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

合集下载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与内容”与(实验稿)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对比研究
第一部分总体目标与内容
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总体感受:1、在总体识字和写字量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低中段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尊重;2、更加强调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3、“独立识字”这一目标内容的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新《标准》内容制定的科学性;4、进一步强调了“汉语拼音”和“学
(二)阅读
总体感受:1、更加重视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2、对原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表述更加清楚、科学,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3、修改了部分目标内容,用语更加规范、贴切,既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学生阅读的
(三)习作(写话)
总体感受:1.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内容要求上更注重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感。

3.对“写”和“改”的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加科学、规范。

4.更加明确写作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体现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四)口语交际
总体感受:1、修改了部分用语,对部分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让目标内容更规范、更科学。

2、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尊重,更加关注学生的
(五)综合性学习。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旳比较研究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旳比较研究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旳比较研究作者:林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摘要】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和核心,高质量的写作课程标准对写作课程的编制、实施与评价等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聚焦于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比较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语文课标)和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简称英语课标),分析其反应出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中的文体意识及写作知识和能力这三方面的异同所在,为我国母语课程小学写作方面的理论探讨、标准修订、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母语写作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14-01一、为什么写:写作目的谈及写作,我们必先追其原因,“为什么写作”?只有心中明晰了写作目的,才能进行真实的写作。

按照“写给谁看”将写作目的分成两类:一是“为自己写作”,或“为教师写作”,即写作是为了应试的要求,求得教师的高分,为了自己可以在学业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是“为不同读者写作”,这是除了自己以外,为其他不同的读者所作的文章,是可以发表的,重在沟通思想,传达信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从课标中可看出,东西方对于写作教育的侧重点明显不同。

美国课标侧重学生真实的写作和指出针对不同读者的写作,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同时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

”这里强调写作对于学生自己的价值,而非一定是为了学业去写作。

第4、5项还提出针对不同读者和与不同的读者进行交流的写作目的。

反观我国课标似乎更多地关注“为自己写作”。

具体到作文教学中,似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和“关于写作的评价”自始至终都没有涉及“读者意识”的字眼和类似的意思。

正是缺乏“读者意识”,导致我国写作教学出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基本型文体”。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探究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探究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探究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课程标准体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教育事业看,我国教育事业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为有效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分析、对比我国课程标准体系与国际课程标准体系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以期为我国语文标准的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比较课程标准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课程标准还对教学改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保课程标准体系的完善性、科学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促进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本文对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进行了深入比较,并提出了中国小学语文课程写作部分改进建议。

一、中美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体系及写作部分理念比较1.中美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体系比较。

中美两国,由于政权的组织形式有所差异,使得两国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体系,除了上海、浙江等几个地方存在地方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纲要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自主编写教材,同时为了满足地方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推行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模式,也就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编写符合地方教学情况的教材版本,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

在美国具有十分完善的小学母语课程标准,同时美国的各个州都彻底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美国的小学母语课程体系有完整的层级标准,即“国家——州——学区——学校”层层递进。

此外,在美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并且其评估系统不是依据课程标准体系存在的。

目前,在美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体系中,最常用的两个评估模型是“SBAC(更聪明平衡评估联盟)”和“PARCCA(评估升学和就业准备情况的合作伙伴联盟)”,其中SBAC是从学生进步情况进行评估的,PARCCA是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的。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研究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研究

