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体会
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医院各种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内镜的特殊性,其如何有效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介绍了我院对内镜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体会,说明了医院内镜集中管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更有利于规范内镜诊疗的预约、操作、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

采用人性化服务、注意细节服务,逐步提高内镜诊疗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内镜诊疗工作护理管理的重点。

标签:内镜;集中管理;护理体会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医疗要求的提高,医院各种内镜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内镜诊疗因具有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或大多不需要住院、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日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推崇。

但由于内镜精密度高、配套购置价格昂贵等原因,导致医院内镜购置数量有限,与需要内镜诊疗的病人量较大之间存在矛盾。

内镜使用后如何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难度,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内镜诊疗业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

那么,医院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内镜资源?如何规范其诊疗技术操作?如何标准化内镜消毒隔离及质量控制制度?如何进行内镜的维护和保养?如何提高内镜的诊疗效率?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我院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适时地对全院存放在各科室的内镜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较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情况简介
我院原来多种内镜都分散在临床各科室,也就是说,有的在门诊,有的在病房;有的在内科、有的在外科、有的在妇产科。

2006年2月医院成立了内镜诊疗中心,将分散在各科室的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肠镜等多个镜种,由内镜中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医院内镜中心配置护士长1名、专职医生、专职护士若干名。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和运行,内镜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内镜诊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内镜诊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内镜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
2.1 共享设备资源,减少资金投入
医院医疗内镜属精密医疗器械和设备,一般来说,购置价格相对比较昂贵。

原来内镜分散在相应科室管理,还需要配套的相关器械或设备,才能完成相应内镜诊疗业务。

科室内镜实行医院集中统一管理后,有些配套性用品、工作站、灭菌器等可以多镜种共享,原来内镜分散管理导致的设备或器械的重复投入的资金,可以节省下来用于购置临床急需的新型的内镜设备,用于扩大内镜的诊疗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不断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内镜诊疗的需要。

2.2 节约人力资源
目前,我院内镜中心拥有6个镜种,可以同一时间独立开放或协调多个镜种进行诊疗并承担相应急诊工作。

内镜分散在科室管理时,配合护士的设置非常矛盾。

若设置的少,存在节假日值班、三班倒困难;若设置的多,不接诊时存在闲置问题;若设置兼职配合护士,就会影响到专职护理岗位的专业性和责任心。

因此,内镜集中管理较科室分散管理节省护理人员近1倍,况且还有利于提高配合护士的责任心、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3 有利于内镜专业护理队伍的建立
内镜中心需要配备数名专职护理人员,用于配合内镜医师的诊疗。

这些护理人员在诊疗配合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逐步熟悉、掌握内镜及配件的构造、操作流程、清洗消毒和灭菌以及维护和保养等相关知识,其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会不断积累丰富。

加之集中统一的内镜管理,使其护理人员获得专业技术培训及交流的机会增多,内镜新技术、相关信息的获得及运用推广就比较容易。

这样,一支集各科内镜的使用配合、消毒灭菌、维护保养等技能于一身的内镜专业护理队伍,就会在实践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

2.4 消毒隔离工作更加规范
内镜集中统一管理后,我院引进了一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内镜清洗消毒专业设备,该套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或配置,可用于多个镜种的清洗和消毒。

由于专用清洗消毒设备成套,操作流程化、成本低耗化、环节质控标准化,便于医院质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所有内镜在使用后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清洗、消毒和灭菌,这是独立临床科室没有能力达到的。

2.5 内镜相关规章制度及收费标准便于制订和执行
内镜医院统一管理之后,由于人员和设备的相对集中,便于制订、执行和规范各科内镜管理规章制度和收费标准。

我院内镜中心在护士长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各专科内镜都实行了统一的约诊制度、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等,充分整理、完善和规范了各种相应制度。

如内镜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镜室工作人员防护制度、内镜室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内镜室收费管理制度等。

内镜的集中管理又便于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改进,使医院内镜诊疗工作的业务管理和安全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 内镜集中管理的几点体会
3.1 合理布局,避免交叉感染
内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之后,由于内镜种类较多,不同镜种的安装要求、消毒隔离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还差别较大。

