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读后感
一、好词。
1. 初出茅庐。
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刚开始做某事,缺乏经验。
就像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虽然满腹经纶,但在实战方面还算是初出茅庐。
在我们生活中,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就可以说是初出茅庐,啥都得慢慢学。
2. 锦囊妙计。
诸葛亮那锦囊妙计可真是绝了。
每次刘备他们遇到难题,打开锦囊就有解决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有个隐藏攻略一样。
它代表着一种非常巧妙、预先谋划好的计策。
3. 舌战群儒。
诸葛亮一个人面对东吴那么多能说会道的谋士,还能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这舌战群儒的本事可真不是盖的。
就好比在一场辩论会上,一个人单挑一群辩论高手,还能大获全胜。
4. 羽扇纶巾。
一提到这个词,脑海里就浮现出诸葛亮那潇洒的形象。
拿着羽扇,戴着纶巾,风度翩翩地指挥着千军万马。
这词儿给人一种儒雅又睿智的感觉,仿佛只要看到这样打扮的人,就知道他肯定是个厉害的谋士。
5. 割须弃袍。
曹操被马超追得那叫一个狼狈啊,连胡子都割了,袍子都扔了。
这个词把曹操当时那种慌张逃窜的样子刻画得特别生动。
就像我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被发现了然后慌不择路地逃跑一样。
二、好句。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可真是把他的枭雄本色暴露无遗。
他这个人啊,自私自利的一面展现得清清楚楚。
不过呢,在那个乱世,要想生存,可能就得有这种心狠手辣的劲儿。
但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曹操这人不太地道,要是在现在社会,谁要是这么说,肯定会被人唾弃的。
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这话说得太有哲理了。
就像历史的车轮一样,一直在转。
三国时期之前是汉朝的大一统,然后分裂成三国,最后又被西晋统一。
这也让我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一些小团体,刚开始可能是在一起的,后来闹矛盾分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某种原因重新组合起来。
3.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说出这话的时候,那是满满的无奈和嫉妒啊。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诸葛亮比他还厉害。
就像在学校里,有个学霸一直考第一,另一个成绩也很好的学生就会很郁闷,心想为啥有这么个厉害的人存在呢。
周瑜最后被诸葛亮气得吐血,也真是可怜又可悲。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刘备教育刘禅的这句话特别正能量。
哪怕是一件小坏事也不能做,哪怕是一件小善事也要去做。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因为扔个小垃圾没人看见就扔,也不能因为扶老人过马路是件小事就不做。
刘备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说明他还是有品德高尚的一面的。
5. “生子当如孙仲谋。
”
曹操这么夸孙权,那孙权肯定是有两下子的。
孙权年纪轻轻就掌管东吴,把东吴治理得井井有条,在面对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强敌时也毫不示弱。
就好比邻居家有个小孩,特别懂事能干,家长们就会说自己孩子要是像他那样就好了。
三、读后感。
先说那些英雄人物吧。
我特别佩服关羽,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特别重义气。
过五关斩六将,就为了去找他大哥刘备,这种忠诚和义气在现在都很难得。
他那把青龙偃月刀就像他的标志一样,一出场就自带气场。
不过他也有骄傲的小毛病,最后大意失荆州,真是让人惋惜。
这也告诉我们,不管多厉害,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再说说诸葛亮,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计策一个比一个妙。
他就像一个超级大脑,把刘备的事业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
可是他也太操劳了,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感觉他一辈子都在为刘备的蜀汉政权奔波,都没好好休息过。
要是他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三国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曹操呢,这个人很复杂。
一方面他很有才能,能统一北方,建立起那么大的势力。
另一方面,他又很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手段有点不光彩。
但在那个乱世,可能也只有这种手段才能生存下去吧。
他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也特别多,像郭嘉、荀彧,还有典韦、许褚这些猛将,他能把这些人聚集在自己身边,说明他还是很有领导才能的。
东吴这边呢,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守住了东吴。
他很会用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都为东吴出了不少力。
不过东吴感觉一直有点被动,在蜀魏之间周旋,虽然也有赤壁之战这样的辉煌战绩,但总感觉没有蜀魏之间的斗争那么激烈。
这本书里的战争描写也特别吸引人。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双方斗智斗勇。
从黄盖诈降,到火烧战船,每一个环节都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感觉就像自己也在战场上一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