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核心知识点之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核心知识点
七年级 上册 一 经纬网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两极稍扁、赤道略鼓__的不规则__球__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__6_371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4 万__千米,表面积约__5.1 亿平方千米。 3. 经线特点:南北为经线,__半圆均等长__,指示__南北__向。 4. 纬线特点:东西为__纬线__,独成__平行圆__,__赤道__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__东西__向。 5. 经、纬度 (1)经度的判读: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0°经线和 180°经线无东西经度之分。 (2) 高 、 中 、 低 纬 度 的 划 分 : __ 60 ° ~ 90 ° __ 为 高 纬 度 地 区 ; __ 30 ° ~ 60° __ 为 中 纬 度 地 区 ; __ 0° ~ 30° __为 低 纬 度 地 区 。 6. 半球划分 (1)东西半球划分:以__20°W 和 160°E__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160°E 以东、20°W 以西为西 半球。 (2) 南 北 半 球 划 分 : 以 __ 0° __纬 线 (赤 道 )为 分 界 线 , 0° 纬 线 以 北 为 北 半 球 , 0° 纬 线 以 南 为 南 半 球 。 7. 特殊经纬线 (1)0 ° 经 线 : 即 __ 本 初 子 午 线 __, 是 __ 经 度 __ 的 起 始 线 。 (2)180 ° 经 线 : 与 __ 国 际 日 期 变 更 线 __ 大 体 一 致 。 (3)0 ° 纬 线 : 即 赤 道 , __南 北 __ 半 球 分 界 线 , 是 最 大 的 __纬 线 圈 __ , 也 是 纬 度 的 起 始 线 。 (4)23. 5 ° 纬 线 : 南 、 北 回 归 线 , __ 温 带 和 热 带 __ 的 分 界 线 , 太 阳 直 射 地 表 的 最 南 、 最 北 界 线 。 (5)66. 5 ° 纬 线 : 南 、 北 极 圈 , __ 温 带 和 寒 带 __ 的 分 界 线 , 有 无 __极 昼 、 极 夜 __ 现 象 的 界 线 。
四 海陆分布 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占__29%__,海洋面积约占__71%__。概括地说,__“三分陆地,七分海洋”__。 2. 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__北__半球、__东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南__半球、__西__半球。任意等分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 都 __ 大 于 __ 陆 地 面 积 。 3. 七大洲的面积(口诀):由大到小依次为__亚非北南美__,__南极欧大洋__。 4. 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 (1) 赤 道 穿 过 的 大 洲 : __ 非 洲 __、 亚 洲 、 __ 大 洋 洲 __ 、 南 美 洲 。 (2) 北 回 归 线 穿 过 的 大 洲 : __ 非 洲 __ 、 亚 洲 、 大 洋 洲 、 __ 北 美 洲 __ 。 (3) 南 回 归 线 穿 过 的 大 洲 : __ 非 洲 __、 __ 大 洋 洲 __ 、 __ 南 美 洲 __ 。 (4) 北 极 圈 穿 过 的 大 洲 : __ 亚 洲 __ 、 欧 洲 、 __ 北 美 洲 __ 。 5. 各大洲分界线 (1) 亚 洲 与 欧 洲 的 分 界 线 : __ 乌 拉 尔 __山 脉 —乌 拉 尔 河 — 里 海 — __ 大 高 加 索 __ 山 脉 — 黑 海 — __ 土 耳 其 __ 海 峡 。 (2) 亚 洲 与 非 洲 的 分 界 线 : __ 苏 伊 士 __运 河 。 (3) 南 、 北 美 洲 的 分 界 线 : __ 巴 拿 马 __运 河 。 (4) 欧 洲 与 非 洲 的 分 界 线 : __ 直 布 罗 陀 __ 海 峡 — __ 地 中 海 __ 。 (5) 亚 洲 与 北 美 洲 的 分 界 线 : __ 白 令 __海 峡 。 6. 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__太平洋__、大西洋、印度洋、__北冰洋__。 7. 四大洋的特点 (1)__ _太 平 洋 ___ 是 面 积 最 大 、 深 度 最 深 的 大 洋 。 (2)__ _大 西 洋 ___ 是 世 界 第 二 大 洋 , 形 状 略 呈 “ __ _S ___” 形 。 (3)__ _印 度 洋 ___ 大 部 分 地 处 热 带 , 全 部 位 于 东 半 球 。 (4)__ 北 冰 洋 ___ 是 面 积 最 小 、 __ _跨 经 度 最 广 ___ 、 纬 度 最 高 的 大 洋 。
二 地球运动 1. 地球运动方向:自转和公转都是__自西向东__。 2. 地球运动周期:自转一周是__一天__(约 24 小时);公转一周是__一年__(约 365 天)。 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__时间差异__(地方时)、太阳东升西落。[副题 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__四季的更替__、昼夜长短的变化、__五带的划分__。 5. 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日(__3 月 21 日__前后)和秋分日(__9 月 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__前后)太阳直射__赤道__;__夏至日__(__6 月 22 日__前后)太阳直射__北回归线__;__冬至日__(__12 月_22 日__前后)太阳直射__南回归线__ 。 6. 太阳直射次数:纬度≤23.5°__有__太阳直射现象,一年内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各__1__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__2__ 次。 7.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变化 (1) 太 阳 直 射 的 半 球 __ 昼 长 夜 短 __ , 纬 度 越 高 昼 越 长 , 夜 越 短 。 (2) 太 阳 直 射 点 北 移 , 北 半 球 昼 变 __长 __ , 南 半 球 昼 变 __ 短 __ ; 太 阳 直 射 点 南 移 , 北 半 球 昼 变 __ 短 __ 、 南 半 球 昼 变 __ 长 __。 8. 极昼极夜现象 (1) 极 圈 及 其 以 内 地 区 (纬 度 ≥ 66.5 ° )有 极 昼 、 极 夜 现 象 ; (2) 夏 至 日 北 极 圈 及 其 以 北 地 区 有 __ 极 昼 __现 象 , 南 极 圈 及 其 以 南 地 区 有 __ 极 夜 __ 现 象 ; (3) 冬 至 日 北 极 圈 及 其 以 北 地 区 有 __ 极 夜 __现 象 , 南 极 圈 及 其 以 南 地 区 有 __ 极 昼 __现 象 。 9.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__3、4、5__月为春季,__6、7、8__月为夏季,__9、10、11__月为秋季,__12、1、2__月为冬季;南半球与 北 半 球 的 季 节 __ 相 反 __。 10. 五带的划分:热带在__南、北回归线__之间;温带(北温带、南温带)在__回归线与极圈之间__;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在__极圈__ 内。
三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山峰之间,形似马鞍;多线重合,陡崖攀岩;线条闭合,高山低盆。 2. 河流流向
1
(1) 在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中 , 河 流 发 源 于 __山 谷 __ , 由 高 处 流 向 低 处 。 (2) 判 断 河 流 流 向 , 一 般 依 据 指 向 标 来 判 断 , 没 有 指 向 标 时 依 据 __“ 上 北 下 南 , 左 西 右 东 ” __ 来 判 断 。 3. 坡度判读:等高线__密集__的地方为陡坡,等高线__稀疏__的地方为缓坡;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地势起伏越大;反之, 坡度越缓,地势越平坦。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爬山选__缓坡__,瀑布在__陡崖__;修路选择__穿过等高线条数较少的线路__;修水电站要选__坡度大、高 度相差大、有河流流经的地方(如陡崖处)__;野外宿营要选择__等高线稀疏,且离山谷较远的地方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