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练案17 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练案17 文言文阅读(二)
本练案共16题,共76分,用时76分钟
一、升级训练(38分)
(一) (改编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导学号 15650531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注]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
..,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忧,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节选自《明史·黄道周传》,有删节)
【注】关:指山海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B.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C.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D.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解析]正确标点为: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翰林”是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职位相当于宰相。
B.“擢”为越级提拔,古代表示官员升迁的词语有“拔”“迁”“晋”“进”“加”等。
C.“夺情”特指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D.“墨縗”是黑色的衣服,古代官员服饰有严格规定,黄道周认为官员不应服黑色。
[解析]“墨縗”是黑色的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
联系前文,这里指杨嗣昌、陈新甲等人在服丧期间任职,不合儒家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黄道周颇有远见,他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B.黄道周有责任心,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
C.黄道周敢于直言,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维护儒学,他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后世。
[解析]“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5分)
译文: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
(2)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5分)
译文: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
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
[解析](1)“方”“当”“藉”“渐图”各1分,句意1分。
(2)“故”“一”“荷”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
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
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
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
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
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
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
拂衣而归。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
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
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
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
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
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
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
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
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
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
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
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
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
”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
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九年,升为右中允。
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
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
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
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
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
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
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
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
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
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二) (改编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导学号 15650532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也。
唐中和三年,孙儒、刘建峰将兵万人略地淮南,殷初为儒裨将。
儒战败死,殷等无所归,乃推建峰为帅,殷为先锋,转攻豫章,有众数万。
建峰庸人,不能帅.其下,常与部曲饮酒欢呼。
军卒击杀建峰。
军中推张佶为帅,佶语诸将曰:“吾非汝主也,马公英勇,可共立之。
”遂迎殷于邵州。
殷至,佶乘肩舆入府,殷拜谒于廷中,佶召殷上,北面再拜,以位与之。
唐拜殷潭州刺史。
梁太祖即位,殷遣使修贡,太祖拜殷侍中兼中书令。
杨行密袁州刺史吕师周来奔。
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师周惧,谓其裨将綦毋章曰:“吾闻马公仁者,待士有礼,吾欲逃死于楚可乎?”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
”师周以兵猎境上,乃奔于楚。
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
”以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岭南,取昭、贺等五州。
唐庄宗灭梁,殷遣其子希范修贡京师。
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
饮马尔。
”庄宗嘉之。
明宗即位,遣使修贡,并贺明年正月。
殷初兵力尚寡,问策于其将高郁,郁曰:“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修兵农,畜力而有待尔。
”于是殷始修贡京师,然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
乃自京师至襄、唐、郢、复等州置邸务以卖茶,其利十倍。
郁又讽殷铸铅铁钱,以十当铜钱一。
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岁入.万计。
由是地广兵强,数邀封爵。
明宗封殷楚国王。
殷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文武皆进.位,立三庙于长沙。
长兴元年,殷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六十六,有删改)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B.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C.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D.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解析]正确标点为:师周,勇健豪侠,颇通兵书,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
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建峰庸人,不能帅.其下帅:做将帅。
B.公自图.之,章舌可断图:决断。
C.而收其算,岁入.万计入:收入。
D.自置官属,文武皆进.位进:晋升。
[解析]帅:统率。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马殷初为偏将,曾任先锋。
在唐朝,孙儒、刘建峰率兵到淮南,马殷担任孙儒的偏将。
孙儒战败被杀,推举刘建峰为帅,马殷成为先锋,拥兵数万。
B.马殷为人英勇,被推为帅。
统帅刘建峰为人平庸,后来被军卒杀死。
将士们推张佶为帅,张佶说马公英勇,应该推举他,于是迎回马殷,推他为帅。
C.马殷身处乱世,灵活权变。
唐朝时被封为潭州刺史,梁太祖即位,马殷派使者进贡,被封官,后唐庄宗灭后梁,马殷先后派使者向庄宗、明宗朝贡。
D.马殷察纳雅言,富国强兵。
马殷兵力弱时,向部将高郁问计,高郁给他尊敬皇帝、整兵务农等建议。
马殷根据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此地广兵强。
[解析]“马殷先后派使者向庄宗、明宗朝贡”不恰当,唐庄宗时派他的儿子马希范到京城朝贡,应对得体,受到庄宗嘉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殷拜谒于廷中,佶召殷上,北面再拜,以位与之。
(5分)
译文:马殷在廷中拜见张佶,张佶叫马殷上坐,向北叩拜两次,把帅位让给马殷。
(2)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
”(5分)
译文:唐庄宗问洞庭湖范围大小,马希范回答说:“天子车驾南巡,只够饮马罢了。
”
[解析](1)“拜谒”“北面”“再拜”“与”各1分,句意1分。
(2)“广狭”“对”“堪”“尔”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
唐中和三年,孙儒、刘建峰率兵万人到淮南扩大地盘,马殷这时担任孙儒的偏将。
孙儒战败被杀,马殷等无处可去,就推举刘建峰为帅,马殷为先锋,转而进攻豫章,拥兵数万。
刘建峰为人平庸,不能统领他的部下,常与部下饮酒欢呼。
军卒杀死刘建峰。
将士们推举张佶为帅,张佶对诸将说:“我不是你们的主公,马公为人英勇,应该推举他。
”于是去邵州迎接马殷。
马殷来后,张佶坐轿到帅府,马殷在廷中拜见张佶,张佶叫马殷上坐,向北叩拜两次,把帅位让给马殷。
唐朝廷封马殷为潭州刺史。
后梁太祖即位,马殷派使者进贡,梁太祖任命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
杨行密的袁州刺史吕师周来投奔。
