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历史七上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知识结构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人类的起源
1、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在300万年前。

2、 19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为什么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火可以烧烤食物、取暖御寒、照明、驱赶野兽等;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人类的生存能力,促进了早期人类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的农耕社会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2、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使定居成为可能。

3、半坡彩陶上出现的刻划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4、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半地穴建筑、干栏式建筑;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干燥寒冷南方潮湿炎热。

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
1、活动范围:黄河流域
2、发明创造:炎帝:尝百草 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三、大禹治水:采用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

由于治水有功继承舜位,后代成为“大禹”或“禹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青铜时代)
单元知识结构
第5课 夏商的兴亡
第6课 西周的盛衰
(最高)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国人) 奴隶(最低)
国人暴动
1、时间:公元前841年。

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

2、当时的周天子:周厉王 三、西周的灭亡
1、时间:公元前771年
2、亡国之君:周幽王
3、典故:烽火戏诸侯
4、攻破西周都城民族是:犬戎
5、西周灭亡的原因:①西周末年,各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②周天子和诸侯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了。

③周幽王昏庸好色,戏弄诸侯,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

四、东周建立的三要素 1、时间:公元前770年 2、开国之君:周平王 3、都城:洛邑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1、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
2、 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3、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众多方面。

4、 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5、 青铜器是用红铜与锡(有时还加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具。

6、 青铜器的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7、 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8、 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9、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10、金文也叫钟鼎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11、毛公鼎上的金文,是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

1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贵族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1、战争目的:(歼灭对方)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之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合纵、连横: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3、争霸、兼并战争的影响:
消极——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积极——①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②促进民族间交流与融合③加速新旧制度更替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
单元知识结构
第12课 秦朝的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
六国
秦朝 建立
开 创
大一统 局面 秦 始 皇 巩 固 统 治 的 措 施 秦 朝 灭 亡 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巩固政权
的措施 巩固 大一统局面 科技文化昌盛 西汉灭亡
东汉兴亡
第13课秦的暴政与灭亡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疮痍。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以宽缓手段治理天下;③提倡节俭。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西汉灭亡: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土地兼并严重。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狭义):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现在新疆地区。

2、西汉初年西域状况:受匈奴控制,与中原地区处于隔绝状态。

4、西域都护的设立: ①时间:公元前60年 ②职责:总管西域军政事务
③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把中国的丝或丝织品运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2、意义:1、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2、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3、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时间:73年
2、目的:恢复对西域管辖
3、影响:帮助西域人民摆脱匈奴的控制,进一步密切中原和西域关系。

4、166年大秦派使者经海路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纪录。

第17课 汉朝的文化 时间:西汉末年 地点:中原(洛阳)
路线: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东汉后期 地点:四川
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古代文化,给中国文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和医学的发展。

作者:司马迁
成书的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的历史 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知识结构
第19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作战双方:袁绍VS 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作战双方:曹操VS 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 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权分立 民族的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口的南迁 魏晋

北朝

科技
、艺术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1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逐渐融合。

(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2\23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
附: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11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