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圈点勾画作批注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圈点勾画作批注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而圈点勾画批注法就是其中一种简单、常用、实用的解读文本的方法,所谓圈点勾画法就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边标记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标签:圈点勾画作批注、解读文本、习惯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方对话的有机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呢?怎样才能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呢?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在这里,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常用的一个圈点勾画批注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什么是圈点勾画作批注及常用符号
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划出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句(关键词),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并做好批注:如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等。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
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毛主席读书也喜欢用这种办法。
元代学者程瑞礼要求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一般说来,勾画圈点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符号,如:
1.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波浪线
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直线
3.打算摘录的内容:波浪线下面两条直线
4.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5.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6.表示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的:??
7.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
8.表示需要疏通的生字词:○○
二、怎样圈点勾画作批注
“勾画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时在哪些地方圈点勾画作批注呢?
(1)关键性的字、词;
需要注音、注释、难写的生字生词。
(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
A、揭示全文中心的语句。
B、揭示段落中心的语句.
C、集中表明作者态度或议论抒情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
D、揭示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逻辑联系的语句或词。
(如过渡句、设问句、统领下文的句子等等)
E、体现语言信息含量高的句、短语或词。
(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
)
F、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
(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
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具体如下: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
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
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
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
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
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
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如《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种云的样子与特性,进而直观的分析文章内容,使说明文的阅读不再枯燥。
《羚羊木雕》是一篇记叙文,我要求学生画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根据圈点勾画批注人物的性格,并批注“我”、万芳、妈妈、爸爸、万芳妈等人物各是怎样的人。
《春》一课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然是这节课的重点,但真正做到有感情,还是对课文先理解。
初读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有的学生画下“偷偷地”,批注:不经意间;有的同学画下“钻”,批注:用拟人,很顽皮,有生命力;有的同学画下“嫩嫩的”,批注:这就是写的草的质地,同时也反应出这就是早春。
学习《风筝》时,学生也能清楚地勾画出我们兄弟两对于风筝的不同态度,进而勾画出“我”毁坏风筝的一系列动作“抓、掷、踏”从而批注我当时看到弟弟偷做风筝是的愤怒;同时学生们也能在“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一句进行圈点批注。
有的学生能体会出“我”的力气大,因为“我”是哥哥;而有的学生则从弟弟的角度思考他的绝望,还有的学生从“傲然”入手,分析“我”的胜利,还有很少学生在“论长幼”一句上标出疑句,继续思考。
三、圈点勾画作批注的注意事项
1、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读过某一个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然后再动笔墨。
如果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乱划一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2、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
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看明白。
3、还要注意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4、批注的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简意赅
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出点根据来。
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
批语不应过长,罗哩罗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良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圈点勾画作批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
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