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羊双羔素提高山羊繁殖率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山羊双羔素提高山羊繁殖率的研究
作者:冯瑞林,袁超,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牛春娥,孙晓萍,杨博辉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3期
摘要:该试验旨在检验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品种山羊的免疫效果,提高繁殖率,降低养殖
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辽宁绒山羊、陇东绒山羊、河西绒山羊、新疆绒山羊、贵州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进行免疫注射。

结果:辽宁
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34.31%,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
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24.76%,差异极显著(P<0.01);河西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
比较,提高产羔率12.50%,差异显著(P<0.05);新疆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
羔率25.49%,差异极显著(P<0.01);贵州黑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22.40%,差异极显著(P<0.01);云岭黑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43.63%,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不同品种山羊的双羔率和产羔率。

关键词:绵山羊双羔素;山羊;繁殖率;双羔率;产羔率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3.001
0引言
我国山羊遗传资源丰富,山羊地方品种43个,培育品种4个(整合同类异名后正式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共有22个)[1]。

山羊的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都很强,特别在高温、高湿、
高寒等严酷的生态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2-3]。

我国北纬35°以北的西北、东北和华
北地区,主要饲养的是绒山羊[4-5],而在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山羊品种很多,但长期缺乏品种的选育提高,很多品种由于繁殖率不高,制约山羊养殖业的发展[6-7]。

提高山羊繁殖率是提高山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山羊产羔率,本文应用绵山羊双羔素开展提高山羊繁殖
率的试验研究,对在山羊上试验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1试验设计
1.1试验材料
绵山羊双羔素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是可以提高绵山羊繁殖率的
一种免疫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运输时应采用低温保存,适宜温度为0~4 ℃,切忌使抗原结冰(结冰后不可使用)[8]。

1.2试验动物选择
试验羊均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膘情中等以上,并且有正常繁殖能力的经产母羊。

预试期进行羊三联四防苗接种和驱虫。

辽宁绒山羊的试验点选择岢岚县绒山羊场,年龄为3~4岁,体重35 kg以上的经产母羊500只,分为试验组396只,对照组104只;陇东绒山羊试验
点在庆城县南庄乡六村原村,挑选30个养殖户,选择平均体重25 kg以上、无繁殖障碍的经产母羊1 200只,分为试验组800只,对照组400只;河西绒山羊试验点选择肃南县祁丰区祁连
乡观山村、大河区喇嘛湾乡白庄子村和康乐区青龙乡隆丰村,选择3户养殖的225只经产母羊,分为试验组95只,对照组130只;新疆绒山羊试验点在尼勒克县乌拉孜太乡,选择年龄3~7
岁的250只经产母羊,试验组100只,对照组150只;贵州黑山羊试验点在毕节市撒拉溪乡沙
坝村、丰收村,挑选10家养殖户,选择体重25 kg 以上的母羊130只,分为试验组80只,对
照组50只;云岭黑山羊的试验点在曲靖马龙华瑞牧业有限公司种羊场、马鸣种羊场和大庄厚田羊场,选择573只母羊,体重30~40 kg,分为试验组275只,对照组298只。

1.3免疫方法
参加试验的母羊在配种前42 d(6周)进行第一次免疫,第一次免疫注射后21 d(3周)
进行第2次免疫注射,免疫剂量为1 mL/次,采用肌肉注射的免疫方法。

1.4配种时间
配种时间:第2次免疫后,21 d(3周)开始。

配种方法:人工授精配种35 d(约2个情期),2个情期还未妊娠的母羊,用本交的方法配种,公母比例为1∶30。

1.5饲养管理
试验点饲养的公、母羊必须在试验前3个月分群饲养管理,防止公羊和母羊免疫前混群,
影响试验数据。

母羊妊娠前期,每只母羊在原来饲养标准基础上每天补饲精料0.1 kg;妊娠后期,增加补饲精料0.1 kg、粗饲料0.3 kg。

羔羊出生后,在圈舍饲养10 d,圈舍温度保持在
15 ℃,必须有专人负责饲养。

加强产双羔母羊的饲养管理,每天精饲料的饲喂量不少于0.75 kg,泌乳能力不能满足双羔哺乳需要时,最好用鲜牛奶加热后补充。

羔羊的饲养管理,在早期
开始训练,7日龄开始饲喂精料,15~20日龄开始补喂粗饲料,羔羊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18%),粗饲料为苜蓿和优质的禾本科青干草。

