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腊八节的民风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腊八节的民风作文
小学生腊八节的民风作文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

小编收集了腊八节的民风,欢迎阅读。

第一篇:腊八节的民风
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传说每年腊日,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

另据宗教界所传,农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称为“成道节”。

自周代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南北朝时此月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

据说“腊祭”有八种神,于是便将初八确定为固定祭日,后来相沿成俗。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也演绎出许多有趣的典故。

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侣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

并把从八方化缘来的米、麦、豆、谷杂粮,及采集的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

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

后来此举逐渐成为善事,被流传至今。

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种活动由寺院传到世俗民间,熬“腊八粥”渐渐演变成民俗习惯。

到了宋代,“腊八粥”广泛盛行。

不论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并合家团聚共用,或馈赠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

“腊八节”不仅成为民间重要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传下来。

第二篇:腊八节的民风
每年过春节吃饺子时,我们都要吃妈妈泡制的腊八醋和腊八蒜。

那碧绿碧绿的颜色、辣辣的醋和酸酸的蒜,都会给春节的`饺子增添浓浓的北京味。

这天,妈妈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大蒜,让我和她一起泡腊八蒜。

我们先把大蒜头掰成小瓣,然后再将小蒜瓣的皮剥开。

小蒜瓣的
皮真不好剥,劲小了剥不开,劲使大了就会抠破蒜瓣。

我们剥了好长时间,慢慢的我熟练多了,不但剥去了外皮,还将薄薄的内膜也剥得干干净净。

妈妈取来了一只大口瓶让我把剥好的蒜都装进去,然后妈妈把醋倒进瓶口,把瓶里的蒜全都没过后,拧紧瓶盖,放在背光阳台上。

妈妈说:“等到春节吃饺子时它就会绿了。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好奇地跑到阳台去看“它怎么还不绿呢?”我想,今年的腊八蒜一定特别好吃,因为这是我亲手剥的。

等哥哥春节回来,我一定让他好好尝尝,看看我有多棒!
第三篇:腊八节的民风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赐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还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煮粥供佛。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还可以增福增寿。

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粥里有红枣、莲子……总计不下二十种。

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在半夜时分开始煮,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你想,这样复杂能不好喝吗?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这么多知识,中国真不愧是文明大国啊!我真自豪自己是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