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08级—班学生姓名黄文炳学号080906005
指导教师杨诗源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2012 年3月
教务处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环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080906005 黄文炳
指导老师杨诗源讲师
摘要:厦门、漳州、泉州(简称厦漳泉)三大都市地域临近、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福建
地区的金三角地带,担任着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进一步推
进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使命和任务[1]。

文章首先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厦漳泉同城化的区
域协调发展对策,以期能为促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措施
1国内外同城化发展研究概述
1.1国外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
巴黎和东京这两个国外大都市经济圈为同城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同城化实践经验,这
些经验对于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同城化的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1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区分别由八个省市组成,分别是上塞纳省、埃松省、马恩省、圣德尼省、瓦尔德马恩省、瓦尔德兹省、伊夫林省和巴黎市[2]。

整个巴黎大都市圈人口占法国人口总数的
18.8%,面积占法国面积总数的2.2%。

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就完成了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整个巴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1950年为了降低中心城区的产业密度,基础工业搬出中
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级服务业,郊区则以居住为重点,这就是巴黎政府提出的均衡
发展观点。

1960年巴黎政府规划建设卫星城区。

1965年巴黎在其塞纳河两侧建设了五座卫
星城区。

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相互完善,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两城区的居
民都能享受到大都市圈带来的发展成果。

巴黎中心城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名企和著名研究机构,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巴黎成为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时尚大都市。


区的开发建设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为巴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3]。

基础工作和人口的迁徙则大大降低了中心城区交通和人口居住的压力。

东部以化
工和制药产业为主,西郊以民营企业为主,产业的合理布局大大提升了巴黎的整体经济实力。

巴黎大都市圈的同城化为世界各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等带来了积极的实践经验,大大提
升了巴黎大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1.1.2东京大都市圈
东京大都市圈由太平洋沿岸和日本东岸城市带组成,其中主要包括长崎、东京、大阪等
⑷。

东京大都市圈的人口比例占日本人口总数的61%面积占日本面积总数的26.5%。

东京
大都市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日本在二战后集中精力恢复元气,经济得到了飞
跃的发展,特别是太平洋沿岸聚集了日本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促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东京的
中心。

1956年,日本出台《首都圈整备法》,明确强调了东京大都市圈(即首都圈)的地域范围[5],确定了大都市圈的整体规划建设体系,提出了卫星城区的概念,并提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及其他方面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促进东京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有利方。

日本政府在一定
的时间内还会根据东京大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情况对以前制定的各项发展政策做适当的改革和调整,逐步完善。

东京大都市圈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集约型产业为其发展模式,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提高产业运行效率,进而带动整个东京大都市圈的经济
发展,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

1.2国内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
1.2.1广佛同城化
2009年3月,广州和佛山签署了《同城化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广佛正式进入了同城化
发展时代,广佛两地共同发展由理想变成现实。

广佛确定了其同城化发展目标,到2012年
初步实现同城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同城化。

广佛两地的地理位置相邻,人文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建立共同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6]。

自2009年以来,广佛同城化取得了显著
的成绩,现列举部分成绩如下:①在规划建设方面成功完成了规划对接工作。

广佛两地政府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以超前的眼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共同规范和引导广佛两地同城化的发展。

广佛两地联合编制了《同城化发展规划》,对同城化的规划工作有着举足轻重
的指导意义;②交通建设。

广州汽车客运站南站(新客站)已实施完工,出租车跨城营运同城化项目成功启动,开通了交通一卡通和地铁一开通服务,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广佛两地居民
的出行;③在产业协作方面。

广佛两地成功完成了旅游资源方面的整合和对接,南海、番禺和顺德相继成立了旅游合作单位,共同举办了“广佛旅游惠民计划”活动;④环境协同保
护。

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广佛两地完成了对行政界断面、交界区域水污染的整治,建立了珠
江水域的保护机制,使水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广佛两地联合控
制了汽车尾气排放、油气回收等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整治方案,改善了广佛
两地污染区域的空气质量;⑤社会公共服务方面。

广佛两地重点加强了两地高校就业服务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医保等方面的合作,推行医疗费用同城结算,并且医疗结果同城互认。

1.2.2沈抚同城化
沈阳和抚顺是辽宁省的重点城市,两市的经济实力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

两市仅仅相距三十余公里的距离,沈抚两市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各自发挥了自身的
优势产业,并加强产业协作,整合成辽宁省的特色产业。

沈抚两市在2009年签署了《加快
推进沈抚同城化协议》,标志着沈抚两市正式进入了同城化时代,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也意味着沈抚两市共同发展的理想变成现实m。

沈抚两市自2009年同城化以来,集锡高速公
路以北区域成功建设完成,并成功打造了沈棋路休闲度假轴。

建设完成了抚顺经济区,沈阳
浑南新区这两个专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等新型产业。