三、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比 较
1、课程目标
中国的小学母语课程目标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拿大的小学母语课程目标则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 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
中国的小学母语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拿大的 小学母语课程内容则更加灵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阶段,学生需要将文章呈现给读者,并接受读者的评价。而我国的《语文课程 标准》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四个阶段:立意选材、起草修改、定稿讲评。可以 看出,两国都强调了写作的全过程,但在具体表述上略有差异。
三、课程评价比较
美国《国家写作框架》中提出了五种评价方式:对读者的反应、对问题的解决、 对信息的处理、对作品的呈现、对过程的反思。其中,“对读者的反应”是指 评价学生对读者反应的敏感性;“对问题的解决”是指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 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信息的处理”是指评价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 “对作品的呈现”是指评价学生的写作技能;“对过程的反思”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体系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变得越来越显著。尤其是中美 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他们的比较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 育中,阅读作为核心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本次演示旨在比较和分析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以期为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总之,通过对中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 解两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异同和优劣。这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内容二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的 变 化
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修订版课标与原先的课标主要区别 在哪里?修订版课标有哪些特点?
• 修订中的“7个坚持”
• 修订中的“5点不变”
• 修订中的“6个强调”
修订中的“7个坚持”
•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 2.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
突出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国际视野
专家视野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观点 • 华东师范大学胡根林教授的观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观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 较之于实 验版,我觉得修订版有可赞赏者四,可商 榷者一,待说明者一。
可赞赏者四——
• 1、修订版比较重视每个学生个体这一理念,贯穿课 标始终,值得赞赏。
• 有的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 性要求,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 ……
修订中的“6个强调”
• 6.强调汉字教育
此次出台的课标中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 前所未有,出现了很多的“第一次” :
• 第一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共同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习惯。” (原来只是一、二年级的要求,现在却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中要始 终贯彻。 )
修订中改变最多的是语言表述
•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此次修改达200多处,改动 最多的是语言的表述,努力使意思更加准确明晰, 尽量避免误解。修订力图使课程目标更切合学生的 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 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如在课程“基本理念”部 分,增加了关于“语文素养”的描述,强调“初步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等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 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识字与写字教学
目标的调整:降低难度,追求质量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 中800个左右会写(取低)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减400)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其中2500个会写。(没动) 附表4、5 “多认少写” “先认先写” 与 基本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 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坚持了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努力建设开发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 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 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 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 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 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 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建国以来,我们历经了八次课改,但是,唯有这第八次课改力度之大,理念之新。

这次课改也已历经了12年了,12年来涌现了好的经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现象。

与改革初期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的愿望没有实现。

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享受语文教育的快乐?2011版新课标做了调整。

新课标体现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

下面有XXX老师的讲话精神加之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来介绍。

一、四个坚持。

1、坚持了原课标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对语文素养概念更清楚了。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研究方法、研究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要利用好这个特点进行母语教学,发挥好对学生情感所起的作用。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利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特点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注意字理识字,注意辨析同音字、多音字等,这样才能不会写错、用错字。

(如,编字谜识字、字理识字、顺口溜等等。

XXX教学“聪”字,人要变得聪明,就得用耳朵仔细听,两眼睛认真看,用口说,用心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纪律。

遵循使用汉语言特点,汉语的辞汇量较大,加强对汉语词语的理解、辨析、运用。

中汉文化可传承的东西太多了。

经典的浩如烟海的中汉文化知识学生可读、可背。

多读、多背、多积累。

课标特别强调汉语言笔墨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用标准(2011年版)》解读汇报(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用标准(2011年版)》解读汇报(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解读
•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 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 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前言-基本理念的修改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 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 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 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 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 成。
前言
•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 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 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 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有利于学生前言前言设计思路的修改设计思路的修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育的优良传统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刘拉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 甘南州合作 747000)[摘 要]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国外母语课标; 基本理念; 语文教育[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99-02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开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培养造就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现代新人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一、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和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1.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

面对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

这之前的十年时间里,教育部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并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文学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文学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文学教学比较研究作者:王丽波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1期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第一学段(1~2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母语写作课标科学性的探讨

母语写作课标科学性的探讨

母语写作课标科学性的探讨从写作学视野比较中美小学母语写作课标的科学性,可以比对者较多。

在此,只就母语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方面作些梳理、比较。

这个方面的比较固然是极其有限而容易导致遮蔽和误解的,但窥一斑有助于见全豹,仍然能从这个特定角度反映出中美小学母语写作课标在写作学视野下的科学性的某一状况。

本文所指中美小学母语写作课标分别是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语文课标2011年版》”)和以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为代表的美国母语课程标准、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课标等地方政府或学区的母语课程标准的小学写作部分。

一、母语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概述知识与能力是教育学、心理学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皮连生在《智育心理学》中指出:“可以把知识定义为个人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被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

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体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是写作学的一对重要理论范畴。

写作知识是关于写作的知识,主要包括写作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个体写作能力在中国当代写作学看来,是“在个体所参与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他所接受的社会群体文化影响制约下形成的。

