”、“高等教育哲学研究”、“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研究”等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了《唐代美学思潮》、《大学教育综合化》、《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先秦美学思潮》、《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宋初诗派研究》等近20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在《求是》、《教育研究》、《心理学报》、《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经济学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0余篇较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各种奖励100余项。

长期以来,人文学院承担了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其中包括:参加或承办省级各类人文艺术类比赛、辩论大赛、经典书目读书活动、人文社科系列讲座、大学生中文水平测试、大学生艺术节等,为学校人文环境和人文氛围的营造、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第八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突出成就奖

第八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突出成就奖

文章标题:探究第八届我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突出成就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科技法学也日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在这个领域里,第八届我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中的突出成就奖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通过分析、阐释和总结,来深入探讨这一突出成就奖的相关内涵和价值。

一、突出成就奖的背景在文章开始时,我们有必要对第八届我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奖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这个奖项的设立初衷和发展历程。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科技法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以推动科技法学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法治建设的有机融合。

二、突出成就奖的评选标准接下来,我们应当对突出成就奖的评选标准进行深入剖析,以便读者明白这一奖项所具备的学术、实践和社会价值。

评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水平、理论贡献、实践成果和社会影响,这些标准的设置能够有效地评价出在科技法学领域中具有突出成就的个人或团队。

三、突出成就奖的获奖者在文章的中段,我们将对近年来获得突出成就奖的获奖者进行介绍和分析。

他们的学术研究、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对于推动科技法学的发展以及促进科技与法律的协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获奖者的经验和成就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四、突出成就奖的意义和影响在文章的后段,我们将对突出成就奖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这一奖项的设立不仅能够激励更多的学者和专家投身科技法学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突出成就奖的获得者们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以促进科技法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科技创新和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五、作者对突出成就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们将根据对突出成就奖的全面分析和评述,以及对科技法学的深入理解,展开作者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结合前文所提到的突出成就奖的相关内涵和价值进行阐释,为读者提供更具深度的思考和启发。

江苏籍法学家

江苏籍法学家

当代法学家省籍分布大盘点(四):江苏篇法理法律史陈守一:1906年生,江苏邳县人。

1929年毕业于朝阳大学法科政治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第五司(教育司)司长兼中国司法干部轮训班主任和中国新法学研究院教务长,1954年改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主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会长、律师协会会长,参加了民法等多项法律的起草工作。

陈守一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

1995年11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吴祖谋:1926年生,江苏六合人,法学教授。

曾任河南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苏力:1955年生,江苏东台人,法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毕业后在广东海关短暂地就职两年,再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张国华教授攻读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5年,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

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中秋:1962年生,江苏南京人,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曾任教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法律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周永坤:1948年生,江苏张家港人。

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理学宪法学会副总干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 家知识 产 权 局 ) 等 多项 国 家和 省部级 课
题 研 究 。 出版 《现 代 企 业 知识 产 权 类 无 形 资产 法 律 问题 》 (专 著 ) 、
铀融朗诵静哆掘法教程 》 《副主 编 J 等 1 0 部 专著和教 材 , 在 《中外法
j窿瞬譬甲 节 确 》v 毫磷矮
蟾刊 。4 发表学术论文。o 余篇。
《知识 产 权 管理 》 等 专著 . 发 表 学术论 文 6 0 余 篇 。
张晓都 上 海市 高级 人 民法 院知识 产权审判
庭审判 员 审判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法 学 博 士 曾任 日 本特 许 厅 知 识 产 权 研 究所 .
客座研 究 员。 主 持完成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
目 、
日 本 特许 厅 委托课 题 .


研 究方向为科技法学 科技政策 知识 产权


等。 主持 “ 我 国知识 产权 法律援助模式研


“ 我 国高新 技 术产业 发 展 所面 临 的新 的法 律 问题 及 对策 ” 等 多项

国家及 省部 级 课 题 。
出 版 《高 技 术 法 导 论 》 、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法 律 保
护》 .
厅 原副局 级 巡视 员 历 任上海科技与法律研 .
究会理 事 上 海市 法学会科技法 研 究会 副 总 、
干事.
顾问 .
中国科技 法 学 会 常务理 事 .,

