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发展现状堪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发展现状堪忧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吴荣华
摘要: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担忧。
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找出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根源,对症下药,以求取得较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缓释压力
经调查发现,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另外自卑、妒忌情绪明显等也较为突出。
许多事例表明:现在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了,应当受到高度关注。
对此我们要找出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根源,对症下药,求得较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教师的心理问题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
教师心理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学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挑战。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形势下,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就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
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似乎本来应该由社会和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全部都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教师的工作会受到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方方面面的评价,评价者的众多,必然带来评价标准的多样,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
譬如学生更多在意的是老师的课是否生动有趣,而家长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学校领导希望每个教师都有水平受学生欢迎,而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只凭听一两节课就断然对教师做出评价。
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
3、教师心理问题也源于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
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甘愿吃苦,无私奉献”一直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耐得住清苦。
但现在教师这一职业普
遍存在着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4、过重的工作压力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目前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一般说来,农村中学教师比城市负担重。
在这种压力之下,目前种中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而病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身体一旦发生某种病变,就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的智力活动及行为出现异常反应。
而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又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的智力活动及行动出现异常反应。
而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又会成为各种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两者互为因果,陷入恶性循环。
(二)、农村中学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缓释
由此可见,农村中学教师心理疾病的成因,除了客观因素外,还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
因此,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克服心理困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
1、认知自我,调整心态。
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件,而是起于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与教师本人认识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淡泊名利,完善人格。
教师要将时代的挑战视为一种动力,将超越自己看成化解压力的良药,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面前作出积极的应对,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
那么压力就会转化成动力,教师就能在新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过程中,永葆教育生命的活力。
2、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的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
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人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
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固定”在这样的事物或情境上,因此注意和紧张就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
当情绪处于高度紧张时,转移注意不失为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转移注意,就是指人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使意识离开引起人们紧张情绪的刺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
当人们变换活动方式时,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就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了,人的情绪也就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情绪状态了。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
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痛苦。
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3、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
同样的事件或刺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
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
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
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做敢为。
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
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再次,教师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
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总之,教师自我调节至关重要,当意识到自己心里不快时,首先要提高自己对教育工作本身的认识,淡薄功利之心,从学生的成长、自身的提高中吸取精神快慰,从集体活动、同志交往、领导关怀中获得人情的真挚与美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我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忙中求乐,享受生活,快乐工作。
参考文献:
2、《教育信息报》:浙江教育报刊社。
3、《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叶奕乾主编。
4、《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王尚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