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B.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时,他们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组成
C.植物体的构成由小到大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答案】D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就越少,A错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C错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D正确。

2.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排尿B.排便C.呼吸和心跳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
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心脏跳动、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故ABC不符合题意;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比较。

3.如图关节结构中起减小摩擦作用的是()
A.②B.③C.④D.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面,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软骨。

【详解】
关节是由③关节面、④关节囊和⑤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②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⑥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④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

⑤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

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有同学在阳光下成功重复了普罗斯特勒实验:将燃烧的蜡烛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很快熄灭(图甲);将燃烧的蜡烛与植物一同放在这个玻璃罩内,结果蜡烛没有熄灭(图乙)。

然而她将该实验在教室日光灯下展现给同学们时,实验却失败了。

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甲图实验是对照组,乙图实验是实验组
B.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大
C.该实验在室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过短
D.该实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图示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详解】
甲图中的蜡烛熄灭,是因为缺少氧气。

乙图中的蜡烛没有熄灭说明它得到了氧气,也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提供了氧气。

因此该实验中,甲乙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有无氧气,甲图是对照组,乙图是实验组,A正确;甲图中蜡烛很快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蜡烛很快将通过燃烧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而熄灭,B错误;该实验在教室日光灯下不如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强,因此该实验在室内失败,B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但该实验不可以证明,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的理解。

5.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结果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传粉不充分B.光合作用不充分C.呼吸作用不充分D.肥料吸收不充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

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详解】
桃花是虫媒花,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导致蜜蜂等昆虫外出活动减少,以及花粉被雨水冲落等原因,从而降低了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

因此,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结果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传粉不充分。

【点睛】
人工辅助授粉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

6.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A.碘液、生理盐水、清水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C.碘液、清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清水、碘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据此解答。

【详解】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
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B符合题意。

【点睛】
有关实验步骤的看图填空题是生物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要注意熟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规范。

7.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A.皮肤和黏膜B.免疫器官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D.免疫细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因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故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人体的免疫功能。

【名师点睛】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在人体内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B.鸡卵受精后胚盘发育成雏鸡
C.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体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鸟类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和胚盘。

【详解】
人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A正确。

鸡卵受精后胚盘发育成雏鸡,B正确。

孔雀开屏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D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和胚盘。

9.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所以注射不合格的疫苗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C.该抗体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染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A正确;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所以注射不合格的疫苗具有很大的危险性,B正确;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不能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染,C错误;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10.下列是我国珍稀的植物,其中我国特产的珍稀被子植物是()
A.桫椤B.珙桐C.银杉D.银杏
【答案】B
【解析】
桫椤、银杉、银杏是我国珍稀的植物,但是桫椤是蕨类植物,银杉、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不合题意;珙桐又名“鸽子树”,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被子植物。

故选B。

11.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
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

12.“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下列叙述或作法正确的是()
A.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B.当上臂肱动脉破裂出血时,应在破裂血管的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有人吃海鲜会出现皮肤奇痒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

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详解】
A.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A错误。

B.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

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因此,当上臂肱动脉破裂出血时,应在破裂血管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止血,B错误。

C.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

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因此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正确。

D.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过敏反应是人
体免疫功能过强形成的,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原,而不是抗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有关实验的探究方法。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A.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故A正确。

B.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故C正确。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图中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
不能确定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单一变量原则及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各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
C.a>c>b D.b>c>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

考点:呼气和吸气。

15.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A.尿素B.多余的水C.二氧化碳D.无机盐
【答案】C
【解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出的是二氧化碳,C正确。

16.下列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H1N1病毒B.洋葱表皮C.水绵D.草履虫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营寄生生活。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详解】
A.H1N1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

B.洋葱表皮是由植物细胞构成,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

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属于动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7.下列不能遗传的性状是()
A.具有皱裂的豌豆B.带有绿色的豌豆
C.习惯用右手写字D.因不小心创伤而遗留的伤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
ABC.具有皱裂的豌豆、带有绿色的豌豆、习惯用右手写字,这些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遗传,故ABC不符合题意。

D.因不小心创伤而遗留的伤疤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可遗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理解生物的变异是解题关键。

18.请结合如图回答,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1为卵壳,起保护作用
B.2为胚盘,只有有胚盘的鸟卵才能孵化出雏鸟
C.3为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D.4为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答案】B
【解析】
图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

1为卵壳,起保护作用,A正确;2为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但不是所有胚盘都一定能发育成胚胎,如没受精的卵或出现病变等就不能发育成胚胎,B错误;3为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正确;4为卵白,保护卵细胞、,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D正确。

19.动物多样性不包括的是()
A.遗传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的是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0.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弱光时,要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视野最亮,应选用2号显微镜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

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实验台收镜。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时,当光线较强时,应选择平面镜和小光圈;当光线较弱时,应选择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上,不动就不在载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B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C正确;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

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D正确。

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以及判断视野中污点位置的方法。

2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直接放在清水中加热脱色
【答案】D
【解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B正确;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聚集多,C正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应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色,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D错误。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