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移栽管理有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棉移栽管理有技巧
与常规棉相比,杂交棉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根系发达,长势旺,生长快,结铃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也正因为如此,杂交棉在需肥规律和栽培管理方面与常规棉大不一样。

适时移栽移栽前7天,将地膜昼夜揭开炼苗。

气温稳定在15℃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以上、根部土壤含水量不低于65%时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尽量缩短缓苗期。

一熟棉田一般在5月上、中旬移栽,两熟棉田一般在小麦收获前15~20天移栽,也可在5月下旬或6月初小麦、油菜收获后尽快抢栽。

合理密植发挥个体优势是杂交棉获得高产的原因之一,但由于河南省无霜期短,其个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必须考虑其群体优势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讲,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杂交棉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省杂交棉的种植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麦棉套作,占50%~70%;二是蔬菜茬后棉,占20%~30%;三是一季春播棉,占10%~20%。

由于移栽时间和前茬作物不同,种植密度也应有所区别。

麦棉套作密度以每亩2500~3000株为宜;蔬菜茬后棉和一季春播棉密度以每亩2000~2500株为宜。

另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棉花株型确定种植密度。

高肥力地块适当密植,低肥力地块则适当稀植;株型松散适当稀植,株型紧凑则适当密植,但不能超出上述密度的上限和下限。

科学施肥杂交棉生长发育快,长势旺,结铃性强,增产潜力大,所以需肥量大于常规棉。

其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视长势追施叶面肥。

我省大部分棉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所以底肥应以有机肥(土杂肥或堆肥)为主。

另外,棉花是喜钾作物,钾肥要适当多施。

高产田施肥标准:每亩底肥施6000~8000公斤土杂肥或堆肥,生长期每亩纯氮用量不低于15公斤,五氧化二磷用量不低于5公斤,氧化钾用量不低于10公斤,蕾肥、花铃肥和盖顶肥大体比例为2∶6∶2。

因不同地块肥力不同、不同年份降水不同,生产中要看苗施肥。

适时化控作为我省棉农普遍使用的化控药物缩节胺,宜施在土质好、肥力高或施肥水平较高、灌溉条件好及密植的棉田,在土质差、肥力低或施肥水平低、灌溉条件差、稀植的棉田则不宜施用。

如确需化控,第一次化控一般在初花期进行,每亩用缩节胺1~2克;第二次在花铃盛期打顶前进行,每亩用缩节胺2~3克;第三次在打顶后10~15天重喷,每亩用缩节胺3~4克。

若前期生长过旺或雨水较多,可在盛蕾期增喷一次缩节胺,每亩用0.3~0.5克。

总之,要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化控。

适时防治病虫害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棉都是Bt或Bt+CpTI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其抗虫性呈现时空表达差异,即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其抗虫性呈减弱趋势。

所以,根据棉铃虫发生轻重,对杂交棉进行适当的药剂防治是必要的。

另外,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抗虫具有选择性,仅对棉铃虫和红
铃虫低龄幼虫具有抗性,对其他棉花害虫如红蜘蛛、棉蚜、斜纹烟蛾、盲椿象等仍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影响我省棉花的主要病害是黄萎病和枯萎病。

要达到防治的目的,首先要选择抗病杂交棉;其次是要轮作换茬,采用小麦、玉米、油菜等轮作3~4年,防病效果显著;第三是改进农业栽培条件,清理棉田,将病株残体连同棉田中的枯枝落叶一起集中烧毁,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增强棉株的抗病能力,深翻土壤并勤中耕,及时除草、整枝、打叶;第四是采用药剂防治,“九九植”、9.5%的克黄枯、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退菌特600倍液等交替施用,同时混入部分叶面肥,可有效控制和减轻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