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2014与2017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诉讼法2014与2017对比行政诉讼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一方要求人民法院对争议进行解决的活动。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力。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规定是由行政诉讼法来规范和约束的。
行政诉讼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
然而,在实际的实践中,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程序复杂、诉讼周期长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我国进行了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2014年和2017年分别颁布实施的两部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的时限进行了修改。
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时限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3个月。
这一变化使得行政诉讼的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便利性。
此外,2014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还对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做出行政
处罚等决定后,可以选择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选择先申请行政
复议。
这为当事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救济途径,更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
然而,尽管2014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工作做出了许多
改进,但在实践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7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特点,对行政诉讼的电子送达进行了规定。
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
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进行送达,节约了时
间和成本,提高了行政诉讼的效率。
除了电子送达,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还对行政机关的质证等
活动进行了规定。
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
要出示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当事人可以要求行政机关提供相应证据。
这一规定有效地增加了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保障了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还规定了行政法官的责任制。
根据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官要为自己在行政诉讼中的裁判承
担责任,确保裁判公正、客观。
这一规定提高了行政诉讼的质量和效果,促使行政法官更加慎重、公正地处理法律案件。
综上所述,2014年和2017年颁布实施的两部行政诉讼法都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两次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诉讼效率和公正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行政诉讼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