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读准字音、停顿准确②是否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评价要求:是否做到了信、达、雅。
师小结课文行文思路: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石潭氛围
介绍同游者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朗 读课文。
对子读文翻译练习。
组间交流: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其他同学 给予评价。
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基础知识
1、介绍作家作品。
2、查字典,积累生字。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二、行文思路是什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重点:读文翻译)
出示读文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准确②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翻译要求:信、达、雅
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7、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特色,从描写入手分析写作手法。
指导学生认识景物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形象分析: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2、 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4、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课时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播放幽雅的古筝曲,同时展示清幽的潭水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情感,营造课堂气氛。今天我们一起看柳宗元在郁闷中是如何发现大自然赐予他的欣喜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主旨探讨:教师点拨
总结: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 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描写潭中鱼的句子;
描写溪身和岸势的句子;
描写小潭氛围的语句;
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 、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组内探究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及原因。
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
我们看到了一个的柳宗元。
引导 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小石潭的景物。感受作者情 感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潭中鱼可百许头”段落,要读得特别舒缓、轻快,表现游者欢快的心境。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3、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型
文言文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 见性问题
及对策
备习
1、有关作者:柳宗元(773 ―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第二课时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赏析第第二、三、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 写潭上景物的?
(4)正面、侧面相呼应。
(5)对比描写。
(6)拟人 。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领会文章。
时习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拓展:《永州八记》。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 你对柳宗元的认识。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景物:潭水:清澈见底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
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要用重音轻读法和拖读法。
第三课时
精习
1、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2、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点拨:
(1)先声夺人。
(2)抓特点,用比喻。
(3)正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