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
教课方案(人教版)
5.综合与实践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绿色出行。

教材P105—— 106 页内容
复习目标:
1.经过教课掌握与环保有关的数学识题的解决方法,
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经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识题研究,理解绿色出
行的意义。

3.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要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
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选用解决问题的实用信息。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建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105 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人车越来
越多的今日,我们一定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愈来愈
多的不良影响,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阅读 105 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
(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认识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
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如何解决?
(3)阅读第 1 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问题?如何解决?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首知识,展现沟通
(一)小组合作议论合作沟通
(二)学生报告展现,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学生报告,老师逐个指导解答
1.爸爸家到单位的行程:20×(45÷60)=15(千米)
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行程: 30×( 30÷ 60)=15(千米)
小明家离学校的行程:50× 15=750(米)
2.15000× 160=2400000(克)=2400(㎏)=2.4(吨)
2.4× 49620000≈ 2.4×50000000=120000000(吨)
三、达标检测,反应改正
(一)达标练习
1.达成 P106 第 2、3、 4 题。

2.阅读 106 页的“你知道吗?” 认识“绿色通行” 和“同比和环比”的观点。

(二)讲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如何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北京五日游。

教材 P107—— 108 页内容复
习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旅行中的有关实质问题,并能依照实质状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在对照、解析、观察和思想等活动中,培育学生的立异意识和实践本事,培育学生善于多角度考虑题目的意识和决议本事。

复习要点:如何计划安排最省钱。

复习难点:理解合理花费与节俭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建情境,引出问题。

快放暑期了,小明期望与爸妈参加“北京五日游” 。

爸爸和妈妈把这个旅行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 107 页)
(1)要研究出一份合理的方案,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
的准备?应依照什么原则?
(2)用什么方法查问确立要旅行的项目和检查各样项
目的花费?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首知识,展现沟通
(一)小组合作议论合作沟通
散发“北京五日游”计划表给每个小组,分组议论拟订
合理的旅行计划。

初步制定包含各项花费的估算工作、日程
安排、必备行李等内容的计划
(二)学生报告展现,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1.依据学生报告归纳各项所需花费主要包含行、住、食、游、购等五个项目,并睁开议论。

2.怀疑
(1)假如你去买票,你会怎么买?
(2)旅店的选择
最正确方案:从地图中观察得悉,火车站在崇文区,离天
安门、故宫、天坛都不远,并且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可在
邻近选择。

(3)出门在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4)安排详细旅行线路。

(5)预计一下购物的地址和内容及花销
(6)还有其余准备工作吗?(出发时间、必备行李、
旅途安全等)
3. 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达成课本107 的表格
4.方案沟通
5.制作估算花费。

交通住宿餐饮市内交通景点门票其余共计
6.阅读 108 页小明设计的旅行计划,把自己设计的旅行
计划与小明的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长处和不足,如何改
进。

三、讲堂总结
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与同学
们分享的?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邮票中的数学识题。

教材P109—— 110 页内容
复习目标:
1.认识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
道确立邮资的两个要素。

2.经历研究确立邮资、依据信件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
程,培育学生的归纳 =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复习要点:建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难点:理解确立信件邮资的方法,研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课准备:邮票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建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邮票并指引学生观察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师:上边这些邮票都是一般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课本 109 页)
(1)一封信不到 20 克,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2)一封信有 45 克,寄往外处,如何贴邮票呢?‘
(3)国家邮政局对于信件邮资的收费标准表中的“资
费标准”、“计费单位” 、“首重”、“续重”、“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4)假如邮寄不超出 100 克的信件,最多只好贴 3 枚邮票,只用 80 分和 1.2 元的邮票能知足需要吗?假如不可以,请你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知足需要?
(5)假如想最多只用 4 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全部
不超出 400g 的信件的资费,除了 80 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你以为还需要增添什么面值的邮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首知识,展现沟通
(一)小组合作议论合作沟通‘
(二)学生报告展现,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指引学生依据自习提示报告,老师逐个指导学生设计表
格进行解答,要点讲( 4)、( 5)
指引学生研究理解(4)
1.不超出 100g 的信件,需要多少资费?
(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
(2)指引列表描绘。

