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

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

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
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

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

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

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

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

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

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

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

”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

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

“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 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
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

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

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

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望无际的平原。

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

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

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

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

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

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

阿斯托弗刹住车:“喂! 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

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

“当然,当然。

”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

“站住! 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

“哦,对不起。

”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

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

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4.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B.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

C. 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 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其形式与主旨与卓别林的许多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5. 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

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

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

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

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

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

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

作为一种大众文字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

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

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

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

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

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

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

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

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

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

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

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的。

B.近20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城。

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

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 )
A.《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10.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1.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说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