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孝之子路-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二十四孝之子路-文档
古代二十四孝之子路
“孝敬”是子女在情感和物质上对父母尽义务,含有敬重的意思,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完美的“孝”应当在内既是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真爱,在外又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尽义务的行为,两者达到统一。

当然,也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子女孝敬,父母也应理解子女,双方在情感上达致某种良性的互动才有意义。

一、孝的内涵
“孝,善事父母者。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

《孝经》中,子曰:“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

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

对中华民族的进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二、二十四孝之简介
古代留下了不少的孝绩,这些事情都被后人所记载,以此来教导世人为人子女时应做好的孝,二十四孝就主要包括了“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闵损芦
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江革行佣供母”、“陆绩怀橘遗亲”、“郭巨埋儿奉母”、“黄香扇枕温衾”、“蔡顺拾葚异器”、“姜诗涌泉跃鲤”、“王裒闻雷泣墓”、“崔山南乳姑不怠”、“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庾XX 娄尝粪忧心”、“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亲溺器”、“子路百里负米”。

三、子路的简介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生存的历史背景为春秋战国时期,拜孔子为师,由于聪慧的才智和勇猛的策略,后来做上了大官。

他为人比较伉直、比较XX莽,且非常勇敢,最让人敬佩和感动的事迹就是他对父母的孝,十九岁的子路后来去游玩,当他进入卞时,他的聪慧才智与勇猛的精神被孔子知晓和了解,后来他做了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门下作学生的阶段,子路总是与孔子一起出入各个GJ,在此期间,他与孔子虽然是师徒,但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不足,子路总是敢于直言,并且自己所犯之错,孔子也勇于认错、并及时改正。

这位集才能与智慧与一体的学生,让孔子极为中意。

在孔子对他学生的记载内容里面,子路在里面被提及的次数颇多,可以看出,子路对于孔子的影响和印象很深刻。

在论语里面,孔子对子路的记录主要就包括了他的“孝”,以此来说明他的精神对后世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子路的孝史
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

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送父母。

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XX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

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

孔老夫子赞美子路是位非常尽孝的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五、子路的孝对于现代人的启发
现代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

其实,尊敬先于赡养。

孝没有具体标准,因为孝心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和尊重,要是加上“标准”的话,那就更谈不上孝了。

孝是发自内心的爱,孝心的定义就是自己的父母生活开心、安心、舒心,这是最好的孝心,因为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无求回报的。

孝是做自己认为对父母好的,自己认为父母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尽可能的幸福。

“孝”首先是内心要有孝的信念,并付之于行动中去,信念与行动相结合。

孝”是(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一种
感觉,来源于相互间的理解和爱,这关键是需要双方调整心态,靠一方硬压另一方是逼不出“孝”来的,那种亲情纽带没了,一切也就都成了形式,也就没有意义了。

父母和子女应当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孝”不仅仅是给父母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真正的恭顺。

进入现代社会,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ZG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说法,“孝”有大小,不仅指要从物质上瞻养父母,使父母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能够尊敬和善待全社会的老人,使他们不仅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才称得上是最高的孝道。

总之,“孝”从古代就是人们的思想素养的行为标准,一个懂得孝顺的人才能被世人所仰慕,所尊敬,孝是做人的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都应做到以“孝’为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