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
为评价目标,从实践教学过程、师资、环境以及质量监控四个方面,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PLS-SEM统计技术验证了该
指标体系对评价目标的显著作用,以潜变量路径系数与显变量载荷值为输
入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赋权。
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教育质
量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有利于
提升其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偏最小二乘法;熵值法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高校的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成为高等
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是
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1]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潘懋元等认为必须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
作运行机制,发展校内外的实训中心和基地,在边讲边做中提升学生的应
用创新能力。
[1][2]但在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
价标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指导应用型本科实践
教学相关设施建设,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难以对应用型课程的实践教
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
标体系成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
从
整体上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实践教学体系
的构建,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3][4][5];
二是分析其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包括相关软硬件的投入、师资保
障以及制度保障等。
[6][7][8]这对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但是,在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标准的相关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对学生满意度的关注不够
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
在以
往的研究文献中,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目标多采用能力导向的标准,如郑
春龙、余建潮等人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课
程体系[9][10]。
从本质上来看,高等教育属于服务行业,其教学质量的
高低最终需要由其服务的对象来进行评价。
部分学者已开始关注在教学质
量评价中,建立学生满意度为导向的研究体系。
Selim等面向学生满意度
来测度高校的服务质量。
[11]龚放明确提出,应将学生学习的“投入度”
和教师教学的“满意度”纳入本科质量评教体系中。
[12]孙友然等建立了
基于SEM的实践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
[13]但以学生满意度为目标导
向的、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2.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研究多侧重定性分析
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丰富。
付星、
蔡红梅等基于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14][15]舒予、陈承等研究了高校科研质量指标体系。
[16][17]在实践教学方面,刘元林讨论了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18],但属于定性分析,并未涉及具体的评价指标分析。
虽然刘福成等研究了
MBA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19],但该标准难以适用于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
质量评价。
总体来看,以往研究缺乏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的定量分析,不利于科学评价其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并难以横向和纵向比
较不同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质量。
此外,现有的定性分析研究中,对于
高校的质量体系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支撑,使得
在最终的评价效果上难以确保其科学性。
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研究,应从学生满意度的
视角出发,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度。
在实践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本文主要从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
对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项进行赋权两方面展开。
二、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开发基于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量表;其次,采用PLS-SEM统计技术,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以及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进行验证
分析;最后,根据PLS-SEM统计验证结果,确立以潜变量为一级指标、显
变量为二级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质量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王济川等认为,研究者在构建调查量表的时候,除了依据统计标准外,应充分考虑量表设计的理论基础[20]。
因此,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
从实践教学过程、师资、环境以及对三者的质量监控四个方面,构建基于
学生满意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构建
(1)构建量表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首先通过专家访谈法,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从实践教学
过程(γpro)、实践教学师资(γteachers)、实践教学环境
(γenviro)、实践教学质量监控(γquality)四个方面潜变量构建4
个一级指标,并初步构建了涵盖25个二级指标的量表体系。
量表采用Likert的五级量表测试,从1-5分分别为“完全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完全满意”。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型高校的实
践教学质量,因此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2760
份问卷,回收1576份。
剔除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646份,回收
率57.1%,有效率40.99%。
(2)基于PLS-SEM统计技术的指标体系验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影响的显著性,本研究采用PLS-SEM统计技术,对问卷信度、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进
行验证,剔除了显变量的outerloadings值低于0.7阈值的指标项,最终
得到涵盖18个二级指标的测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问卷信度分析多采用Cronbach’α和CR值衡量,根据Hair等给出
的经验标准,该值大于0.7说明问卷的内部信度很好,测量指标具有高可
靠性。
问卷的效度分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聚合效度,用于表示潜变
量对所属指标的解释力,一般用AVE值或每个测量指标的outerloadings
值测量;二是区分效度,用于分析不同潜变量之间的差异性,可用
Fornell-Larckercriterion方法来测度。
[21][22]从表2可以看出,本
研究的Cronbach’α值或CR值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
致性,同一潜变量下的显变量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所有潜变量的AVE值
均大于0.5的阈值水平,说明问卷的聚合效度良好。
此外,区分效度的的
检测结果显示,对角线中AVE值的平方根皆大于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模型内部各潜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良好。
三、测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1.熵值法
指标赋权方法一般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在以往的教学质
量评价体系研究中,专家打分法、AHP等主观赋权法使用较多[23],但主
观赋权的随意性较大、指标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再现性低,不利于后续
相关研究的验证。
因此,陈承等学者在研究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尝试采用客观数据因子得分系数来赋权。
[24]由于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问卷
调查,通过PLS-SEM统计分析,已形成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数据结果,因此,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相关权重。
“熵”在信息领域,被用于表征信息的不确定性。
通常信息的不确定
性程度与信息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由此,熵值大小可以用来描述评价过程
中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
2.应用熵值法与PLS-SEM分析结果的权重计算
在PLS-SEM统计分析中,各外生潜变量(一级指标)的路径系数大小,反映其对内生潜变量(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25],而显变量(二级指标)的outerloadings值则反映了显变量与其测度的外生潜变量的相关程度[26]。
为了客观评价和分析各一级和二级指标在以学生满意度为导向的实
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将PLS-SEM统计技术的分析结果,
作为熵值法的输入数据进行权重计算。
具体来说,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
外生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以及显变量的outerloadings值,作为熵值法的
初始数据,并运用公式(1)和(2)分别计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熵值和权重。
经过以上的计算步骤,可以得到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
其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实践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视角出发,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构建了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从构建指标的理论基础来看,本研究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确保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指导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
二是从构
建方法来看,本研究首先进行基于PLS-SEM的验证分析,确保了构建的一
级与二级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显著关系;在指标赋权上,采用了客
观赋权的熵值法,并采用PLS-SEM分析的路径系数与测量指标的outerloadings值,作为权重测度的输入数据,克服了主观赋权的随意性
和重现性差的问题,对相关领域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三是从实践意义上看,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
于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有利于高校实践
教学水平的横向比较和纵向研究,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实践教学
水平,提升学生满意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构建的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应用型本
科高校,对于其他类型高校,该指标体系是否具有通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进一步的研究中,可采用该指标体系构建与赋权的方法,进行不同类
型高校间的比较分析与验证,提高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与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