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规模化苗种繁育提高成活率的几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
灭菌处理后下池,投喂小虾、轮虫应使用5‰食盐水消毒3~5分钟。
套养池,一般不需投喂,只是在生物饵料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充。
(2)水质调控:整个饲养过程中水体溶氧最低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每口池塘每2亩配备1千瓦增氧机(或微孔增氧设施)。
春末和夏季每天12―15时开机增氧。
7―8月份,每天后半夜须勤开增氧机。
为保持水质清新,要适时注意加水换水。
饲养期间水体透明度要求保持在40厘米左右。
定期查看(测定)水质指标,抽检水体溶氧、氨氮、亚氮等指标,溶解氧保持6~8毫克/升,pH 为6.8~8.5,水温12~28℃,氨氮≤0.05毫克/升,亚硝酸氮≤0.01毫克/升。
正常情况下,每3~4天换1次水,换水量最多不超过1/5。
注换水时,随时跟踪水源水温,池水温差控制在2℃以内。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或养殖后期,增加换水次数,应改为每1~3天注换水1次,日换水逐渐增加到1/4,同样控制温差在2℃以内。
养殖后期如能巧妙地利用刀鲚的自然属性,保持一定速度的微流水,则对提高刀鲚的养殖品味更具效果。
正常情况下,要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一般每7~10天使用有益生物菌1次。
(3)巡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
每半月镜检1次发病塘口,按需跟踪检查,每天检测氨氮、亚硝酸盐指标1次。
每月进行1次疾病预防,杀灭有害病菌和寄生虫。
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档案。
江苏靖江市江水产技术指导站朱爱琴
顾树信戴玉红展翠芬
邮编214500
许氏平鲉俗称黑鲪、黑头,是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经济鱼类。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自然资源量持续下降,为了补充自然水域种群数量、恢复渔业资源,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都开始了许氏平鲉的增殖放流工作,这就需要培育规模化的人工苗种,另外,面积持续扩大的许氏平鲉海上网箱养殖,近几年由于野生种苗寄生虫病害严重,养殖户也都转而使用人工苗种,因此,许氏平鲉苗种繁育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实际生产中单位水体出苗量低,苗种自残行为的发生率高等仍困扰着育苗厂家。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从2008年就开始进行许氏平鲉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连续多年的育苗生产,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实际操作经验。
本文重点从亲鱼选择、饵料投喂等角度来阐述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几项措施。
一、亲鱼选取
许氏平鲉为卵胎生硬骨鱼类,雌雄交配、体内受精,直接产出仔鱼,繁殖力因年龄不同而差异较大。
由于近几年海区野生许氏平鲉寄生虫病害泛滥,所以规模化苗种生产以选取许氏平鲉原种场在海上用网箱人工培育的怀仔亲鱼为佳。
要
求体重为1~3千克/尾,年龄为3~5龄,外部形态正常、无伤、无寄生虫的健康亲鱼。
育苗厂家不用过早从海上取回亲鱼,一般在集中产出仔鱼前2~7天亲鱼入育苗车间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拖延到亲鱼产仔高峰时,从海上选取亲鱼,已发育完全的仔鱼会在运输途中或到育苗池后即从亲鱼体内流出,这些仔鱼成活率很低。
另外,许氏平鲉与许多海洋生物一样,常常会在大汛潮期间集中产仔,所以要根据亲鱼体内仔鱼发育情况,在开始产仔的大汛潮前,找一个能出海的日子挑选亲鱼。
例如山东日照海区网箱养殖的许氏平鲉,一般最早会在4月下旬的大汛潮期间开始集中产仔,水温为11~16℃。
受海区水温影响,往北例如长岛海区,亲鱼产仔时间会后延。
二、亲鱼暂养管理
亲鱼运抵育苗车间后,不需要投喂饵料,因亲鱼在挑选、运输时受到惊吓,加之环境的变化,即使投喂饵料,亲鱼也不会摄食。
亲鱼暂养期间,只需每天换水1~2次,换水量80%~100%。
刘祥军1崔浩2王雪梅1孙玉忠1
(1.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26;2.日照市第一中学,山东