2.只用 80 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 分 1.2 元
两张:80 分× 2= 1.6 元 1.2 ×2= 2.4 元 0.8 + 1.2 = 2.0 元
三张: 0.8 ×3= 2.4 元 1.2 × 3=3.6 元
0.8× 2+1.2=2.8元1.2× 2+0.8=3.2元
3.你以为能够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1)学生自行设计各样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知足需
要。

指引学生研究理解( 5)
400克之内的信件依照邮政有关花费规定,能够当作几
部分的构成?所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状况?
指引学生设计的表格以下:首重 100 克之内的付费方法付邮资治通资:
1~2021~4041~6061~8081~100
本埠
外埠
续重在 101 克— 400 克之间的付费方法付邮资:101~200201~300301~400
本埠
外埠
小结:支付邮资费,固然知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好多,
可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刊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适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这样,进而确立合
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达标检测,反应改正
(一)达标练习
1.一封信重 55 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
多少钱?
2.一封信重 388 克,寄给外处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3.有 2 张 80 分和 2 张 1.20 元的邮票,能够支付的资费
有多少种?
(二)讲堂作业
1.一封信重 50 克,寄给外处,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 135 克,寄给外处,需要付邮资多少钱?寄
给本市呢?
(三)讲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如何研究的?还有什么疑
问?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风趣的均衡。

教材 P111—— 112 页内容复
习目标:
1. 使学生经过实验,发现左侧的棋子数×刻度数=右侧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发现“棋子数×刻
度数”的积不变,明确“右侧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
比率关系,加深对反比率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学
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要点:均衡规律的追求。

复习难点:领会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反比率关系。

教课准备:竹竿、塑料袋、棋子。

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平均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

(长约1)
2.在竹竿中点的地点打个小孔并栓上绳索。

3.从中点开始每隔 8 ㎝做一个记号。

(或刻小槽)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
什么叫反比率?举例说明两种有关系的量成反比率?
2.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
方,如何放棋子才能保持均衡?
假如左右放入相同多的棋子,它们挪动到什么地点才能保持均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左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3 上,放 4 个棋子,右侧的
塑料袋在刻度 4 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均衡?
( 3)假如左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6 上放 1 个棋子,右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3 上放几个呢?在刻度 2 上呢?你有什么发现?
( 4)问题:左侧在刻度 4 上放 3 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侧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均衡呢?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首知识,展现沟通
(一)小组合作议论合作沟通‘
(二)学生报告展现,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指引学生依据自习提示报告,老师逐个指导归纳:
发现一:要保证竹竿均衡:中点左右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地点到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发现二:左侧的棋子数×刻度数=右侧的棋子数×刻度数
学生发现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
时,竹竿才能保证均衡。

小结:当左侧的刻度数和棋子数的乘积一准时,右侧的
刻度数和棋子数成反比率关系
三、达标检测,反应改正
(一)达标练习
1.填空
以下图:
( 1)左侧刻度 3 处挂 6 个棋子,右侧刻度 2 处应挂()个棋子才能均衡。

(2)左侧刻度 1 处挂 3 个棋子,右侧挂 1 个棋子,应挂在刻度()处才能均衡。

(3)要保持均衡,同一侧的刻度和所挂的棋子数成()
比率。

2.从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端点画高,把下底分别分为 1:
3 两段,下底长80 ㎝,并且高等于下底的。

求梯形的面积。

(二)讲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
问?
板书设计:
风趣的均衡
左侧的棋子数×刻度数=右侧的棋子数×刻度数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
均衡。

当左侧的刻度数和棋子数的乘积一准时,右侧的刻度数和
棋子数成反比率关系
教课反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