因此,如何合理布局、避免交叉感染是
内镜中心管理的首要问题。

首先,应从建筑结构设计上考虑候诊区、诊疗区、办公区的相应分离。

其次,各镜种诊室间的布局应遵循从污染区、清洁区到无菌区的渐进原则,要力求做到避免镜种之间及诊疗区与办公区之间的交叉感染。

3.2 作好病人的分诊和预约工作
3.2.1 根据内镜申请单数量和病人的实际需要,结合内镜中心各镜种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情况,分诊预约病人,合理安排诊疗顺序,缩短候诊时间,以保证各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理分诊预约患者就诊也是确保内镜就医安全的重要前提。

3.2.2 分诊预约病人时,对急诊病人、一般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要根据轻重急缓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预约。

特别是对住院患者要注意事前与临床科室主管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或沟通,以便取得积极配合,保障病人诊疗的顺利进行。

3.2.3 按人性化原则进行分诊与预约。

例如,一般消化道内镜多需禁食准备,为了减少患者禁食时间,一般其内镜诊疗应安排在上午进行。

而对饮食限制相对较小的膀胱镜等,应尽量安排在下午进行。

人性化分诊与预约病人,还要相对体现病人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和个性要求。

3.2.4 按时间段进行约诊病人。

即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准确告知患者进行内镜诊疗的具体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内镜候诊区的病人数量,又能节省病人的候诊时间。

对住院病人更需要计划好诊疗时间,到时电话通知病房即可,无需病人等候。

3.3 认真做好内镜室的护理工作
3.3.1 内镜中心必须设置手术及危重病人的专用观察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器材和相关物品。

内镜室护理人员利用观察室对手术病人、危重症病人进行集中管理,必须熟练地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延续住院部病人的液体治疗,特别是要做好术后病人病情的短期观察等工作。

3.3.2 内镜室护理人员在进行分诊和预约病人时,要按照约诊制度,丰富约诊内容,要让病人明白内镜诊疗前的各种注意事项,要让病人了解在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适情况,更要引导病人学会配合诊疗过程中放松应对的技巧等。

可以说,预约护士的工作质量与内镜诊疗能否顺利进行是息息相关的,预约护士的工作效率是和病人满意度成正比的。

3.3.3 内镜中心采用手术室的管理模式,对内镜室护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及医疗安全是大有好处的。

病人就诊前换鞋、病人家属不允许进入诊疗区。

配合护士从候诊区引领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结束后,将病人送出或交送家属,做到全程陪护。

全程陪护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也非常有效。

3.4 强化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4.1 内镜中心必须对消毒隔离工作常抓不懈,要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软式和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切实提高内镜室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

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内镜消毒隔离知识、维护保养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4.2 建立集中的内镜清洗消毒室。

根据不同镜种对消毒隔离的要求不同,集中统筹安排清洗消毒区域及洗清设备。

配备专用计时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箱、蒸馏水发生器等。

3.4.3 严格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按照消毒隔离相关要求,不同镜种要设置专用清洗水池,制订清洗消毒流程。

对手术使用的硬式内镜,凡能耐受压力蒸气灭菌的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气灭菌。

对于软式内镜且需要进行高水平消毒时,要根据内镜的诊疗目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或特殊的专门消毒方法,切实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3.4.4 加强内镜诊疗工作的环节质量控制,设专人担任质量控制员,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全过程控制,要做到每日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每月或每季度对所有内镜及其配件进行化学、生物学监测,确保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

3.4.5 定期对所有内镜及其配件进行集中维护和保养,分析所有内镜的使用情况,找出影响内镜使用效率的关键要素,不断进行诊疗工作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内镜诊疗业务量和诊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5 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理念和知识,指导内镜室的护理工作
3.5.1 准确了解病人的相关信息,特别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运用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根据病人病情和个体的差异,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3.5.2 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要教育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的操作,加强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提倡规范性护理行为,避免习惯性护理行为。

护理语言和行为要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要特别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比如在内镜的诊疗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合理的遮蔽,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等。

3.5.3 建立完善的知情同意制度,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视频手段,增加内镜相关诊疗过程的透明度,增加病人及家属对内镜检查或治疗的信心和理解。

同时,完善科普宣传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4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内镜的诊疗范围不断扩大,可以说,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临床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水平。

综合性的内镜中心从体制上已不再隶属于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科等某单一科室,而是全院
共享的诊疗科室。

随着内镜业务内涵扩大和外延扩大的发展,对内镜消毒隔离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严格的内镜感染控制管理是保障病人诊疗安全的关键。

我院在实践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推广实行了内镜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富贵,王海森,郝顺霞,等. 河北省56所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消毒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9):693-695.
[2]廖春花,李思.手术室内镜管理与法律风险的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3):7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