日照276800)基金项目: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SD2015-2020)。
通讯作者:王雪梅。
47
2018.1
为了亲鱼能顺利产仔,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应尽量避免搅扰亲鱼,加水时出水口最好套上网袋,防止水流过急而惊扰亲鱼。
如果池底有脏污,可用吸污管轻轻吸出。
当育苗池中孵出的仔鱼密度达到要求时,最好用大网箱(规格大约为长×宽×高为2米×1米×1米,网眼大小1~3厘米),待亲鱼进入网箱后,用水桶将亲鱼带水放入新池中,也可用捞子将亲鱼慢慢赶入网箱中。
注意不要用捞子追着亲鱼满池乱跑,这样不仅使亲鱼受伤,也影响以后育苗的成活率。
也不可为了亲鱼移池方便,而将亲鱼放在网箱中,这样会影响亲鱼的产仔行动,也会降低仔鱼的成活率。
三、育苗池布池及理化因子
育苗池面积10~40米2、水深1.0~1.6米为佳,有的生产场家用养殖鲆鲽类的池子进行育苗,由于水深不足0.5米,大大影响了苗种成活率。
许氏平鲉苗种培育水深≥0.8米,盐度26~33。
配有遮光幕,使室内光线可调,光照强度2000~5000勒克斯,光线均匀、柔和,避免直射光,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有不少生产场家在培育许氏平鲉苗种时,车间光线过暗,这也会明显降低育苗成活率,加强育苗池光照,可以采取在池子上方加40~50瓦节能灯的办法,根据池子面积,每4~5米2设置一个节能灯,如果方便操作的话,可以直接将屋顶的遮阳物去除来加大光照。
使用60目气石充气,每2~3米2一个,相连的气线垂直于水中,气石离开池底1~2厘米。
初孵仔鱼布池密度2000~3000尾/米3为宜,过大的密度会导致育苗前期个体之间营养水平的差异,使得后期苗种大小分化,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四、仔鱼前期饵料投喂
许氏平鲉为卵胎生,部分初孵仔鱼当天即可摄食,所以从孵出第一天即开始投喂轮虫,这样能保证仔鱼在开口后马上吃到饵料,活力增强以提高后期成活率。
目前很多苗种生产厂家都会购买池塘养殖的轮虫,需要注意的是,买回的活轮虫最好经过24小时以上的暂养,因轮虫在土池繁殖时,有时会摄入有毒物质,例如甲藻等,这样的含毒轮虫直接投喂仔鱼,会导致仔鱼中毒,出现大批量死亡。
如有条件,暂养期间给轮虫投喂单胞藻,可大大提高轮虫质量,单胞藻种类以小球藻为最好。
也可以投喂酵母或益生菌类,待轮虫将有毒物质排出后,用150~200目网袋清洗轮
虫,去除池塘和暂养期间的剩水,再行投喂,清洗时间不可过长,要保证轮虫活力。
育苗池水中保持24小时均有轮虫,每天投喂两次。
用120~150目的网箱换水,有效防止轮虫流失,节约成本。
仔鱼10天后可以加喂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摄食了卤虫无节幼体后,仔鱼的生长速度会大大加快,每天加喂一次即可,不要分多次投喂,集中投入池中能保证每尾仔鱼都能吃到,防止仔鱼大小分化。
五、仔鱼后期管理
育苗后期随着仔鱼长大,不再投喂轮虫,由于卤虫卵价格较高,所以仍每天集中投喂一次卤虫无节幼体,其余时间投喂配合饲料。
当仔鱼达到2厘米时,可加喂活的卤虫成体,每天1~2次。
这个阶段除了用大网目网箱换水外,需要流水培育仔鱼,吸污频率也要提高到每天2次或更多,配合饲料定点投喂,不要满池撒料,可有效防止饲料沉底。
发现池水浑浊,应马上加换水。
六、防止仔鱼大小分化
许氏平鲉育苗过程中如出现明显的生长分化会影响苗种的质量、降低育苗的成活率,对规模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及时对仔鱼进行大小筛选、分养,可有效降低生长分化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且会对鱼苗造成损伤。
中国海洋大学张秀梅教授研究结果表明,苗种培育过程中许氏平鲉自残行为发生的临界体长:LT prey =0.522LT cannibal +4.908(R²=0.99)。
同一育苗池中若大鱼与小鱼的体长差异满足关系式LT prey <0.506LT predator +5.713(LT<75毫米),则需及时通过人工分池来减少自残行为的发生,降低苗种的死亡率。
在许氏平鲉规模化苗种繁育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措施来防止仔鱼分化,避免自残行为的发生,是最可行且最节约成本的方法。
防止仔鱼生长分化,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项措施外,还可以将配合饲料的投喂时间提前,在仔鱼培育前期即开始用少量小颗粒的配合饲料进行诱食,在停喂轮虫时,仔鱼已能普遍摄食配合饲料,在不能保证24小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情况下,用配合饲料替代轮虫,使池中仔鱼都能摄食到饵料,最大程度减少分化现象的发生,提高育苗成活率。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