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幻灯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
tougao4@
27
SEP 2018 NO.17
《玩转幻灯片》教学设计
张庆伟 山东省临沂市枣园小学
● 教材分析
《玩转幻灯片》是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一单元第7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设置超链接和设置动作按钮。

巧妙地设置超链接能够让演示文稿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更高的观赏性。

因此,在演示文稿中恰当地使用超链接和动作设置,对增加演示文稿的可读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演示文稿操作流程,对演示文稿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技能方面,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具备了演示文稿的操作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为图片、文字、网址等建立超链接,掌握动作设置的方法。

难点:超链接位置的设置。

● 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通过演示文稿向他人介绍APP应用软件,建立起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
和对信息价值判断的能力。

计算思维:通过灵活运用超级链接建立幻灯片之间的联系,为演示文稿设置完善的超链接并进行言语表达,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合理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通过介绍“掌上公交”和“叮嗒出行”两款应用软件,培养学生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交流和家人等公交车的场景,出示人们等公交车的课件,与学生交流等公交车的心情!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感受。

教师与学生分享“掌上公交”给出行带来的便利,通过点击演示文稿的4个目录实现对“掌上公交”的介绍,抛出问题:“有谁知道老师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放映能够实现页面跳转的演示文稿来介绍“掌上公交”,让学生体会演示文稿更强的交互性和更高的观赏性。

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寻求实现页面跳转的方法,通过师生交流,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任务一:“掌上公交我介绍”。

①出示素材,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未设置超链接的“掌上公交”演示文稿,学生思考如何为第一张幻灯片上的“掌上公交简介”设置超链接。

师:如何完成任务一,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明确任务,出示指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初探插入超链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以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辅学资料。

③学生操作,自主解决。

学生通过导学案探究任务一。

④学生汇报,展示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成果,通过展示交流找出超链接按钮的方法和选择超链接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导学案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掌上公交简介”需要链接到本文档中的位置,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选择第二张幻灯片,实现幻灯片的跳转。


信息技术课
tougao4@
2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务一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任务一的练习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任务二:“网址链接我也行”。

①教师演示,引出问题。

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展示超链接也可以跳转到网页,并引出问题:“当老师单击第一张幻灯片上的“掌上公交APP下载”按钮时是如何打开网页的?”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

学生们互相交流想法。

小组交流,选出最佳解决办法。

②明确任务,出示指南(如下图)。

③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找方法。

④汇报方法,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其他小组评价作品,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任务一的操作,能够正确地选择“原有的文件或网页”这一位置,并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然后进行验证能否打开网页。

学生通过探究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做出合理判断。

通过“网页链接我也行”的任务设置,培
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设置网址超链接的方法,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任务三:“产品发布我展示”。

①展示交流,提出问题。

学生展示任务一、任务二时发现无法返回第一张幻灯片,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如何设置点击按钮形成完整的演示文稿呢?”
②明确任务,出示指南。

③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积极探索超链接和动作按钮设置的区别,并进行作品完善。

④汇报方法,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作品,体会演示文稿的交互性和观赏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通过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学生明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设置的方法技巧,结合
任务一和任务二继续完善作品,初步体验完善的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所带来的交互性和观赏性。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终极任务:为“叮嗒出行”做软件应用的介绍。

①明确任务,勇于挑战。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给“叮嗒出行”应用软件设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使其形成完整的演示文稿。

②汇报成果,评价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作品在全班展示,将“叮嗒出行”软件介绍
给他人。

设计意图:任务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生为整个演示文稿设置超链接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行规划的过程,也是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

实践创作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5.梳理总结、拓展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呢?
学生谈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社会责任方面进行学习总结。

如果学生回答掌握了设置超链接的方法,教师引导:你是如何操作的?谁还能总结其他的解决方法?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何评价?你是如何实现这一操作的?还有哪些改进它的措施?你觉得自己掌握的这一方法还能运用到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教师归纳总结,锻炼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价值观方面交流收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学生整体规划演示文稿并向他人介绍APP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信息技术课
tougao4@
29
SEP 2018 NO.17
教师往往把控不好学生主动分析目标提炼任务需求的方法,学生也往往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教师在备学生方面考虑欠周全,在应该如
何帮助学生分析目标提出任务需求这方面有所欠缺。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应该多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时
间,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掌握的更扎实。

总之,这次优质课展评活动,让我积累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

本节课讲的内容是PPT制作中的“超链接”部分,从其教学设计来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于“产品介绍”的任务设计。

这类任务又结合了APP等现代技术产品的介绍内容,也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一举多得、融合教学的效应。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主旨明确、流程
规范、思路清晰,把自主探究的问题、过程、成果等元素表现得非常完美。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比较时新的内容,即结合了数字化生活,把技术介绍交给技术的角度让人感觉教学非常有综合教育价值。

如果说本节课存在小问题,我感觉有两点:一是对计算思维的应用不够
(点评人:山东省青州一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王爱胜)
明确,如何体现出来的有些模糊;二是老师的范本PPT做的不够美观,对产品的介绍效果会有损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也有欠缺,建议采用合适的、美观的、相对专业的PPT模板对超链接部分进行单独设计,从而在效果上给人以震撼的吸引力。

(上接第19页)
用者提前浏览目录中的场景图片作弊,可以将所有的HTML代码和素材打包成EXE可执行文件。

网络上可找到许多打包工具,比如HTML Compiler ,只要将首页面的地址告诉打包工具,就能轻松生成EXE可执行程序,如图5所示。

HT M L Compi ler使用的是W i n d o w s 操作系统内置的WebBrowser ,所支持的HTML5的功能有一点局限,设计者可以使用node-webkit工具将整个迷你浏览器打包到EXE可执行程序中,打包方法要复杂很多,
这里就不展开讨
图5
图6
论了。

如果要将HTML5代码和素材打包成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也有各种打包工具可用,这样,A VG引擎就能跨平台运行了。

比如,有一个叫Quick App的工具,简单到只要按回车就能实现安卓APK 安装包的打包工作,如图6所示。

在制作AVG引擎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比如演示文稿、画图软件、HTML标记、JavaScript语言、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等,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难度却并不高,所以稍加改造后也可用作拓展性、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对此期主题有任何好主意或建议,请发送稿件至k aikai_rabbit@sina .com (专栏作者)或tougao4@china itedu .cn (杂志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