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面对我市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推动我市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孝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旅游业发展共识形成。
国发[2009]41号文件出台后,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断提高。
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思路,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
县市区党委、政府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提出旅游活县、旅游强市等战略,高位推进旅游业发展。
2、旅游业发展规划先行。
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
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目前,全市编制了《孝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孝感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同时,启动全市总规修编、城区旅游规划编制和孝感旅游主题形象策划等工作。
各县市区都完成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旅游景区也制定了开发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形成了以全市旅游规划为引领,县市区旅游规划为支撑,重点旅游项目规划为补充的旅游规划格局。
3、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
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
市县两级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二是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进展加速。
如香港乐天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的“凤凰七仙城”项目,占地约9000亩,包括孝文化区、凤凰文化区、影视文化区及爱情文化区。
建设周期7年,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双方经过多轮实地考察洽谈,即将签订正式合同,年底即可开工建设。
另外还有孝南区的中华敬老园、汉川的中华凤文化旅游城项目、应城的国家矿山公园、云梦的楚王城、安陆的钱冲银杏谷、大悟的泉水寨生态旅游村、孝昌的观音湖文体公园等大型旅游项目正加紧建设。
三是以天姿生态农庄、五龙生态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庄、乡村旅游点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游客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97.25万人次,综合收入为57.65亿元,同比增长23.4%和24%,;其中,入境游客20660人,创汇1020.1万美元,同比增长22.44%和24.4%,游客总人数在湖北省各市州排第10位,旅游总收入在湖北省市州中排第8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600.9万人次,占年度目标的50.9%,同比增长1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1%,同比增长23%。
全市共有旅行社45家、旅行社分公司9家, A级旅游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4家;星级宾馆35家,其中四星6家,三星级宾馆10家;星级农家乐96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7家、三星级农家乐44家、二星级农家乐45家。
多层次旅游市场主体的形成,有力促进了全市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全市基本形成行、游、购、食、住、娱六要素齐全的旅游发展格局。
5、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市旅游星级饭店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市旅游行业中开展星级宾馆“餐桌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中”、“讲诚信、促发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宣传等主题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全行业旅游人员素质的提升。
二、孝感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事业的总体发展与孝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
不相适应。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偏低。
我市旅游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偏低,与我市经济在全省的位次有差距。
二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我市的旅游业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
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
三是有强力带动性的旅游投资项目偏少。
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后备项目数量不多。
2、有些旅游景点的建设速度与高铁时代到来的时间节点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孝感虽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但现有景点单一而且分散,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
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不快。
由于旅游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在建的旅游项目进度缓慢。
如孝感万豪大酒店项目、观音湖观音阁项目、大悟宣化店改造项目开发建设的工期较长,与即将通车的京广高铁时代的时间节点有所脱节。
三是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多,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不足。
3、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旅游人才匮乏。
由于我市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懂旅游、懂管理、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更显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旅游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2012年孝感市旅游业发展情况预测及明年工作对策与建议
未来两三年是孝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孝感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2012年力争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180万人次,增幅18%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增幅22%以上。
力争到2015年,主要发展指标在全省市州中居中等偏上位置(保六争五),在武汉城市圈“1+8”城市中居于前列(保三争二)。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GDP增长平均水平,高于全省旅游经济平均水平。
2、加深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们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旅游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更
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3、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完善。
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
我市旅游业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孝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急需修编,是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4、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
当前我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快出台《关于推动旅游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5、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
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工业大招商一致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
6、加块孝感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香港乐天公司在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凤凰七仙城”的机遇,加强该项目
各项行政审批的服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报批手续,加快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项目为带动,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
7、积极建立健全由工商、公安、物价、税务、安监、技术监督等部门组成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旅游市场和安全生产检查治理,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旅游安全。
以旅行社服务质量跟踪管理和旅游安全督查为重点,加大日常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查处纠正违规行为,促进规范经营,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提高旅游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