吕师周,为人勇猛豪爽,通晓气象、兵书,常和酒徒一起饮酒,喝醉后就悲歌起舞,慷慨泪下。
杨行密听说后,怀疑他有异心,派人去监视他。
吕师周害怕,对他的偏将綦毋章说:“我听说马公十分仁义,礼贤下士,我想逃到楚可以吗?”綦毋章说:“公自己决断,我的舌头可以断,绝不泄密。
”吕师周率兵在边境打猎,趁机逃到楚。
马殷听说吕师周来投奔,十分高兴地说:“我正要攻岭南,得到此人就没问题了。
”任命吕师周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打岭南,占领昭、贺等五州。
后唐庄宗灭后梁,马殷派他的儿子马希范到京城朝贡。
唐庄宗问洞庭湖范围大小,马希范回答说:“天子车驾南巡,只够饮马罢了。
”唐庄宗嘉奖他。
唐明宗即位,马殷派使朝贡,并祝贺第二年正月佳节。
马殷一开始兵力较弱,向部将高郁问计,高郁说:“尊敬皇帝施行仁义,这才是能够称霸的事业,现在应该内尊朝廷以求封爵并对外向邻敌夸耀,然后整兵务农,积蓄力量就会成就大业。
”于是马殷开始向京城朝贡,每年贡品不过是当地所产的茶叶罢了。
又从京师到襄、唐、郢、复等州设店卖茶叶,获利十倍。
高郁又劝谏马殷铸铅铁钱,十个相当于一个铜钱。
又令百姓自己加工茶叶去卖,每年收入以万计。
从此地广兵强,多次得到封爵。
唐明宗封马殷为楚国王。
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按制度建国,自己设置属官,文武官员都升职,在长沙设立三庙。
长兴元年马殷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二、拔高训练(38分)
(三) (改编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导学号 15650533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
以进士
..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
惧无以给,遂遣则入奏。
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
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
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
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
..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
徙广西路转运使。
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
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
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
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
..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
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
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
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
再迁兵部侍郎致仕
..,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
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
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
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
B.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
C.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
D.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
[解析]正确标点为: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已而果为则所料。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与下文中提及的“徙”“再迁”意思相同。
C.“乾兴”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古代皇帝登基后,都要命名新的年号。
D.“致仕”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解析]“徙”“再迁”指官职变动,与“累迁”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胡则果敢有才气。
他受转运使索湘委派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B.胡则大度有器量。
他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没有加以追查。
C.胡则能急人之困。
他在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后如期收回。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他没有廉洁的名声,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的性格也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解析]“没有加以追查”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5分)
译文: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
”
(2)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5分)
译文: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
[解析](1)“讨”“不解”“几”各1分,句意2分。
(2)“比”“去”“骤”“风劝”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
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
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
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
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于是命侍从把胡则的名字记录在中书省。
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
”一日,李继隆发文到转运司说:“军队将要向前深入,粮草还有后续的吗?”胡则告诉索湘曰:“他的军队长时间在外想要回来,只不过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罢了,我们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
”不久果然被胡则料中。
后来胡则被授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查获了当时官吏私自藏起来的数万斤铜,官吏们害怕得要死,胡则说:“伏波将军马援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我难道能看重财物而轻视好几个人的性命吗?”最后登记为铜场的盈余,没有给他们定罪。
后来胡则又改任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逐步迁至尚书户部员外郎。
当初,丁谓考取进士后,曾经客居许田县,胡则十分优待他,(后来)丁谓显贵为宰相,
所以胡则一下子受到了提拔重用。
到如今,丁谓被罢去参知政事(即宰相)一职,朝廷就将胡则调出京城担任京西转运使,后又升至礼部郎中。
调任广西路转运使。
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飘泊到了海南,并且说缺粮,不能离去。
胡则就下令借给他们三百万钱,手下官吏禀告说外国人生性狡诈,又说海上风波不可预料。
胡则曰:“他们因为急难投奔我们,怎可拒绝而不给他们呢?”后来这些外国人如期偿还了借贷。
任职期间,胡则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乾兴初年,由于牵连到丁谓党一案,胡则被降职担任信州知府,又升任太常少卿、任池州知府。
没有前往,又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
当初,胡则在河北任职时,殿中侍御史王沿曾经到胡则处借官船贩盐,又以他儿子为名义请求买酒场。
到如今,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他调去任陈州知府。
一个月后,授任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大臣刘随上疏说道:“胡则奸邪贪滥名闻天下,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后调任到杭州,再升任至兵部侍郎直到退休而死。
胡则没有廉洁的名声,他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
在福州时,前任太守陈绛曾请蜀人龙昌期给众人讲授《易经》,两人从中谋利十万钱。
陈绛犯罪暴露后,于是龙昌期就从成都被押送到福州。
胡则亲自为他打开镣铐,并且以贵宾之礼招待他,又拿出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
(四)(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导学号 15650534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
成化二年进士。
除知沙县。
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
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
出督京畿学校,以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
孟密土司舍人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
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
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
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
诏止给牛种,余不行。
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
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
巡抚冯续减削军饷,寇数入莫肯为御,失士卒六百余、马驼牛羊二万,皆不以闻。
帝怒,下之吏。
德降内使,锢南京,续编氓口外。
泰又言甘州膏腴地悉为中官、武臣所据,仍责军税;城北草湖资戍卒牧马,今亦被占。
请悉归之军,且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
迁太仆少卿,改大理。
初,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又侵御马监及神机营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亦亏故额。
孝宗屡遣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往勘,皆不能决。
至是命泰偕锦衣官会巡抚周季麟复勘。
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参互稽考,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而京营及御马监牧地咸不失故额,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之,留中未下。
及武宗嗣位,文再请,始出泰奏,流亡者咸得复业。
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