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
1.物理学家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 .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D .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越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只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不变
C .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N O X +→+中,X 表示的是中子
D .根据玻尔理论,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后,其电子的动能减少
3.不断发现和认识新现象,进而理解事物的本性,这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决定的
B .原子核越大,它的比结合能越大
C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D .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 =3的能级,会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4.图甲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用从n =4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照射图乙所示光电管的阴极K 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则
A .改用从n =4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一定能使阴极K 发生光电效应
B .改用从n =3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不能使阴极K 发生光电效应
C .改用从n =4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照射,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D .入射光的强度增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
5.如图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D.铀235只要俘获中子就能进行链式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可以再分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原子结构“枣糕模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4种谱线
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从而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硏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稳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小于质子数
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必有一种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9.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需要吸收0. 89eV的能量
B.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能量为2eV的电子碰撞而向高能级跃迁
C.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6 种不同頻率的光子
D.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比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
n =2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短
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
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C .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
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
12.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
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以及从n =3、4、5、6能级跃迁到2n =能级时辐射的四条谱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对应的光子能量最大
A.四条谱线中α
H对应的光的频率最大
B.四条谱线中α
C.用能量为12.75eV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有可能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D.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原子核外存在电子
B.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
C.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
D.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16.图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5的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5种
B.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8种
C.可能辐射能量为2.86eV的光子
D.可能辐射能量为11eV的光子
17.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有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减少
B.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 eV—3.11 ev,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出电离
C.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则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3条谱线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D.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从能级n=4向n=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55eV
18.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向外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有几种能使其产生光电效应()
A.6、3B.6、4C.4、3D.4、4
19.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能级越高原子的能量越大,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越大,动能也越大
B.用动能为12.3eV的电子射向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原子有可能跃迁到n=2的能级C.用光子能量为12.3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有可能跃迁到n=2的能级
D.用光子能量为1.75eV的可见光照射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时,氢原子不能发生电离
20.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当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动能减少,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B.氢原子可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
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 .从n=4到n=1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
21.图为氢原子能级图。

现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用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13eV 的某金属,则( )
A .这些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这些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电子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C .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所有光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该金属逸出的所有光电子中,初动能的最大值约为10.62eV
22.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则(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C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23.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a 是氢原子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 可能是氢原子( )时的辐射光
A .从5n =的能级跃迁到3n =的能级
B .从4n =的能级跃迁到3n =的能级
C .从5n =的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
D .从3n =的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
2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 n =2 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a ,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b ,光a 和b 都是可见光,则
A .光a 的频率小于光b 的频率
B .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C .n=1能级的氢原子吸收14 eV 的光子后将电离
D.n=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10.2 eV的光子可跃迁到n=1能级
2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的粒子性被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所证实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所有原子发光现象
C.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原子核,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B正确;
C.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认为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光子,故C错误;
D.依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h
λ=
P
可知,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错误;
B.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子数目增加,激发的光电子数目增加,所以饱和光电流增大,B错误;
H,C错误;
C.根据质量数和质子数守恒可知X是质子1
1
D.电子受到激发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半径变大,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22
2e v k m r r
=
解得:v =
D 正确。

故选D 。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由内部自身因素决定,故A 错误;
B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则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但比结合能不一定越大,故B 错误;
C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能再分,故C 正确;
D .大量氢原子处在n =3的能级,会辐射出
233C =
即3种频率的光,故D 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A
【解析】
在跃迁的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
420.85eV ( 3.40) 2.55eV=h E ν∆=---=,此种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故发生了光电效应.A 、41410.85eV (13.6)12.75eV>E E ∆=---=∆,同样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故一定发生了光电效应,则A 正确.B 、
31411.51eV (13.6)12.09eV>E E ∆=---=∆,也能让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 错误;C 、由光电效应方程0km E h W ν=-,入射光的频率变大,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变大,故C 错误;D 、由0km E h W ν=-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决定,而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则D 错误;故选A.
【点睛】波尔的能级跃迁和光电效应规律的结合;掌握跃迁公式m n E E E ∆=-,光的频率E h ν=,光电效应方程0km E h W ν=-.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
正确;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贯穿能力最强,故B错误;C.由图可以知道,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但遏止电压是一样,说明遏止电压与光的强度无关,
故C错误;
D.链式反应需要达到临界体积才可以,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双缝干涉、单缝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所以A错误;
B.汤姆逊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所以B正确;C.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可以再分,所以C错误;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推翻了原子结构“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所以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错误;
B.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2
46
C=种谱线,故B错误;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C错误;
D.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A错误;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故选项B错误;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小于质子数,故选项C错误;
D、氢原子处于基态,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先吸收能量,向高能级跃迁,然后又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能量,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的
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故选项D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可知,E3-E2=△E,因此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1.89eV,故A错误;
B.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能量为2eV的电子碰撞,吸收1.89eV的能量而向第3能级跃迁;故B正确.
C.只有一个氢原子,则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3种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
D.结合能级图可知,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能量比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能量小,由可知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比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故D错误.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E=E m-E n(m>n)得知,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大,由E=hγ=hc/λ得知,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A B错误;从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光子能量最大值为13.6-1.51eV=12.09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hv-W0=12.09-
2.49eV=9.60eV.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图中在光的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故B正确;C.根据左手定则可得,射线甲是α粒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是β由电子组成,故C 错误;
D.丁图中的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根据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减少,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能量增加分析解答.
【详解】
一个氢原子从3n =能级跃迁到2n =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 正确.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使卢瑟福根据它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 错误;
B .比结合能是衡量原子核结构是否牢固的指标,它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 正确;
C .核力是短程力,其作用的范围是1510m -,其表现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故C 错误;
D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1个α粒子,根据质能方程知:
()2212322E mc m m m c ∆=∆=+-
故D 错误。

