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管理
本文概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实习顶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学校积极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长远的人才观,营造能吸引学生的氛围;政府应从政策上关心支持学生顶岗实习活动。

标签: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学方法。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模式。

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不同的身份,涉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价值观与所在实习企业文化的复杂融合过程。

让学生到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过程,将学校学习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从做中学”的目的。

这种工作岗位的体验性、工作环境的专业性、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复杂性性,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并不是很顺利,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学生对所在实习单位制度的不满意,薪资待遇的不满意,还有学生刚刚步入社会所通有的逆反心理等等。

一、目前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1)有些学生进入企业持有怀疑、担心、迷茫的态度。

从学校到企业,从教室到车间,从“学生”变为“准员工”,学生心理紧张、焦虑,怀疑学校顶岗实习安排的目的,不明白要做什么,能学到什么东西,会做什么等等。

担心工作时间太长,不愿加班,身心无法承受,怕苦怕累等等。

(2)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过高。

认为顶岗实习就应该每次都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学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想法但大多无法解决,因此产生对立情绪。

认为企业不能同工同酬,一旦单位对学生的承诺短期内没有兑现,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继而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会擅自离开实习单位。

(3)学生普遍缺乏沟通合作能力,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企业的生产纪律严格,管理严厉,很少进行说服教育,受到处罚后心理无法接受,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

再加上很多企业远离市区,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学生有被舍弃、不被关心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2、实习单位方面的问题
(1)某些中小企业提供的工学结合岗位、类型有限专业不对口,没有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习,影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打造,形成职业“恐慌症”,失去职业信念。

(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人身与待遇保障。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并不是劳动合同法中定义的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

实习单位扣发或者拖欠学生报酬的事件时有发生。

(3)实习制度法律保障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好多实习单位都不给实习生购买相关的保险,以致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遇到工伤、事故等意外时,治疗与赔偿不能及时到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学校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1)学校方面是力不从心,实习单位点比较多而且分散。

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当的制度体制做指导,顶岗实习学生难以控制,形成“放羊”现象,再加上学生自联单位更换频繁,学生信息沟通起来很困难。

(2)缺乏工学结合、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配合。

目前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刚性大,无法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匹配。

高职专业必须与对口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

(3)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

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考核形式单一,多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企业的综合评语为评价依据。

(4)国家方面也应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实习学生工伤保险制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降低甚至化解实习风险,才能维护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利益。

二、改进方法,提高顶岗实习效益
1、学校积极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做好实习前期教育,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心理工作要先行先导,使学生体会到在职业岗位上必须自觉遵守和忠实履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引导和解决学生对高职专业定位或期望值过高问题,让学生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要提高团队互助、沟通协作、吃苦耐劳的能力。

(2)健全顶岗实习学校管理体系,安排好就业指导教师、思想教育辅导员及专业指导教师;利用各种知识讲座、交流座谈会以及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即将就业学生处理好职业理想与就业起点之间的关系,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薪资待遇的关系,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顶岗实习企业和岗位,懂得心态调整,提高社会适应性;通过学习生产事故案例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实习现场的各项生产操作规程。

(3)建立实习考核与评价体系。

采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学院鉴定表》。

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院专业教师协助辅导,使毕业设计体现职业岗位需要。

(4)加强校企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与实习基地单位建立长期的顶岗实习合作关系,使校外实习基地由“多且杂”向“强且精”发展。

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劳动安全、劳动保护等了然于心,更好地指导实习学生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和自身价值观转变。

2、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长远的人才观,营造能吸引学生的氛围
(1)企业在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中,在不违反企业日常员工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实习工作的氛围。

要善于引导实习学生逐步接受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从工作上给他们提供可发挥特长的空间,不能把学生完全当成一般劳动力使用。

(2)企业的包容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企业环境,有效减轻学生“期望”与“现实”的反差值,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

还可以通过组织技能比武、文娱活动等,来丰富实习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对企业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

3、政府应从政策上关心支持学生顶岗实习活动
顶岗实习学生人身安全与生产劳动有风险关联性,顶岗实习的这种“工作风险性”,不能因为实习学生的身份缺陷而减少实习学生应该享有的生产性劳动权利。

实习学生应与企业普通劳动者在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方面享受平等的权利。

实习学生由于身份和心理的特殊性更应得到完全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所以企业和学校要做好体系培训应尽量缩短或消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过程。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学生“懂国情、知社会、了民情、长见识、增才干、强技能、明事理”。

高职院校有计划的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多途径多渠道的安排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活动,将实践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