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6期
为了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对于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筛查所具有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结合实际情况,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40例,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40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38~72岁,平均(62.36±3.12)岁;糖尿病病程5~9年,平均(6.5±1.5)年。
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37~70岁,平均(60.15±2.34)岁;糖尿病病程4~8年,平均(6.4±1.3)年。
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式的检查法,即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情况,并针对患者开展常规眼科的专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散瞳的眼底专项检查等。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则在此基础,采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来进行糖尿病的眼底病变筛查工作,具体操作如下:造影前期,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患者实施荧光素钠的过敏性试验,针对皮试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充分散瞳之后,按每千克体重计算药量取适量的荧光素钠快速地静脉注射,再通过APS-B 型号眼底荧光造影仪,对患者眼底实施造影检查,以最终的检查结果作为判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基本标准:采用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单纯型和增生型共6期。
单纯型: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生型: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积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视网膜脱离。
Ⅰ期、Ⅱ期、Ⅲ期均为非增殖性质糖尿病的视网膜类病变;Ⅳ期、Ⅴ期、Ⅵ期为增殖性质糖尿病的视网膜类病变。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诊断结果的评分情况。
②分析眼底荧光造影相对于常规的眼底检查结果的修正情况。
统计学方法:本实验使用SPSS 20.0
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 值检验计算,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评分情况: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照组糖尿病患者40例检查出有眼底病变症状出现,其中,Ⅰ期12例(17.1%),Ⅱ期10例(14.3%),Ⅲ期6例(8.6%),Ⅳ期6例(8.6%),Ⅴ期4例(5.7%),Ⅵ期2例(2.8%),实际诊断的精准率57.1%。
观察组患者58例检查有眼底部病变症状出现,其中Ⅰ期17例(24.3%),Ⅱ期12例(17.1%),Ⅲ期10例
(14.3%),Ⅳ期9例(12.8%),Ⅴ期7例
(10.0%),Ⅵ期3例(4.3%),实际诊断的精
准率82.8%。
从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所做出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可得出,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精准率较高,可达82.8%,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4,P <0.05)。
眼底荧光造影对于散瞳的检眼镜实际检查结果的修正情况: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并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疾病30例,实际修正诊断18例,实际修正率可达60%。
其中,Ⅰ期修正5
例,Ⅱ期修正2例,Ⅲ期修正4例,Ⅳ期修正3例,Ⅴ期修正3例,Ⅵ期修正1例。
由此可见,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实际检查诊断的结果修正率较高,应用价值较突出。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视网膜的病变程度通常与患者实际病程及血糖的波动情况有直接联系[1,2]。
糖尿病所诱发的视网膜病变,通常具有进行性与不可逆性等基本特征,倘若可提早发现、提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并尽早进行有效干预,则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视力水平[3,4]。
经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筛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6.083
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40例,依照就诊
顺序分成两组,每组70例。
对照组开展常规式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分析两组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的评分及修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
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筛查,采取眼底荧光的造影检查法,诊断结果的精准率相对较高,可达82.8%,散瞳
眼底的照相检查结果的修正率较高,可达60%。
故针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筛查工作,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检
查结果的精准度相对较高,可作为更具精准度的临床诊断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
康礼杰
444100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眼科
122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采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的精准率相对较高,并且,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于常规的眼底检查诊断的结果修正情况较好,这说明,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来开展糖尿病患者眼底的病变筛查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可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出最具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1]孟华锋,田志敏,李友谊,等.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5):512-513.[2]李莉芬,李发忠,邓映霞,等.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4(34):108-109.
[3]张淑清,张天资,韩立坤,等.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9(5):133-134.[4]陈艳峰,原武红,师静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13(12):599-600.
Estimation of normal hydration in dialysis patients using whole body and calf bioimpedance analysis[J].Physiol Meas,2011,32(7):887-902.[6]撖涛,孙怡宁,姚志明.人体成分分析仪设计-生物电阻抗原理的一种实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6(26):629-634.[7]曲晨,程丽静,刘春艳.生物电阻抗法评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体液分布及其在调整干体重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11):818-830.[8]周亦伦,刘惠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价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24(2):261-264.[9]刘思彤,王新颖,彭南海.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8):144-146.[10]何群鹏,龚德华.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方法的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3,22(3):272-275.
[11]Furstenberg A,Davenport parison of
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and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ssessments in Outpati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11,57(1):123.
洁度Ⅱ度检出率与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孕产妇主要阴道炎表现为真菌性阴道炎以及非特异性阴道炎等,异常清洁度对孕产妇尿常规白细胞可产生更大影响。
为了降低阴道炎感染率,需要对孕产妇加强健康宣教并保持良好生活以及饮食习惯以增强个人体质。
参考文献[1]余苗苗,崖辉,蒋国英,等.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16):3057.[2]马艳红.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与对策[J].保健文汇,2016,12(6):32.[3]刘菲.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
(9):78.
来源广泛,在发生胃食管反流病时其浓度水平所受影响较小,因此未见显著变化。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纳入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PG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PGR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PG 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提示,PGⅠ与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存在直接关系,而PGⅡ也与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存在间接的关系。
综上所述,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与血液中的PGⅠ浓度存在直接关系,PGⅡ水平浓度也通过影响PGR 而间接影响到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临床应重视血清PGⅠ和PGⅡ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1]赵建业,朱春平,李兆申.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2016,21(6):376-379.[2]乐嫣,项明洁,张华.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12-14.[3]马建刚,段乃超,贾晓菲.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荟萃,2017,32(1):46-49.
[4]陈春晓.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9):13637-13638.
(上接第119页)(上接第120页)
(上接第121页)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