期从事科技 立法研究工 作 .
19 9 0 年 、
19 94
年 作 为上 海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分 别参 与 国家
科技进步 法和 促进科技 成果 转化法 的相 关立


j

究》 成 为辽 宁省地 方 可 再 生 能源 童咩
参考依 据 。 参 与承担 辽 宁省 《沿 海经
例 》 《沈 阳市 科 技 进 步 条 例 》 修 .
关 立 法 研 究 工 作 。 出 版 著作 5 部 . 其 中 《科 技 法 历 史 形 态 演化
思 》 获得2 0 0 6 — 2 0 0 8 年度辽 宁省
法研 究工 作 : 参与上 海市 的技术市场条例 .
科 技进 步 条例 、 专利 保护 条例 以及 发 展 民
营科技企 业 高新技术 开 发 区管理等立 法研 .
究 。 在 《科 技 与法 律》 等相 关 刊 物及 中国科学技 术法学会年会上 发表 十
数 篇论 文 .
参与 撰 写 《中国科技进步法 制研 究》 .
《中
国 专 利 与 商标 》 英 国 B io — S c ie n c e La w Re v ie w 等学术期 刊 以及 《专 利法 、
研 究 》 臼 本 《知财研 7 才 ~ 厶 》 早 稻 田 大 学 《企 桨 之法 剖造 》等论


文集 中刊发学术论 文6 0 余篇。
李玉 仁 副研 究员 上 海市人 大常委会 办公 .
优秀人才奖
何敏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 产权学 院副院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法 国 巴黎第一
大学法学
博士 。 1 9 9 0 年开 始从 事法 学教学与科研工
作 .
研 究领域 涉及 民商法 、
知识 产权 法和科
技法等方面 。
先后 主 持承 担 了国家9 8 5


技发展 与人 文精神 “ 创 新基地项 目 “ 创 新 型
究领 域 涉 及 民 商法 、 经 济法 等 。 主 持或 右参
与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法 》 修 订 ( 科 技部 ) 、
《中 国产 业 技术 发展 研 究报 告 》 、 《防止 知
识 产 权 滥 用机 制 研 究》 (司 法部 ) . 《我国
企 业 对外贸易中的知识 产权问题 及其研 究*
国家建设 的法律环 境研 究” 国 家重 大软科 、
学研 究项 目 “ 我 国科技法律 法规 实施效 果 评

价体 系研 究

” 政 府投入 科技成 果 知识 产

权 问题 研 究
以及 欧盟 合作研 究项 目 ” 欧洲
一 体 化进 程 中科技政 策与科技法律 的交易及 影 响 因素研 究” 等1 2 项 国家
级 。
省部 级科研项 目。
出版 《科技 法 学 概论 》 、
《科技 法学》等专著和
法学教材8 部 .
在核心 期 刊发表学术论文4 0 余篇。
共 - I- 九 人 续 上 期 ( 按 姓 氏 笔 哪 排 辅 )
宋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博士 生导 、
师 .
中国科学技 术大 学科技 法 学研 究室 主
《面 向2 1 世 纪 的 中国 知识 产 权 问题 》 等 法莩著 作 。
《中国科技法 学》 . 螽
。二譬
j

李玉 香
中国政 法 大学教授 、
法 学博 士 , 鬻中
国政 法 大 学 民商经 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 究
所副所长 ,
中 国 科 学技 术 法 学 会 常务理事;i
19 8 8 年开始从 事法学教学与科研 工 作 研 ,
台湾 中流 文教
基金 资助 研 究项 目等。 2 0 0 1 年开 始从 事知
识 产 权 审 判 工 作 审理 了 众 多疑 难 复 杂 案 .
件。
出 版 《专利 实质 条件 》 、
《专利 侵杈 判
定》等专著 .

《科技 与 法 律 》 、
《知识 产
权》 .
《现 代法 学 》 、
《人 民 司 法》 .
杯 ” 衡 业

+ 大杰 出法 学成 身
论文 四 十余篇 .
十 余 篇获 得 国 家 ,
省、
市级奖励 。

函琏涵鬣滋 谣基溢心 邋
任 .
知 识 产 权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中国科学技术
法学会会长助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
硕 士 教 育 中心 主 任 。 美0 0 3 ) 美国华盛顿 、
大学法学院 富布莱特学者 (2 0 0 7 — 2 0 0 8 ) 。
长期从事法律教学 研 究及 实务工 作 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