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学习内容及知识解析
一、四大发明
1.纸的发明
西汉时我国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租糙。
105年,东汉蔡伦独创新意,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这种纸原料易得,且纸张质地细腻。
汉和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这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751年,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
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中国的指南针在12 世纪末至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当时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等,威力巨大。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在12、13 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14 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印刷术的进步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 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排版印刷后可拆散保存,反复使用。
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学习思考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
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鲁迅的话?
解答我们在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时候,既要看到其辉煌灿烂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
鲁迅先生的评价是:由于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鲁迅先生的评价虽然有些偏激,却说明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对科技推进社会进步的束缚作用。
二、中国古代的实用之学
1.数学
中国古代很重视数学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表和算筹计数法,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价廉物美。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天文学
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不少朝代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3.历法与农学
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历来备受重视,成果丰硕。
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
秦汉以后,我国历法越来越精确。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农政全书》参照吸收西方农业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4.医学
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学习思考
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
解答促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
(6)科学家本身: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符合现代科学原则。
这是记录在《论语•为政》中的孔子的话。
全句是:“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大意是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
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施行,就能减少懊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说的话,见于《论语•为政》。
原文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是说,由啊,我告诉你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但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如荀子强调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
《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中国古代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史料解读
材料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应当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
解答李约瑟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把人本身作为研究的唯一对象,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究和技术
的推广。
李约瑟的这段话虽然有些偏颇,却指出了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的弊端。
疑难解析
一、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1.重经验,轻实验。
主要是整理古籍和总结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重综合,轻分析。
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重实用,轻理论。
直接满足于实际需要,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4.重农业,轻工商。
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二、与西方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
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3.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而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
4.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西方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而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则不断强化。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的科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然而,无论是相对于欧洲还是相对于以往,16 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
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