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推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ent Parent society
31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新时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校范围内对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提高,提高的方法是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活动,同时,这些心理活动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支撑的。

(俞国良,侯瑞鹤,2015)。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实现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工作不断的加强,不论是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是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实践活动以及预防干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任其平,2019)。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不清晰、主题不明确以及作用和功能定位不准确等,它们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造成的危害也是明显的。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层面,迫于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严重,我们着实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国内的大部分心理健康服务都是在问题发生后需要解决时才进行的(李小鲁,宋翎,2010),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大,从而爆发,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不清晰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乃至整个氛围都只是单纯的在针对少数有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问题的学生,而不是注重对整体学生的关注,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理念在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全方位渗透。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不明确
因时代、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等差异均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内容上需要整体考虑。

现实情况是,确实有不少学校选择生活、学习、升学择业等主题和内容,但是整体上不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的确相对我国发展的更加成熟。

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综合模式是以人的发展为理论基础,指向生活生涯发展,有严格的组织结构和实施步骤,具有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不一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也参差不齐,自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出台后,在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的中小学大部分都更加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同时,对于心理活动室的建设也更加注重,甚至对此还进行了大量研究,活动室的硬件、软件以及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提升(刘月红,2011)。

但在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之外的农村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服务始终处于空白阶段或者起步状态,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人员,也缺乏完备的硬件设施(李海萍,
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推进
安志琴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新时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
重要的促进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实现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国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理论不清晰、主题不明确、专业化水平不一以及体系管理模糊等问题,这些实际工作应用中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心理学专业学者研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育资源,也需要编制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同时我们更需要强化心理辅导及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以及完善危机干预与预防服务工作等。

关键词: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013)。

2 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发展具有共同点,其在我国大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正是西方国家曾经经历过的阶段。

这样的阶段需要急速的进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刻不容缓。

2.1 研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育资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有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方面,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2013)要中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内容需要包括情感教育、责任教育、正确认识自我、自我探索和成长以及社会情绪学习等,这些内容是每个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我们的任务就是怎么样更系统性、层次性的展示不同的教学活动主题。

另一方面、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和呈现形式要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通过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结 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心理训练、心理自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正向的心理体验。

2.2 编制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
在我国早期,学校所用到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大多是将国外的测评工具结合国内的被试进行数据修订,在建立常模之后再使用。

但是,随着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仅借助这种方式无法准确的进行测评,我们非常需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以我国学生为基准编制的测评工具。

目前我国心理学研究者确实在努力推进这一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课题组编制了教师心理健康量表以及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标准化评价量表等。

总之,编制一系列权威的、标准化的、适合中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是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2.3 强化心理辅导及心理辅导室的建设
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与辅导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危机干预,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但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工作当中,需要工作者有过硬的理论学习、经验积累,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且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识别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进一步提供专业支持或及时转介到专门的医院,也就是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前移,减少危机事项出现的概率。

心理辅导室的场所、需配有的设备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等要达到一定水平的普及率。

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形式,例如个别辅导和咨询、团体及小组辅导、同伴互助、朋辈辅导等。

提高心理辅导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也很至关重要,
319
典型说话
2020年第11期
在这一方面,可以参考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经验:通过阶段式培养目标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行为主义的指导作为培训方法;充分的培训时间和对实习环节的重视;多方法、综合性的评估以及规范资格认证制度的保障等,这些都是对我国的启示。

2.4 完善危机干预与预防服务工作
学校日常危机干预工作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初级预防,即针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后是二级预防,即对正在或已经遭受各种严重的心理创伤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或者让家庭学校进行关注;三级预防,指的是已经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应该直接进入危机干预程序或者转介。

我们在做好上述日常危机预防的同时,更需要提升对危机的应对效率。

学习危机干预工作者对于经历过自杀、意外事故、精神分裂等危机事件的学生,需帮助他们有效面对危机事件以及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所以为了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响应,停工支持和帮助,有必要建立危机联动机制。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理论不清晰、主题不明确、专业化水平不一以及体系管理模糊等问题,这些实际工作应用中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心理学专业学者研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育资
源,也需要编制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而且我们更需要强化心理辅导及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以及完善危机干预与预防服务工作。

在实践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开始倡导遵循积极取向、生态化取向以及发展性取向,然后逐步实现和国家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理念的接轨。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36(08):125-132.
[2] 任其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为与可为——基于生态文化的视角[J].江苏教育,2019(16):7-10+13.
[3] 刘月红.近十年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5):42-44.
[4] 李海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1):49-52.
[5] 李小鲁,宋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J].高教探索,2010(02):107-111.
[6] 宋晓东,施永达.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6):59-61.
[7] 叶一舵.台湾高校“教训辅”三合一学生辅导体制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05):74-77.
(上接第316页) 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团队需要向职能型团队发展,自制型教学团队管理简单、操作灵活,对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商讨、整合,可以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成效等方面利用数据实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第三,树立典型特征的优秀个人和团体。

学生自我主体性特点和自我创造性特征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加大研究力度,以新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引导。

以北京大学的思政教学改革为例,他们在2015年举力了校园网络文化节,通过广泛征集点赞的方式,选树了一批体现网络时代特征的优秀个人和团体,使“网络新青年”的标准和形象更加具象化,也使得工作效有效覆盖面由“现场场域”向“网络场域”全面延伸。

第四,思政教师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技能。

思政教育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前瞻意识和紧迫意识,这也要求思政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己对于问题研究和理论思考深度的学习,以全局性、系统性的发展创新,全面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

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结合辅导、咨询等手段,帮助他们梳理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和生活,以短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和总结,有助于学生与社会间的
互动,在经验交流、平等沟通及资源共享方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凤.短视频App 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运营模式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08-110.
[2]周南江.“短视频+”在高职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40-41.
[3]李晶.新媒体视域下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127-128.
[4]王烨.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
[5]冯晓临. 短视频: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尝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24(010).
[6]张燕.“抖音”短视频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8(02):2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