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4)病毒的基本性状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veloped viruses

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复制周期 (replication cycle)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二) 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1.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 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不能复制出 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 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型的病毒颗粒。

有包膜的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为裸露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壳粒
包膜 病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
基本结构

衣 壳

核心(nucleic acid):位于 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 核酸构成。病毒复制、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衣壳(capsid):包绕在核 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由 壳粒组成,具有Ag性、 保护核酸和传染性。
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 寻常病毒 麻疹病毒 死性的并发症。如麻疹病毒 prion
1) 杀细胞效应 (cytocidal effect)
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的裂解死亡
正常细胞
细胞病变作用(CPE)
2)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新抗原
为特异性Ag或 CTL细胞识别
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3) 包涵体 (inclusion body)
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 临床症状的感染
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疾病
感 染 过 程 时 间
急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在细胞 内增殖,经数日至数周的 潜伏期后发病。 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 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持续性感染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 慢性感染 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常反复 发作,迁延不愈。 如HBV,HCV 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 持 潜伏感染 在于细胞内,在一定条件下,病毒 续 被激活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可 性 反复激活。如 HSV、VZV 感 慢发病毒 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 感染 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潜伏期 染 急性病毒 感染的迟 发并发症 长。如HIV,朊粒
包膜的形成
•核心:核酸 → 基因组genome →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
和复制
•壳粒capsomere → 衣壳capsid →保护、介导、抗原性
•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 → 保 护、介导、抗原性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核酸 病毒蛋白质 脂类和糖
多样性
B
E
G、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的形态
球形 杆状 砖形 子弹状 蝌蚪形

砖形
(痘病毒)
子弹形
(狂犬病病毒)
蝌蚪形
(噬菌体)
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
第二节 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结构有两种:


基本结构(核衣壳),为所有病毒都必备;
辅助结构(包膜),为某些病毒所特有,它
们各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衣 原 体
0.3-0.5
介于细胞和病毒 十 D十R — 十 十
大 小(m) 0.01-0.3
结 构 细胞壁 核酸类型 人工培养基 二分裂增殖 核 糖 体
非细胞 — D/R — — —
0.2-3.0
类似细菌 — D十R 十 十 十
0.2-0.5
近似细菌 十 D十R — 十 十
抗生素敏感 干扰素敏感
— 十
基因分阶段的 RNA病毒,通过交 换RNA节段而进行 的基因重组。
整合 (integration)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有时病毒基因组中 DNA片段插入到宿主染色体DNA中重组过程。 既可引起病毒基因的变异,也可引起宿主细胞染 色体基因的变异,导致细胞转化发生肿瘤等。

表型混合 (phenotypic mixing)
• 7大类型:dsDNA病毒
ssDNA病毒
+ssRNA病毒 -ssRNA病毒 ds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嗜肝DNA病毒
双链DNA病毒的生物合成
病毒DNA
复 制
转录
早期mRNA
翻译
早期蛋白(酶)
转录
子代DNA
晚期mRNA
翻译
晚期蛋白质
(病毒结构蛋白)
RNA病毒的生物合成 RNA+
翻译
RNA-
转录
RNA+ 蛋白质
28~35℃可以复制, 37~40℃不能复制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 突变株能稳定地存在,可在相应的宿主或细胞中传 代或存活。
重组 (recombination)
几种具有亲缘关 系的病毒感染同一宿 主细胞时发生基因的 交换,产生具有两个 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 并能增殖繁殖。
重配 (reassortment)

意义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免疫方案 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陷干扰颗粒(DIP):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 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特点
1、遗传方式简单 2、受宿主细胞影响 3、易发生突变
病毒变异的类型
1、突变
2、重组和重配
3、整合 4、表型混合
突变株 (mutant):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病毒表型 性状改变的毒株。 • 温度敏感突变株(temperature sensitive,ts)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衣原体 390nm A 立克次体 450nm G F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 D、乙脑病毒 ( 40nm ) E、蛋白分子 (10nm ) F、流感病毒 ( 100nm )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 m C D
融合:见于有包膜病毒 吞饮:见于无包膜病毒
穿入 (penetration)
融合:见于有包膜病毒 吞饮:见于无包膜病毒
融合
吞饮
脱壳 (uncoating)
胞质中的核衣壳脱去蛋白质,使其核酸裸露 依赖于脱壳酶
脱壳 (uncoating)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 隐蔽期:此阶段宿主细胞内找不到完整的病毒体

卫星病毒 (satellites)

特点:单链RNA,500-2000nt 复制需要辅助病毒 与辅助病毒基因无同源性 所致疾病与辅助病毒无关 有两类:一类可编码自身衣壳蛋白 另一类为卫星病毒RNA分子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特 性 病 毒 细 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0.5-3.0
单细胞 十 D十R 十 十 十
病 毒 学
virology
3000BC,埃及孟 非思壁画中长老 患小儿麻痹症
病毒(virus)

