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改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改造探析
1 改造专业的现实背景
作为中国高校开办的一个最为传统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是所有专业中设置时间最长的,因此,比其他的专业相对积累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其设置的课程和确定的教学内容也是较为稳定的。

为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人们普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纵观所有的现在仍在开设的传统专业,中文专业具有最为丰厚的办学底蕴,在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其办学的稳定性、学科的独特特点和魅力无与伦比。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强烈地需求多样化的人才,尤其是对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与之相比较,大学的学科是按照传统方式设置的,以专业结构为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的是系统化的理论和知识,而且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且教师讲的又恰恰是考试的命题范围。

因此,致使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即学生上课时记好笔记,平时不学不看不备,考试前突击背笔记,考试时只求60分万岁。

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会纸上谈兵,而不可能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文专业的职能一向被定位为培养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

但是事实上,社会不能够大量地、无止境地需求中文的专家、学者,这一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规模的。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处于培养精英的历史时期,只有少数的综合和师范类院校设置中文专业,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也纷纷设置了中文专业。

在一背景下,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就不得不正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文专业必须要考虑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回应大众的普遍质疑。

鉴于此,在世纪之交,很多开设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始不同程度地尝试对传统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造。

对于普通的理工院校而言,因为其中文专业设置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所以它们探索改造专业的积极性也最高。

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能对中文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给予全方位继承,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理工科原来的办学模式。

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各高校提出了比较科学的中文专业的办学思路,即立足市场,依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应用型
人才的培养。

具体而言,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而且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改造专业遵循的理论基础
2.1 改造专业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仅依靠主观表象是不行的,而是往往要作为行动者和参与者,去切实地领会、理解和把握。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也就是说,要把现实表象转变为具体的操作过程,把所知转变为能知。

因此,我们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2 改造专业的认识论基础——新的知识观
杜威提出了“知行统一”的观点,并强调在“做中学”的重要性,这为我们进行中文专业的应用型性改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认识论基础。

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分为“显性”和“缄默”两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对于前者的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或符号来进行;后者人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但能够客观地深刻对人们产生影响。

缄默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的地方,就是对其进行表达的时候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者符号进行,也就是说,对其进行传递的形式是非正常的。

无论是拥有缄默知识的人,还是使用缄默知识的人,都不能把其表达得十分清晰。

所以,仅仅采取读书或者听课的方式是无法获得缄默知识的,而必须要身体力行才可以。

上述观点就是所谓的新知识观,它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它推动人们对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如果学生的个体缄默知识没有参与其中,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切实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的真谛。

3 改造的具体策略
3.1 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性、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对于中文专业的培养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在专业培养方面要突出应用性。

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

进行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要坚持一个基本的操作导向,那就是:立足于原有的专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拓宽专业的发展方向,使专业教学完全对接契合市场的需求。

这也是该专业在激烈的办学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从而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路径。

要切实凸显该专业的应用性,就务必既要突出学科理论的传授,又要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具体而言,要紧紧地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的课程类型,适当地保留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要缩短课时。

同时,为了突出专业的应用性,要在应用方向上增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不仅要注意要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专业课程之内,而且还必须要注意设置要相对集中的独立的实践课程。

在固定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对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构建三大类专业课程,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

因为专业课程的不同其定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必须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课程,即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和具有独立实践环节的课程。

通过这三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起扎实的职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加地适应社会对于多元化中文专业人才的需求。

3.2 培养一支与专业改革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保证。

新的形势下,在对传统的中文专业进行应用性的改造后,要上好新设置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目前,虽然多数的专业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都是达标的,但是社会实践经历、经验的不足,始终是他们从事专业教学的短板和瓶颈,致使他们与所教的课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和不适应,极大地制约了对中文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造。

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第一,必须要推动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求教师必須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改造传统的中文专业,使其突出应用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要对专业课教师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走上讲台之前,要组织他们深入相关的行业、岗位或学生的实习基地进行挂职锻炼,或者开展岗位培训活动,从而有效地弥补专业课教师应用能力的不足;第三,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支持专业课教师广泛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以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3 改良教学方法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中文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写作与表达得体、策划和沟通自如、持续学习等。

教学中文专业课程的重点就在于对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提炼课程的理论精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果课程没有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要鼓励教师对其应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

同时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丰富师生之间的相关的实践互动关节,充分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具有实践环节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校内的实验室,以及校内外其他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实践和实训内容的设计,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导入,通过学生自行地设计和处理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加以认真地解决。

例如:因为选择的研究课题不准确,致使不能深入地进行探究;确定的探究提纲比较死板;设计的问卷问题比较模糊;在进行调查时,不能与同学之间形成有效的配合;由于自身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不够丰富,导致整理材料不充分;操作软件的水平和技能不过关;在调查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数据使用不恰当,布局材料不合理、表达的形式不丰富等,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各方面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持续提高的过程。

在教授独立实践环节课程的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或单位,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近距离地了解、熟悉和掌握具体真实的工作流程,从而不断地开阔专业视野,与职场生活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

另外,要组织学生适当地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积极推进学生实习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
以往人们对于传统的中文专业存在认识偏颇的问题,错误地认为:凭借最小的投入和最低的成本,网罗一些专业教师,招收一批中文专业的学生,就算是开办起了中文这一专业。

但是,要培养具有应用性的中文专业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具体工作实践能力,必须要全面建设专业实习基地和专业实践室,为学生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广阔的平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走入社会,加强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才能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增强。

在进行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注
意建立固定的,便捷完善的专业技能实训室。

因为在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学生必须要系统地接受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模拟训练。

参考文献
[1] 张英彦.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科学教育研究,2006(6):50-52.
[2]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