2结果与分析
2.1发情率与受胎率
由表1看出,岢岚县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为98.23%,对照组发情率96.15%,发情率提高2.08%,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受胎率98.20%,对照组受胎率97.00%,差异不显著
(P>0.05);庆城县试验点,试验组与对照组发情率均为100.00%,试验组受胎率98.38%,对照组受胎率97.25%,差异不显著(P>0.05);肃南县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100.00%,对照组发情率97.69%,发情率提高2.31%,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受胎率98.95%,与对照
组96.8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尼勒克县试验点,试验组和对照组发情率均为
100.00%,试验组受胎率94.00%,与对照组90.67%比较,提高受胎率3.33%,差异不显著(P>0.05);毕节市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96.25%,与对照组100.00%比较,发情率降低3.75%,
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受胎率98.70%,与对照组92.00%比较,受胎率提高6.70%;
云南曲靖试验点,试验组和对照组发情率均为100.00%,试验组受胎率96.36%,与对照组
95.6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2产羔率、双羔率及流产率
由表2看出,岢岚县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34.31%,差异极显著(P<
0.01)。

试验组双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34.31%,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组流产率
4.71%,与对照组3.09%比较,提高1.62%,差异不显著(P>0.05);庆城县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24.76%,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组双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
高24.76%,差异极显著(P<0.01)。

对照组流产率31.88%,与试验组14.74%比较,提高
17.14%,差异极显著(P<0.01);肃南县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2.35%,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组双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2.35%,差异显著(P<0.05)。


照组流产率15.45%,与试验组13.83%比较,提高1.62%,差异不显著(P>0.05);尼勒克县
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25.49%,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组双羔率
与对照组比较,提高25.49%,差异极显著(P<0.01);毕节市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
组比较,提高22.40%,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组双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22.40%,
差异极显著(P<0.01)。

对照组流产率30.43%,与试验组14.47%比较,提高15.96%,差异显
著(P<0.05);云南曲靖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43.63%,差异极显著(P
<0.01)。

试验组双羔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43.63%,差异极显著(P<0.01)。

2.3羔羊初生重
由表3看出,岢岚县试验点,仅采集试验组羔羊的初生重,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双
羔初生重比较,平均提高0.9 kg,差异极显著(P<0.01);庆城县试验点,试验组单羔初生
重与对照组单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3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
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3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单羔初生重,
与试验组和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平均提高1.0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尼勒克县
试验点,对照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单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9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4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
和对照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和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平均提高0.3 kg,差异显著(P<
0.05);毕节市试验点,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对照组单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4 kg,差异不
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5 kg,差异不显著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和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云南曲靖试验点,对照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单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7 kg,
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提高0.06 kg,差异不
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单羔初生重,与试验组和对照组双羔初生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4不同年龄母羊免疫效果比较
由表4看出,3~6岁的经产母羊免疫效果好,双羔率分别是27.01%、27.50%、24.87%和21.78%,2岁初产母羊效果最差,双羔率仅为11.96%。

由表4还可以看出,4岁母羊双羔羔羊
的死亡率为9.85%,死亡率最低;2、3、5岁母羊双羔羔羊的死亡率分别是18.18%、11.70%和11.46%,死亡率较高;6岁以上母羊双羔死亡率高达34.09%,为参试母羊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

注:庆城县试验点
3讨论与结论
3.1绵山羊双羔素对母羊发情率、受胎率的影响
本试验中,岢岚县和肃南县试验点,2个试验组的发情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8%和2.31%,差异不显著(P>0.05)。

毕节市试验点,试验组的发情率比对照组降低3.75%,差异不显著
(P>0.05)。

庆城县、尼勒克县和云南曲靖市试验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情率均为100.00%;6个试验组的受胎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20%、1.25%、2.10%、3.33%、6.70%和0.72%,差异不
显著(P>0.05)。

毕节市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低的原因可能为第一次免疫时称重和戴耳号需要抓1次羊,第2次免疫还需要抓1次羊,每次免疫抓羊均可能产生应激反应,使母羊掉膘,
发情率降低;对照组仅需要在试验组第1次免疫时,戴耳号称重时抓1次羊,应激反应小。