形态最微小; 电镜下观察,结构最简单,无完整的细胞 结构,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蛋白衣壳 或包膜包绕;

严格活宿主细胞内寄生;

以复制方式繁殖。
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
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 持续感染 与肿瘤的形成关系

吸附:病毒与敏感细胞相遇,吸附在C表面; 穿入:吞饮、融合、受体结合、直接穿入; 脱壳:只有核酸进入; 生物合成: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装配与释放:宿主C破裂,破胞释放或出芽、 胞膜融合等。
吸附 (adsorption)

病毒吸附点+细胞膜特异受体

吸附是特异性的
穿入 (penetration)
非结构蛋白
病毒内——酶 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一) 复制周期
活细胞 敏感细胞 复制( replication)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从病毒进入宿 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 释放出子代病毒,成为一个复制周期。

复制周期分五个步骤
十 —
十 —
十 —
十 —
思 考 题
1 、病毒的结构。各结构有何化学组成?
有何功能? 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3 、定义:核衣壳、缺陷病毒、干扰现 象
第23章 感染与免疫
重点内容
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 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的概念; 干扰素的概念,分型,来源及抑制病 毒机理;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
容纳细胞、非容纳细胞

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 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 完整的有感染型的病毒颗粒。
2.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
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产生原因


改变宿主细胞代谢途径 竞争干扰(细胞表面受体、底物、酶) 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化学因素

温度
病毒耐冷不耐热
脂溶剂
包膜病毒敏感

pH
pH 5-9

消毒剂、氧化剂
敏感

射线和UV
敏感
耐甘油
注 意

至今未发现对病毒有
特异性抑杀作用的抗生素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生物学分类

DNA病毒 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类病毒 (Viroids)
很小 (250-400nt),单链杆状 RNA,有二 级结构; 无衣壳或包膜 ,不含蛋白质; 在核内增殖,严格细胞内寄生; 多与植物疾病相关。
第22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重点内容

掌握:基因组,衣壳,壳粒,包膜,刺突,
干扰现象的概念;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病毒的增殖。

熟悉:理化因素对毒体(virion)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病毒在细胞外 的典型结构形式,并具有感染性。

测量单位为纳米(nm,1/1000m)。
(二)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抗体增强病毒感染作用 Fab+病毒 抗体 Fc+单核巨噬细胞 2、有些病毒感染后,呈稳定状态感染,使 细胞失去某些功能或出现新抗原
3、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4、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向外 播散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有 无 临 床 症 状
翻译
蛋白质
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合成
RNA 蛋白质
逆转录酶
互补负链DNA DNA:RNA 中间体
mRNA
前病毒 整合于宿主 (provirus) 细胞 DNA
双股DNA
装配与释放 (assembly and release)
装配与释放 (assembly and release)

出芽(Budding)
形成凋亡小体—增加基因突变的机会
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细胞核
细胞核
结果:细胞转化或肿瘤形成
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
病毒科
与人类相关的肿瘤
病毒
HBV EBV EBV HHV-8 HPV亚型 HPV-16、18 HTLV-1
嗜肝DNA病毒 肝细胞癌 疱疹病毒 鼻咽癌 Burkitt淋巴瘤 Kaposi肉瘤 乳多空病毒 乳头状瘤 宫颈癌 逆转录病毒 成人T细胞白血病
壳粒
核衣壳的对称形式

螺旋对称

20面体对称

复合对称
立体 对称
螺旋 对称
辅助结构

包膜:包绕在核衣壳 外的膜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多糖及脂类。 来自宿主细胞,以出 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 释放时获得,具有保 护、吸附和致热等作 用。
辅助结构

刺突:包膜表面不同 形状的突起 (如流感 病毒)。能凝集某些 动物RBC或毒害宿主 细胞并辅助病毒的吸 附。
概念: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 的斑快。
意义: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4) 细胞凋亡 (apoptosis)
诱导因子(如病毒等)
细胞 凋亡基因激活 电泳时有 阶梯式条带
细胞膜鼓泡
细胞核浓缩
染色体DNA降解


基因产物间相互作用;
两株病毒混合感染时,装配过程发生错误形成;


无包膜病毒发生的表型混合称核壳转移;
主要表现为耐药性,抗原性等改变,基因并未改
变,改变的生物学性状不能遗传。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灭活


病毒受到理化因素作用,失去感染性; 仍保留抗原性、红细胞吸附、细胞融 合等特性。
物理因素
• 存在形式多样
线状、环状
DNA dsDNA ssDNA dsRNA RNA ssRNA 分节段RNA
• 复制方式多样 • 大小悬殊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病毒吸附蛋白(VAP) 基质蛋白 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A
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粘膜
B
垂直传播
某些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孕妇 传给新生儿或胎儿的感染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
(一) 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
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