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
新的一个学期到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校更多的新知识,那么一个出色的教师肯定也会需要一份出色的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神话故事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请学生讲其中三个神话故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

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

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2、导入课题
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那在现实生活中,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课件播放图片)
对,正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所以人们才要去治理它。

那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一课。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师: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
故事: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

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

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

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

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

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

”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

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

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

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
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

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

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

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获得了成功。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

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

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至今,人们还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

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师: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①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失败”、“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导)结果怎样?(获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②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

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③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