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秦汉试题及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史(秦汉)试卷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1×1.5`×34=51`)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回答:
1.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民族和区域之间联系的加强
C.人民渴望统一
D.秦国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2.秦国统一下列地区的正确顺序是:()
①.灭掉东方六国②.统一西南地区
③.取得河套地区④.统一越族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3.秦朝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要依据是:()
A.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它加强了民族和地域之间的联系
C.它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
D.它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5.秦朝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有:()
①.黄金②.白银③.铜钱④.铁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6.秦朝对教育严加控制,教师和学习的内容分别是:()
A.知识分子、皇帝的诏令
B.法家人士、法家著作
C.各级官吏、秦朝法律
D.各级御史、秦国的史书
7.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守
8.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9.秦朝政府有效管辖今天的香港、澳门地方的郡县是:()
A.桂林
B.南海
C.广州
D.象郡
10.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中,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的是:()
A.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
B.实行土地私有制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两汉时期的政治清明、经济恢复表现在“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据此回答:
1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核心是:()
A.增加劳动力,刺激农业生产
B.减轻刑罚,缓和社会矛盾
C.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
D.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
12.“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C.完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13.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光武帝:()
A.恢复了汉朝政权,实现了社会的安定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
D.提倡节约,惩办了贪官酷吏
14.与西汉“休养生息”相比,“光武中兴”明显的不同点是:()
A.释放奴婢
B.提倡节俭
C.轻徭薄赋
D.整顿吏治
15.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和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
动相类似,但却造成“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根本目的不同
B.用人标准不同
C.背景条件不同
D.实施手段不同△.两汉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此回答:
16.汉朝农业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表现在:()
①.推广代田法和区种法②.耧车的出现
③.学会水稻育移技术④.优选种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对推广代田法和区种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有:()
①.汉明帝②.赵过③.汜胜之④.崔寔
18.两汉时期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是:()
A.粟、黍
B.粟、稻
C.稻、麦
D.粟、麦
19.东汉时一西域商人到洛阳经商,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①.他穿着棉布衣服②.沿途见农民在用水排灌溉
③.在洛阳的“市”见到羊毛织料④.洛阳的小盐贩随处可见
⑤.他还买了产于越南的象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关中地区又是其中心之一。

据此回答:
20.以下关中水利工程,最早开凿的是:()
A.白渠
B.六辅渠
C.郑国渠
D.广通渠
21.以下城市曾是古代封建国家的都城,其中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
①.洛阳②.西安③.开封④.咸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22.从东汉起,关中地区逐渐丧失了其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其原
因主要是:()
A.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B.作为政治统治中心,位置偏西
C.不断的战乱使人口减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西北少数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
△.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是长期的交流。

据此回答:
23.推动匈奴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是:()
A.铁器的使用
B.从事农业生产
C.冒顿单于统一北方
D.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24.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人民学会了中原的:()
①.丝织技术②.铸铁技术③.制漆技术④.井渠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2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张骞通西域②.昭君出塞③.西域都护设置④.班超管辖西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并发展。

据此
26.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中央机构不同
B.地方行政制度不同
C.皇帝权力不同
D.根本目的不同
27.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察举的重要依据
是:()
A.门第
B.品德和才能
C.声望
D.财富
2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9.楚汉之争所反映的是:()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新旧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秦汉时期文化发展。

回答:
30.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的是:()
A.焚书坑儒
B.张骞通西域
C.王莽改制
D.甘英出使大秦
32.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33.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根据不包括:()
A.朝廷的大量藏书
B.收集的民间资料
C.目睹的当时时事
D.文学作品的描述
34.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古史(秦汉)试卷
一.选择题:(1×1.5`×34=51`)
二.非选择题:(12`+12`+12`+13`=49`)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棺里面放女尸一具……尚未腐烂。

随葬物品数量很多,共千余件。

漆器上朱书…轪候家‟。

墓中没有金银珠宝,金属物品只有铜镜及小刀。

”(摘自《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材料二:“轪,长沙相候,七百户。

(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侯利仓元年。

”(摘自《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材料三:“两座墓葬里的随葬品,包括各种铜器、金银器、铁器、玉石器……,共计两千八百余件。