6
个试验组受胎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因为使用绵山羊双羔素免疫后,母羊体内FSH和LH分泌量增加,增加排卵数。

由于绵山羊双羔素持续作用,孕激素分泌量亦增加,提高受胎率。

因此,绵
山羊双羔素对羊的发情率、受胎率和妊娠的影响不显著,但极可能有促进作用,而具体的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3.2绵山羊双羔素对山羊产羔率、流产率的影响
云岭黑山羊免疫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产羔率和双羔率均提高43.63%,差异极显著(P<0.01)。

辽宁绒山羊、新疆绒山羊、陇东绒山羊和贵州黑山羊,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提高34.31%、25.49%、24.76%和22.40%,差异极显著(P<0.01)。

河西绒山羊产羔率和双羔率均提高12.35%,免疫效果最差,但差异显著(P<0.05)。

说明山羊饲养管理水平越高,该品种选育程度越强,免疫效果越好,产双羔的母羊越多。

本试验中,辽宁绒山羊试验组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62%,差异不显著(P>0.05);河西绒山羊试验组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62%,差异不显著(P>0.05);陇东绒山羊和贵州黑山羊试验组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17.14%和15.96%,差异极显著(P<0.01)。

引起山羊流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传染病(羊布氏杆菌病)、饲喂霉变饲料和圈舍拥挤。

试验组流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绵山羊双羔素免疫后,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孕激素分泌量增加,达到保胎的作用。

流产率降低的原因很复杂,需要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

3.3绵山羊双羔素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陇东绒山羊、新疆绒山羊、贵州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陇东绒山羊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贵州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试验组比较,分别提高2.10 kg和1.20 kg,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辽宁绒山羊和新疆绒山羊试验组单羔初生重比较,分别提高0.50 kg和0.42 kg,差异显著(P<0.05);新疆绒山羊、陇东绒山羊、贵州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绒山羊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贵州黑山羊试验组双羔初生重比较,提高1.5 kg,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绒山羊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辽宁绒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试验组比较,分别提高0.7 kg和0.5 kg,差异显著(P<0.05),新疆绒山羊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陇东绒山羊试验组比较,提高0.2 kg,差异不显著(P>0.05)。

本试验中,云岭黑山羊免疫效果最好,贵州黑山羊双羔初生重均低于其他山羊品种,影响羔羊初生重的因素很多,主要受营养和品种因素影响较大,或者母羊经过绵山羊双羔素免疫后,极大地调动母羊的繁殖潜能,使原本产单羔的母羊产下双羔,造成双羔体重小、体质弱、成活率低。

3.4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年龄母羊双羔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4岁(3胎)经产母羊免疫效果最显著,双羔率可达到27.50%,其次是3、5、6岁(2、4、5胎)母羊,双羔率分别提高27.01%、24.87%和21.78%,2岁的初产母羊效果最差,仅有11.96%。

尽管6岁(5胎)母羊双羔率达到21.78%,但6岁(5胎)母羊双羔死亡率高达34.09%。

因此,最好选择3~4岁经产母羊应用绵山羊双羔素。

参考文献
[1]沙文锋,陈启康,朱娟,等.我国山羊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2):144-147.
[2]任有蛇,岳文斌,张开亮,等.TIT双羔素免疫提高辽宁绒山羊繁殖力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6,26(1):19-20.
[3]冯明廷,安海燕,樊炳,等.河西绒山羊应用“双羔素”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5):27-28.
[4]袁丰涛,马伟斌,杨正春,等.双胎素(TIT)免疫陇东绒山羊效果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4,24(3):17-19.
[5]卡比娜,依拉丁,信明,等.TIT双羔素促进山羊繁殖性能的研究[J].新疆畜牧业,1997(4):48.
[6]胡耀华,彭华,李孝林,等.双胎素对贵州黑山羊的试验效果[J].当代畜牧,2005(11):36-37.
[7]朱兴贵,哈福,洪琼花.双羔素提高云岭黑山羊繁殖率的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9(6):56-58.
[8]焦硕,冯瑞林,孙晓萍.国产甾体抗原双羔素的应用效果[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6):247-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