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6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元素,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燃烧常伴随有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煤粉
B.面粉
C.镁粉
D.大理石粉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6、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7、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①一氧化碳②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氮的氧化物④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
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B.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10、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12、小红同学设计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形成密闭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13、下列有关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油箱着火应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晚上在家中闻到有天然气泄漏的怪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C.棉纱厂要将堆积的棉纱经常翻动,目的是防止棉纱缓慢氧化引发自燃D.蜂窝煤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泄漏污染空气14、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下列标识中的( )
15、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①一氧化碳②氢气③酒精④甲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
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二、填空题。
17、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答案】(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
(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降温隔绝氧气
18、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
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
(1)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X,则X的化学式是。
(2)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吸收液与铁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只要答一点)。
随着反应液循环流入I中,吸收液中X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19、“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
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②,③。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2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正极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2)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3)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4)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23、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某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1)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
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
是。
24、A、B、C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其中A、B中是燃烧的蜡烛,C中是白磷。
(1)A瓶中燃着的蜡烛变得十分明亮,则A中的气体是_____。
(2)B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由此可说明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3)C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元素,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燃烧常伴随有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答案】B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3、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煤粉
B.面粉
C.镁粉
D.大理石粉
【答案】D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C
6、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7、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①一氧化碳②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氮的氧化物④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8、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
【答案】C
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B.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D.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答案】D
10、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
【答案】C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12、小红同学设计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形成密闭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B
13、下列有关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油箱着火应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晚上在家中闻到有天然气泄漏的怪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C.棉纱厂要将堆积的棉纱经常翻动,目的是防止棉纱缓慢氧化引发自燃D.蜂窝煤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泄漏污染空气【答案】C
14、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下列标识中的( )
【答案】B
15、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①一氧化碳②氢气③酒精④甲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
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答案】D
二、填空题。
17、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答案】(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
(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降温隔绝氧气
18、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
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
(1)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X,则X的化学式是。
(2)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吸收液与铁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只要答一点)。
随着反应液循环流入I中,吸收液中X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H2SO4;
(2)Fe+H2SO4=FeSO4+H2↑;
(3)使用铁粉(或搅拌或使用催化剂);生成的FeSO4(或Fe2+)起催化作用。
19、“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1)天然气CO2(2)氢气产物无污染
(3)汽油对汽油进行脱硫处理,采取措施把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②,③。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答案】
(1)4P+5O22P2O5;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2)调大;隔绝氧气。
2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
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隔离可燃物;
(2)C2H5OH+3O22CO2+3H2O;
(3)化合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正极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2)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3)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4)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答案】(1)1:2;(2)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3)密度比空气大;(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某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1)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
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
是。
【答案】(1)乒乓球碎片;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3)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24、A、B、C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其中A、B中是燃烧的蜡烛,C中是白磷。
(1)A瓶中燃着的蜡烛变得十分明亮,则A中的气体是_____。
(2)B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由此可说明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3)C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气(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225 4P+5O2P O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