两市在环境
治理上协同合作,坚持共保共治的环境综合整治原则,在两市的连接带中规划了300余平方
公里的土地,建设两市共同的生态保护圈,成为沈抚两市共同的“绿肺”。

2厦漳泉同城化分析
2.1厦漳泉同城化的界定
厦漳泉同城化是指厦门、漳州、泉州因地域相邻,在经济、交通、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各方面联系日益密切的需
求下,以三市全域范围为目标,以具体项目为突破口,通过三个城市间的相互融合,先易后
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空间均衡、要素互通、利益共享,使城市间无论在发展建设,还是在城市管理上都自然形成高密度协调统一的氛围,让三市的市民从根本上意
识到同城化带来的好处,一起共享同城化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所以把这种发展趋势称之为
同城化。

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8],只有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基础上,发挥三市各自区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推进三市同城化,才是三市长期共同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

“同城化”比“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厦漳泉同城化必须以资源要素整合、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为纽带,打破阻碍三市共同发展的经济和行政等方面的壁垒,实现经济、利益、资源等方面的最大化和最优分配。

2.2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体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厦漳泉三市在经济、交通、文化、政治、自然保护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都有受到了三市各自行政管理政策的束
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市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进步。

其实厦漳泉早在新中国成立之
前就已经在港口贸易方面有所往来,由以厦门港和泉州港的合作为代表。

厦漳泉三市共同合
作,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唯一的正确选择,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
重要体现。

厦漳泉同城化的提出使三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设想成为现实。

厦漳泉同城化
是以厦漳泉三市长期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三市市民生活便利为衡量标准。

通过同城化,厦
漳泉三市实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三市市民可以真正享受到金融、医疗、通讯通
信、交通等各方面带来的便利。

当今21世纪全球已经迈入了经济实力竞争的时代,形成了
以金融、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为竞争方式的网络。

全球化给厦漳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有压力,要求三市主动承担共同发展的责任,提高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竞争力是城市
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于是,厦漳泉同城化的浪潮就在这种背景下衍生了。

2.3厦漳泉同城化的定位
强化厦门特区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发挥泉州民营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有效分工、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厦漳泉同城化步伐,构建大陆
对台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提升厦漳泉大都市区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和对海峡西岸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4厦漳泉同城化的意义
2.4.1厦泉漳同城化能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竞争力
厦泉漳占福建省九市经济总量的51%三市集经济优势、沿海城市优势、台商投资区优
势、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于一身,是全国对外开放层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产业
布局相对于福建省其他地区较成熟,是福建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且日渐成为福建省新
型产业生产中心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纽带题[9]。

三市同城化在遵从“资源共享、设施共
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上,摒弃三市以前孤立发展的模式,建立起三市合作联盟,
厦门把重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如汽车、工程机械、光电的配套企
业等转向漳州、泉州发展,漳州、泉州则可把总部经济、研究开发等迁入厦门,三市分工协调,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最终达到协调化发展,这将极大地提升资源利用率,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严谨,最终形成“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10],并以自身辐射和扩散功能
的发挥带动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4.2厦泉漳同城化有利于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
福建总体腹地面积相对狭小,市场已经基本接近饱和,高校数量又相对较少,这些都远远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难于满足台湾岛内高新科技产业转移的要求。


漳泉网络发展滞后,目前仍未形成电子通讯通信方面的互联互通,,以致电子通讯通信成本
增加。

厦泉漳同城化有利于三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结构更有意义的转变,还可以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配套能力和工业基础,扩大区域市场规模,通过基础设施的“共
享”能有效促进区域腹地的扩张,最终使厦泉漳汇聚了有利资源、优秀人才、雄厚资本、第一手信息,大大提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

3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面临的机遇
3.1.1 分工协作
厦漳泉同城化对于提高厦门的特区优势、厦漳泉三市的历史文化优势、与台湾合作交流
优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厦漳泉三市在产业和资源上优势互补,在工作上协调分工和有机
组合。

厦漳泉三市在同城化过程中做的工作的性质不同,但是目标始终一样,就是为共同绘
制海峡西岸的宏伟蓝图和提高厦漳泉三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综合实力而努力,为丰富和提
高厦漳泉三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斗。

3.1.2资源要素共享
厦漳泉三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市的闽南文化同属国家的重点文化纽带,厦漳
泉同城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厦漳泉三市闽南文化的有效融合,造就三市闽南文化多元化发
展,同时也有利于共同研究和保护闽南文化,逐步扩大大陆对台合作交流的平台,拉近两岸
民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厦漳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厦门有鼓浪屿,泉州有崇武古城,漳州
有东山岛。