两套金缕玉衣是第一次发掘出来的。

铜器上往往有…中山内府‟铭文。

”(摘自《满城汉墓的发掘经过》)
材料四:“中山,(汉景帝)三年六月乙亥,(中山)靖王(刘)胜元年。

景帝子。

(汉武帝)元鼎四年,薨。

”(摘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的身份,并简要说明推断的理由。

(2).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中为什么没有金银珠宝?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判断满城汉墓墓主身份,并说明理由。

(4).满城汉墓出土随葬品的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对此你怎样认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纺织画像石》材料二:《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图见教材p36图见教材p37
材料三:《湖南长沙马材料四:《湖南长沙马王堆王堆汉墓素纱禅衣》汉墓帛画》
图见教材p39图见教材首页彩画材料五:《东汉陶船》图见教材p40
请回答:
⑴.图一有什么史料价值?
⑵.图二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耕作方法?其推广情况如何?
⑶.图一、二在艺术上有什么价值?
⑷.图三素纱禅衣纱料质地轻而薄说明了什么?
⑸.图四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真实情况?它有什么艺术特点?
⑹.从图五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7.假
如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考核小组到西安考察两汉文化,向你提出以下问题:
⑴.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有哪些?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⑵.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非。

我们想沿着丝绸之
路到达意大利,重温当时的繁盛,你能给设计个理想路线吗?
⑶.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的骄傲,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从远古到两
汉丝织业的发展历史吗?
38.《中国人口史》一书指出:“在中华半封闭圈内,人口的
向心流动和离心流动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
⑴.秦汉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哪一区域?
⑵.举出秦朝时人口离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⑶.举出汉武帝时期人口离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⑷.举出秦汉时期人口向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⑸.简要分析秦汉时期人口离心流动和向心流动的主要影响。

中古史(秦汉)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1.5`×34=51`)
二.非选择题:(12`+12`+12`+13`=49`)
35.【答】.
①.墓主是西汉前期的轪侯夫人。

因其随葬品有…轪侯家‟字样;
《史记》中有轪侯受封的记载,并与出土地点相符;惠帝、景帝是西汉前期帝王。

(2`)
②.西汉前期,社会经济贫困,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文景时大力提倡节俭,因此轪侯夫人不可能厚葬。

(2`)
③.墓主是中山靖王刘胜夫妇。

因出土的铜器上有“中山内府”铭
文,《史记》中有中山靖王的记载(3`)
④.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社会相对富裕;汉武帝时
贵族地主奢华生活,浪费无度;(2`)
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当时社会贫困;最终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西汉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贵族地主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对农民剥削的基础上的。

(3`)
36.【答】
⑴.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情况;另一方面也
反映了汉代编户齐民的沉重负担和悲惨处境。

是研究汉代纺织业技术和生产生活以及雕刻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2`)
⑵.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

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东汉时期推广到珠
江流域;(3`)
⑶.都是汉代艺术珍品。

体现了汉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风格与成就,
⑷.说明:西汉时期丝织业发达,工艺水平高超;(1`)
⑸.反映了帛画主人生前的荣华富贵,反映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过
着豪奢生活这一社会真实情况;(1`)
艺术特点:
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致,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造诣;(1`)
⑹.陶船有橹、舵、布帆等设施构件,还有锚的使用,表明汉代造
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船形结构复杂、精巧,人物形象逼真,表明汉代陶塑艺术水平高超,陶瓷业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
37.〔答〕⑴.特点、(4`)原因:(3`)
①.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③.水平居世界前列;
④.气势恢弘;
原因: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
固;②.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通发达;④.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制度先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
⑵.丝绸之路:(2`)
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新疆→葱岭→安息(伊朗高原、两河流域)→罗马(意大利);
⑶.丝织业的发展:(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已养蚕缫丝;
夏商周丝织业有新的发展,西周丝织品除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刺绣出现;
两汉丝织水平很高,长安、临淄等地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丝绸品种多样,工艺水平高,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素纱襌衣等大批丝绸精品;
38.【答】⑴.黄河中游。

(或中原地区、或今西安至洛阳一带、
⑵.秦朝将内地人口迁至岭南地区和河套地区;(2`)
⑶.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后,内地人口向河西走廊及更西地区流动;开发西南夷,内地人口向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流动;(2`)
⑷.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南迁,先进入河套地区,以后一部分人移入长城内;(2`)
⑸.人口离心流动使先进的汉族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促进了那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向心流动的结果是使进入内地的匈奴等少数民族直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族也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

总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