若干个体写作能力的提高,又形成了社会群体文化水平”。

个体写作能力系统是写作能力系统(由写作意志和写作动机构成)和写作运转系统(最基础的是知识、信息,其上是个体的智力、智能,再上是个体对写作文化的感悟、把握,最上面是写作操作技术——立意、采集、选材、结构、运思、表达、修改、清誊等)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

狭义的写作能力就是写作操作技术的有效程度,即写作能力=写作技能;广义的写作能力包括前述每个阶梯上的所有层次的因素。

掌握写作知识与发展写作能力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简单地讲,掌握写作知识是发展写作能力的基础,发展写作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中俄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研究

中俄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研究

*该文为江苏省2017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KYCX17-1596)的阶段性成果中俄两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总目标在价值取向、表述方式上存在一定共性,在学科责任、层级结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中俄两国母语课程标准都强调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融合的价值取向,也注重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行为结果相结合的表述方式。

但在学科责任方面,俄罗斯更关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在目标层级结构方面,俄罗斯课标倾向螺旋上升式的系统分布,中国注重课程目标的三维体系建设。

二者的比较为我国母语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诸多启示:应强化培养学生的鲜明个性与多元能力,进一步增强课标表述的可操作性及可测评性,重视跨学科的语文学习,关注层级结构的累进性和渐变性,使课标真正有效地指导母语教学实践。

母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研究摘要关键词2019年4月20日E-mail :jxyglllb@课程目标的编制是课程研制的首要问题,确立合理的课程目标对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对中俄两国母语课程标准总目标进行比较,能使我国母语课程与教学保持科学性与先进性。

囿于语言和地域的局限,有关俄语初等普通教育母语课程标准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所以笔者在翻译并深入研究《俄语初等普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其总目标与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进行比较,力图探明二者间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我国母语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借鉴。

一、中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概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基本规范和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的具体要求”[2]。

新课标继承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同时从语文学科的继承和科学发展角度,进一步要求语文课程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有机接轨,更加符合学生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课标变化对比表[1]-推荐下载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课标变化对比表[1]-推荐下载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课程标准对比表★★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1. 识字与写字:删掉旧版“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 阅读:增加“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五)具体建议2. 关于阅读教学新增: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3. 关于写作教学新增: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关注作文的写作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笔的过程。

★★5. 关于综合性学习新增: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新增6. 关于语法修辞知识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1.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新增“识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1.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新增“写字的评价”: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2. 关于阅读的评价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要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删去“文体”的把握精读:新增“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2. 关于阅读的评价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2. 关于阅读的评价文学作品阅读:新增“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3. 关于写作的评价新增: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2011年中美小学语文教学比较

#2011年中美小学语文教学比较

启示:
谢谢观赏
三个回合: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题目的构思,并帮助
他们摸索构思文章的方法 2、教师亲自“下水”给学生作个示范,以增强其
写好文章的信心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的范文,再一次提高
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一下他们的鉴别能力
作文三定四步修改法
• 这是教师在学生做完作文后,指导学生发挥 集体智慧修改作文,并从别人的作文中相互 受到启发,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学方法。
•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的是区分和掌握单词的 发音,教会学生这些发音有字母表示,并能混 合形成单词,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学到知识并 给予指导和反馈,运用阅读理解的方式指导和 提高阅读能力。
• 从单句到复句,从句群到段落,逐渐培养写作意 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 教师让学生在认识文学体裁样式的特点之后,在 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
沙龙国际 lsh
•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教的是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和方法,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理解的能 力,获得词汇与概念发展能力。
• 词汇教学并不是独立的教学项目,而是与文章或 作品的阅读理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要学生 根据上下文语境正确地理解词汇的意义。
• 阅读教学是中国小学母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 占据的语文教学2/3以上的课时,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 阅读课的任务主要不是教课文内容,而是利用 课文来教学语文,课文只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的载体。
• 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词语教学、朗读指导、表达 能力的训练。
• 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交际,是自我表达,也是 与人交流;要求学生了解阅读与学做的关系, 以便在作文中运用阅读中所学词语,并注意积 累作文的素材。
• 新版Reading系列,是一套富涵跨文化观点 的阅读教材,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功能性 十足。

2011版新课标不同之我所见

2011版新课标不同之我所见

2011版新课标不同之我所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中,出台了,较之“实验稿”,2011年版的新课标“纠偏、澄清、补充、完善”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