厦漳泉同城化有利于厦漳泉三市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资源信息共享,构建旅
游一体化服务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最终把厦漳泉三市共同的旅游资源发展成为“海峡旅游”
品牌。

在技术、人才、交通等资源上厦漳泉三市有效融合,提升三市的国际竞争实力。

3.1.3产业协调发展
漳州以农业等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以“现代农业”作为其核心产业,是国际花卉城市,
福建水仙花城市,有着腹地优势。

漳州的漳浦县有着“金漳浦”的名誉,其在荔枝、杨梅、兰花生产方面更是享誉全球,黄牛养殖业更是为漳浦增添了一块金字招牌;厦门致力于发展
高新服务产业,城市化水平居于福建全省第一位,在2002年荣获了“国际花园城市”的美
誉,是改革开放“四大经济特区” 之一,其厦门鼓浪屿等港口旅游产业是厦门的核心竞争产业,在国内外都有着美称,享誉全球;泉州则以第二产业为主,民营产业是其核心竞争产业,南安建材,石狮服装,晋江鞋都,德化陶瓷。

泉州已经不在是以前的草根城市,民营的发展更为泉州打造出了像安尔乐、安踏、匹克等这些占市场高份额的全球知名企业;主厦漳泉三
市在产业上各有优势,厦漳泉同城化,实现厦漳泉三市产业的错位发展,走城市产业走廊线
路,分工协作,最终达到产业协调发展。

3.1.4 生态圈联保联治
厦漳泉同城化推动厦漳泉三市在环境保护上共保共治,共同解决好三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在水污染上三市共同对水资源源地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建设统一的环境预警体系,推动水资源跨区域综合治理。

统筹环境功能区布局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共建绿色生态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保护海洋、水库、湿地、森林等资源。

3.2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广东佛山等同城化先行地区在解决了公共服务、交通等方面同城后,由于存在
体制、级别、利益等壁垒,同城化便出现夭折,犹如昙花一现。

同城化各地区在规划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拥有不同权力,同城化仍然还存在障碍,不能达到完全平等,竞争还是仍大
于合作。

经济壁垒的存在,行政区划权利的划分,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彻底解决,是同城化各
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厦漳泉三市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尽量避免走弯路。

3.2.1制度障碍
厦漳泉三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区划权利差异,导致了政府单向的从行政区
域方面剖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致使区域间利
益分配难以协调,竞争仍还是大于合作。

如厦门虽然城市化水平高,但是经济总产值和地域面积却是低于泉州,厦门应该打破行政制度障碍思考把对地域面积要求高的产业移向腹地面积相对宽广的泉州或者漳州发展,而泉州和漳州则可以把总部经济中心设立在厦门。

厦漳泉
同城化在进行中仍还是单纯的停留在空纸上,实际进行中还是存在制度体制上的阻碍,厦漳
泉三者应打破区域行政限制,谋求同城化战略合作,促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圈。

322 经济实力差距
厦漳泉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漳州尤为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差距的存在,
导致了部分市民对同城化存怀疑的态度。

阻碍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壁垒仍然存在,必须要着力
突破。

2011年福建九市生产总值GDP统计中,泉州以GDP4270乙元独占鳌头,居于全省生产总值第一位,连续十三年居于全省第一位。

厦门以GDP2527亿元居于全省第三位,漳州以GDP1768.9亿元居于全省第四位,居于第二位的是福州,其GDP为3705亿元。

3.2.3 实力竞争
厦门是改革开放中“四大经济特区” 之一,有着经济特区优势,港口旅游产业是厦门的核心产业,并且在人才、技术、经济等各种资源要素领域相对于泉漳都有着优势,吸引了包
括泉漳以内的全国乃至国际各大型知名企业的投怀送抱,长此以往将导致资金流向厦门,产
生“一边倒”的现象,对厦门的第三产业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如厦门观音山总部商务区中
泉州民企就占了绝大多数,漳州的万利达、九龙等民企总部也纷纷选择落户在厦门。

厦漳泉
三市就人才、技术、教育等方面而言,整体综合实力表现不强,且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创新领域能力有待提高。

4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4.1实行体制改革
打破经济体制、行政区划权利划分的壁垒,建立跨区协调、利益协调分配等各种协调合作机制。

①厦漳泉三市政府各自为政、立场不一,再加上其他限制因素最后导致了三市经济
状态相差悬殊。

厦漳泉三市应打破这种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体制改革,寻求三市合作的基点,
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谋求三市共同协调发展,造福三市市民。

如厦漳泉三市在
环境保护上突破区域限制,强强联合,共同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对九龙江水域的保护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②财税体制是厦漳泉三市政府执行政府职能的
有力保障,财税体制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影响力。

