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书社版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岳麓书社版必修二经济
成长历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
2.了解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
3.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
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
2.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
3.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特征和演变历程;
2.掌握外贸合作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3.熟悉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外贸合作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2.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日程安排,引出本次课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片(40分钟)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20分钟)
1.1978年以前的对外开放政策;
2.1978年-1990年的对外开放政策;
3.1991年至今的对外开放政策。

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10分钟)
1.外贸合作区的定义和定位;
2.外贸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
3.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钟)
1.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2.对国内需求扩大的推动作用;
3.对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总结(5分钟)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强调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以及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选用了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针对性强,思路清晰。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此外,本课程的时间控制需要注意,课堂讲解不宜过长,以免学生学习疲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