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及外擦湿疹霜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亚急性湿疹;除湿胃苓汤;湿疹霜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1]。

该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易诊而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为观察湿疹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2]的亚急性湿疹诊断,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蕴证。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治疗组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34.90±19.70)岁,病程1~33年,平均病程(4.12±
2.58)年;对照组中女16例,男14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3
3.10±19.03)岁,病程1~29年,平均病程(3.97±2.76)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

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5g,白术15g,茯苓20g,泽泻20g,猪苓20g,白藓皮15g,地肤子15g,滑石15g,木通10g,甘草10g。

辨证加减:滋水过多加防己、苡仁、苦参,胸闷腹胀者加大腹皮;食少纳差加藿香、佩兰,湿蕴化热加黄芩、连翘。

煎服法:冷水浸泡半个小时后,煎沸15min,取汁300ml。

每日1剂,每日3次,没次100ml,饭后温服。

10d为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

服药期间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等发物。

同时配合外擦湿疹霜(曲靖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每日3次,每周复诊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个月后随访统计复发率。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83),每晚1粒,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个月后随访统计复发情况。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
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减轻,70%>积分值减少≥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EASI评分法评价湿疹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3],观察患者红斑、丘疹、表皮剥脱、苔藓化、浸润及角化等。

各指标按(0-3 分)评分法进行: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各项观察指标的分值相加为疾病总积分。

同时观察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标准根据有关文献[4]拟定。

0分:无痒感;2分:偶尔瘙痒,不影响睡眠及学习生活工作,不用药;4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及学习生活工作,需用药;6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工作。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EASI积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EASI积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反应有嗜睡现象,但能耐受,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湿疹在中医学中称为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耐,或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油腻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导致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5]。

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迁延而致,潮红肿胀显著减轻,水疱减少,而以小丘疹为主,结痂鳞屑较多,仍有剧痒,因抓破而有小片糜烂,或有胸闷、纳呆、便溏、溲赤等症状,常有演变成慢性湿疹的倾向,也可因外界的刺激而呈急性发作。

中医学认为亚急性湿疹的“湿”多与脾虚湿恋有关。

临床治疗亚急性湿疹,中药多以健脾燥湿止痒为主,西医多以抗过敏止痒为主,常选用抗组胺类药物,而长期反复使用抗组胺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差。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揭示了本病与脾相关。

方中茯苓、苍术、白
术健脾益气燥湿,泽泻、猪苓健脾利水渗湿,木通、滑石、甘草清热利湿,厚朴、陈皮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地肤子可清热利湿止痒,白癣皮清热祛风。

诸药合用,全方共凑健脾燥湿止痒之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对亚急性湿疹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湿疹霜为曲靖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功效,临床应用数十年,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明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志雄,秦宗碧.健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5):36-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7.
[3]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4]杨晓寰,张敏,姚海洪.消风散加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0):154-155.
[5]周秀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3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