如推进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增
值税等税种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4.2协调规划,合理布局
在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下,根据厦漳泉三市资源分布和经济实力等差距,再对三市的功
能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协调厦漳泉三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是拉近厦漳泉三市
之间的发展距离,也是确保三市协调发展的积极基础[11]。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做好厦漳泉三市的统筹规划工作和重大项目对接工作,如厦漳泉三市的交通对接项目,重
点构建厦漳泉三市一小时生活圈;②深入探索厦漳泉三市的走廊发展,如厦漳泉三市的交通
走廊,其中包括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路交通(港口)、空中(机场)交通。

在公路交通
方面,建设连接厦漳泉三市各主要中心城市的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在轨道交通方面,轨道交
通主要建于人口和产业密集区,引导城市走廊发展的形成;③做好厦漳泉三市交界区的协调
规划和发展工作。

如在泉厦交界处的莲河附近的沿海区域建设机场枢纽。

4.3塑造新型产业链
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产业群组合质量上看,泉州和厦门应是今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厦门集中了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泉州主要还是以传统优势企业为主,两地目前还
是单单仅在港口贸易方面有所往来,而在其他产业方面联系还有待提高,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关联没有明显的体现。

厦漳泉三市各自内部先实现同城化,确定自身的优势特色产业,再集
三市各自的优势特色产业于一身,共同开发,协调分工,塑造新型的产业链结构,做到利益
共享,为同城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三市确定各自自身的
优势特色产业:泉州的安溪茶叶、德化工艺陶瓷、石狮的纺织服装业、晋江运动休闲鞋业、泉港石化工业;厦门的汽车及其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工程机械、钨及其深加工产品、
照明器具和旅游等;漳州的食品、机械、电子、电力产业和现代农业,并择优发展;②构建适合低能耗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厦门应加快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两岸
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吸引外商特别是台商的投资;③积极抓住跨国公
司全球战略调整的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并向外推动,如厦门应侧重光电子、生物生化制品、飞机零部件制造、电力电子产品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④加快
体制创新,尤其是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4厦门特区政策外延,实现区域政策协调
厦门利用特区优势,吸外界引各高端服务业向厦门转移,着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
第三产业。

厦门将特区政策延伸至漳泉,将本土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漳泉转移。

漳州泉州可以将特区政策继续延伸,延伸至两地目前已经设立的台
商投资区内,采用“飞地工业”等模式,税收分成,最终达到共赢。

实现厦漳泉三市区域政策协调,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建立能够为三市的沟通、
交流、协调起作用的管理机制,为三市协同解决各种协调和衔接等重大问题打下基础,如建立厦漳泉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② 三市共同解决同城化发展过程中有关协调发展的问题如旅游资源如何整合,串点成线;同城化利益如何分配;③对三个城市之间的相邻区域生态
敏感区等需要控制的地带提出控制保护的办法;④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同享、跨区域协调、利
益共享的协调机制。

4.5构建同城化示范区
在厦漳泉边界地区、条件最成熟区域建设同城化示范区,如可以在厦门海沧与漳州龙海
建设优质生活区,构建邻边示范区。

示范区内可试行各种一体化软硬件措施,统筹推进住宅
区和综合性公交场站建设,共同建设跨市域商业中心,实现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卫设施
的衔接协调,探索实现交通道路和公交等公共服务的无缝对接。

5结语
厦漳泉同城化贯彻“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整体思路,先从各
项贴近厦漳泉三市市民的基础设施项目入手,后发展经济。

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浅至深,
先解决好三市市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本着三市共同利益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的做好同城化工作,争取给三市市民带来同城化发展的实惠,焕发出同城化的生命力。

厦漳
泉正式同城化预期在2020年实现,厦漳泉同城化的实现拉近厦漳泉三市市民的心与心距离和民生距离,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如享受异地通信通讯不收漫游费、异地存
取款不收手续费、一小时生活圈,交通互联互通、医保同城结算,医疗结果同城确认等同城化发展成果,厦漳泉同城化最终受益的还是厦漳泉三市的市民。

参考文献:
[1] 朱银娇.全国经济布局视野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构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
报,2007 (3):15-18.
[2] 王圣军.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机制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 (3):25-28.
[3] 黄辉.19世纪下半叶巴黎城市改造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2):30-33.
[4] 李海棠.世界都市圈的发展与特征[J].中原市场大观,2003(10): 29-32.
⑸关学曾.基于都市圈视角的郑州城市定位研究[J].经济经纬,2010(6): 31-33.
⑹王尚.广佛同城化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18-21.
[7] 龚丽媛.抚顺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2011(2): 12-15.
[8] 邢铭.沈抚同城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2007(10):19-23.
[9] 肖金成.加快构建海西经济区的基本思路和若干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 6): 15-17.
[10] 林立达•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 (2) : 2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