故选B 。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频率最大的光子对应的能量最大,即跃迁时能量差最大,故氢原子从n =6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频率最大,即δH 对应的光子能量和光的频率最大,故AB 错误; C .氢原子的能级图得到,n =4的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为
()410.85eV 13.6eV 12.75eV E E E ∆=-=---=
所以用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n =4的激发态上去,故C 错误;
D .大量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23C 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
D 正确。

故选D 。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β衰变时β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部发出来的,不是由原子核外的电子释放出来的,故A 错误;
B .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即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时,光电效应才能产生,故B 错误;
C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电子与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线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C 正确;
D .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 错误。

故选C 。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根据2510C =,所以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10种,故AB 错误;
CD .辐射的能量一定等于两能级差,由图可知,从n =5跃迁到n =2过程中辐射的能量为
2.86eV ,故C 正确,11eV 的能量没有任何两个能级差,故D 错误.
故选C 。

1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一群氢原子从4n =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任意两个能级间跃迁一次,共能
辐射24
6C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小,故A 错误;因为紫外线的光子能量大于3.11eV ,氢原子处于n=3能级吸收能量大于等于1.51eV ,即可发生电离,知最低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 正确;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因为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所以只有n=4跃迁到n=1,n=3跃迁到n=1,n=2跃迁到n=1的光子能够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3条,C 正确;逸出功等于 3.4013.610.2eV -+=,从而n=4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0.8513.6eV 12.75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012.7510.2 2.55km E hv W eV eV =-=-=,D 正确。

考点:考查了原子跃迁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可以释放24C =6种不同能量的光子,从n =4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2.75eV ,从n =4跃迁
到n =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eV ,由n =4跃迁到n =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eV ,从n =3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2.09eV ,从n =3跃迁到n =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1.89eV ,由n =2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0.2eV ,可见有4种光子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所以有4种频率的光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越高原子的能量越大,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越大,根据22
2e v k m r r
= 可知动能越小,选项A 错误;因12.3eV 大于n =1和n =2之间的能级差10.2eV ,则用动能为12.3eV 的电子射向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原子有可能跃迁到n =2的能级,选项B 正确;因12.3eV 不等于n =1和n =2之间的能级差,则用光子能量为12.3eV 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光子不能被氢原子吸收,则氢原子不能跃迁到n =2的能级,选项C 错误;用光子能量为1.75eV 的可见光照射大量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时,氢原子能发生电离,选项D 错误.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半径减小,由22
2e v k m r r
=可知,电子的动能变大,由于辐射光子,则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选项A 错误;
B. 氢原子可能辐射246C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B 错误;
C. n =4跃迁到n =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eV ,n =3跃迁到n =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eV ,n =4跃迁到n =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eV ,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eV ,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故C 正确;
D. 从n =4到n =1能级差最大,则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D 错误.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学组合公式2
C n ,求出氢原子可能辐射光子频率的种数;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高;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分析电子动能的变化。

【详解】
A .根据2
4C =6知,这些氢原子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故A 错误;
B .这些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总能量会减小。

故B 错误;
C .氢原子由n =4跃迁到n =3产生的光的能量:E 43=E 4﹣E 3=﹣0.85﹣(﹣1.51)=0.66eV <
2.13eV ,所以不能使逸出功为2.13eV 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故C 错误;
D .氢原子由n =4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最大能量为13.6 eV ﹣0.85eV=12.75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入射光的能量越高,则电子的动能越大,初动能的最大值为:
E km =12.75 eV ﹣2.13 eV =10.62eV ,故D 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氢原子的跃迁及其应用,较为简单。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E m -E n =h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E k -E n =hν2,则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有E k -E m =(E k -E n )-(E m -E n )=hν2-hν1,因红光的能量小于紫光的能量,故能量降低辐射光子;故B 正确,ACD 错误;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谱线a 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波长大于谱线b ,所以a 光的光子频率小于b 光的光子频率。

所以b 光的光子能量大于n=4和n=2间的能级差。

n=3跃迁到n=2,n=5跃迁到n=3的能级差小于n=4和n=2的能级差。

n=5和n=2间的能级差大于n=4和n=2间的能级差。

故A 、B 、D 错误,C 正确。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跃迁规律可知从4n =向2n =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大于从3n =向2n =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则可见光a 的光子能量大于b ,所以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A 错误.
B .根据跃迁规律可知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差,从4n =的能级向3n =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于a 光子的能量,不可能为紫外线,B 错误;
C .因为基态氢原子能量为-13.6eV ,所以n=1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4 eV 的光子后将电离,C 正确.
D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会跃迁到高能级,所以不可能从2能级跃迁到1能级,D 错误.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
B.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列特征,并没有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故B错误;
C.根据波粒二象性可知,干涉条纹亮的地方就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故C正确;
D.根据
h
p
λ=,可知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D正
确;
不正确的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