比较2011年颁布的新课标与原来的课标,作为一名执教于三尺讲台的一线教师,我所见的2011版新课标的改变散发着一种时代的气息,它关注了目前情况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偏颇,它关注了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迷茫、新课标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传承中华文化。

2011版新课标指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人们渐渐怠懈于对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的研习,漠视于对悠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语文是什么?王崧舟老师说得多好,语文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当新课标提出要研究语文教育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重大课题时,每位语文教师具备了一些神圣感,使命感。

我们总是在说,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这“真”的含义一是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二是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传承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历史的浩如烟渺、现代的异彩纷呈;体味民族文学作品的风骨和美感;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广博;体味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沉与永恒。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当我们已经看到了语文课堂上传承传统文化阵地的失守,就应该正视、重视,以传承中华文化这个厚重、巨大的使命为己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国外母语课标;基本理念;语文教育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开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培养造就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现代新人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一、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和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
1.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

面对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

这之前的
十年时间里,教育部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并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2.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背景。

各国母语课程改革均是本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十年以来,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那就是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发达国家为保持其优势地位,面对全球竞争,课程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更为关注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批判性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独立作出决定的能力”。

三是重视知识更新和综合运用,由此更加强调标准“具有挑战性”,重视学术前沿问题,重视学科整合,文理沟通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下分别介绍美英俄三国的课程标准改革背景,美国的国家教育标准和推进委员会为各州在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提供指导,提出美国学校要建立世界上做高的质量标准,为美国继续走在世界最前列,
必须建立第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英国以保证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广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要求5~16岁的学生学习全国统一课程。

俄罗斯国家教育标准确立“普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性的自我确定创设条件,形成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交往修养、公民的社会定向和具有现代水平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个人获得中等(完全)基础教育的权力得以实现,并为其能掌握职业教育大纲和的选择职业奠定基础”。

二、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比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继承了2001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在一些细节上又有补充。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语文素养”既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文能力,也包括了新课改强调的人文修养,这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即: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价值取向”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践取向(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汉语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11版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是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双重规定。

传统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都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2.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追求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的竞争。

《俄罗斯普通教育标准》首先就指出:“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标准决定了基础教育大纲的最低限度的必要内容,决定了学生可以承受的最高学习负荷量,也决定了对学生和毕业生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标准必然关注对教育平等的追求,既希望给每一位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也希望有平等的教育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时代道德价值
观。

尽管国外许多母语课程标准并未单列“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但不能因此认为他们忽视此方面的要求。

如美国加州标准就在序言中明确提出,语言学习“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

俄罗斯强调“应向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化,并进而介绍世界文化”。

3)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

如在美国各州的语言课程标准里,大都将“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评价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各年段的要求之中。

英国语言课程标准也“鼓励学生做出富有想象力的机智的反应”,“对文学作品作出个人的反应”等。

4)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如加州自3年级开始就有“研究技术”子项,7年级要求“提出问题并评价问题,发展能引导调查和研究的观点,增加引用参考资料的可信度”等专门要求。

5)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英国威尔斯地区对5~16岁学生的英语能力,分别对“说与听”、“阅读”、“写作”三项成就目标做出了层级规定,对学生“应知的”和“应能做的”进行比较简要而完整的描述,每项成就目标分别有八个层级和一个特殊表现层级。

美国宾州也对阅读考试的阅读文章和写作考试的作文题与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评价是在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课程目标的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纵向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另外,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2.外国母语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美国宾州英语课程标准有九大项,分别为:学习怎样独立的阅读,阅读已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得出结论,阅读、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写作过程,写作的种类,写作的质量,讲演与听力,英语语言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英格兰及威尔斯地区的英语教学大纲从“说与听”、“阅读”、“写作”三个部分提出学习要求,每个部分又从“范围”、“主要技能”、“标准英语语言学习”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中外课程标准在理念与课程目标上机有共同点,如都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表述,都注重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它们都是对听说读写的规定,反映了母语作为语言交流载体的特性。

也存在着如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不同等一些差异,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通过语文学习使受教育者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责
任感,由此看出,我国对母语课程内涵的理解已与国外对母语课程标准的理解趋同,反映出母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共同特点,这也说明当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总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