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提能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提能训练:
第3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9课理解质量互变
一、选择题
1.研究发现,当食物温度降到60 ℃,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30—40 ℃,细菌们开始旺盛繁殖;而降到4 ℃,大多数细菌消停下来,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尽快把剩饭菜放冰箱里,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由此可见( A )
①量变与质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③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④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食物温度与细菌的关系可以看出量变与质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尽快把剩饭菜放冰箱里,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说明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④错误。

2.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小毛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看到一只茧上裂开了个小口,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小口中一点一点地挣扎出来……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孩子于心不忍,用剪刀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身体很快萎缩,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让它永远也不能飞起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
A.事物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
B.思考处理问题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D.要创造条件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做事情不能求快,要脚踏实地,点滴积累,事物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质变、矛盾双方转化问题,也不是分析和综合,B、C、D不符合题意。

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去推进,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

有苦干实干的冲劲,有稳中求进的务实,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以上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描述反映了( B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始于量变而终于质变
③事物的质变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中事物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有稳中求进的务实,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共同富裕的目标会实现,这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也说明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中事物不断发展,①④正确。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

“终于质变”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

4.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

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A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引自《论语·先进》
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
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
④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

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①②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③错误;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④错误。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如图所示)。

这给我们的辩证思维启示是( D )
①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③坚持适度原则,注意防止“过”与“不及”
④提高效率的技巧需要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不属于辩证思维启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错误;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③符合题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符合题意。

6.“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

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箴言体现了( B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
③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不能说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②错误;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④错误。

7.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摄氏度。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现在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气温将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这表明( C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③不符合题意。

8.“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2023年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句。

“适度超
前”释放了我国基建投资提速的信号,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

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在短期的热闹和风光后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

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 B )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超前思维方法
②辩证把握质和量,积累量变以促进质变
③“得中”处之,折中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④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适度超前”释放了我国基建投资提速的信号,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

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超前思维方法,①符合题意;“适度”“量力而行”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促进事物质变,②不符合题意;适度思维是“得中”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③错误。

9.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对某种物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从该物品或劳务得到的效用递减。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递增,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烧死。

这表明要( D )
①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
②积极地寻求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
③坚持折中主义,把握事物发展适当程度
④遵循“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把持有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肥料浓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否则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烧死,①不符合题意;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递增,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烧死,这要求坚持适度原则,积极推动事物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②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③错误;“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④符合题意。

10.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省启动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多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浙江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千万工程”走向全国,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重塑着中国乡村的面貌。

上述材料说明,“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浙江省( A )
①以统一性观念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②将成功经验运用到新情况中,以实现由“此”到“彼”的过渡
③思考和处理问题时,科学把握“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④采取求同求异并用法,准确运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类比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0多年来,“千万工程”逐渐推广、普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最终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浙江省以统一性观念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①正确;“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浙江省从整体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握各种要素、各种联系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正确;材料未强调科学把握“分寸”,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求同求异并用法,且由个别到一般体现的是归纳推理,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重要价值。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这是战国时期著作《司马法》中的一句名言,它蕴含着战争与国家兴衰的辩证关系,既强调爱好和平的重要性,又警醒不要忘记国家安全。

过去的历史教育我们,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也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悲惨教训。

今天的事实警示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

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谈谈对“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解。

[答案]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②穷兵黩武必然灭亡,缺乏战备也会陷入危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好战”,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不能“忘战”。

[解析]本题要求谈谈对“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解。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适度原则,穷兵黩武必然灭亡,缺乏战备也会陷入危险。

既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好战”,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不能“忘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核心战略资源。

为摸清中国植物资源的“家底”,我国的植物学研究者遍访各地,进行野外考
察、标本采集、记载核实工作,对所有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系统位置、地理分布、经济用途等重要信息进行整理。

经过四代研究者45年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中国植物志》终于问世。

依据这本权威而全面的中国植物“户口本”,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应运而生。

为保障生物多样性,依托二者,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4月正式揭牌,翻开我国野生植物研究保护工作新篇章——进一步构建以国家植物为核心,以区域植物为主体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的过程是如何推进的。

[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中国植物学四代研究者历经45年进行接续奋斗,为《中国植物志》的出版提供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研究者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所有植物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问世和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产生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奠定基础。

③在我国推进野生植物研究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的过程是如何推进的。

四代研究者历经45年进行接续奋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中国植物志》→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以统一性的观念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